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