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杨学诚:从清华学子到抗日先锋
新华社·2025-07-14 10:54
他是清华学子,当民族危亡悬于一线时,他走上街头,发出抗日救亡的怒吼;他是抗日将领,当抗战形 势焦灼、国土相继沦陷时,他毅然奔赴鄂中农村,以"八条枪"为基础发展敌后游击武装,屡挫日伪气 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南麓,抗日英烈杨学诚长眠于此。"读书时就听闻老学长的故事,如今来到他的 故乡工作,更能体会他那份抉择之重。"在黄陂参与基层工作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孙欣頔说。 "那时条件艰苦,二伯穿着生满跳蚤的旧衣服,和战士们挤在一间土房里工作。"杨学诚的侄子杨冬明讲 述,1939年,祖母得知儿子在应城驻防,带着子女步行6天前去探望。部队首长见其家贫,悄悄塞给杨 母两块银元。杨学诚得知后,恳请母亲退还:"现在队伍困难,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紧对华北的争夺。然而,国民政府却一再妥协退让,极力压制抗日救亡运 动,刺痛了无数爱国青年的心。 1942年8月,杨学诚兼任新四军第五师鄂皖兵团政治委员,率部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途经家乡黄陂 时,他动员青年参军。留宿家中当晚,母亲劝他早日娶妻,他却说:"全国尚未解放,我哪有心思成 家?"并向家人许诺"等胜利了,一定接你们到武汉团聚"。然而,长期艰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