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丨沈秀娥:监测数据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
中国环境报·2025-07-14 00:53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 - 成功研发国内首套PM2 5有机示踪组分监测方法,分析效率提升10倍,1小时内可分析50多种有机示踪物 [7] - 2014年率先发布PM2 5来源解析结果,定量解析燃煤源、移动源、工业源占比,支撑《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出台 [7] - 构建"智能感知-精准溯源-三监联动-市区协同"全链条技术体系,实现20余类问题智能捕捉及"2小时反馈,4小时办结"闭环调度 [8] 空气质量改善成果 - 北京PM2 5年均浓度从2013年89 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3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国家二级标准 [7] - 2022年冬奥会期间PM2 5浓度同比下降65 2%,实现27天赛事期间天天达标 [9] - 建成覆盖6000多个点位的企业用电智能监测网络,研发20余种大气污染线索智能算法集 [10] 数字化监测体系升级 - 开发"1+N"空气质量监测精准调度指挥平台,开启大气治理数字化转型 [7] - 创建天地空移智监测网络,实验室实现无人化"黑灯"操作,企业监控通过智能设备远程实时预警 [8] - 两项技术成果获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优秀案例 [8] 一线监测实践 - 团队在冬奥会期间分析2000多家工厂用电数据,发现3000多条精准线索 [9] - 带队勘察20余行业1000余家企业,半年内完成重点企业监测网络建设 [10] - 坚持污染季一线值守,建立4000多天大气数据记录的"蓝天"日历系统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