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业破茧时刻:解剖刀划开绿色智造新路径
中国汽车报网·2025-07-04 01:3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轮胎产量全球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约25%,但产品价格与技术水平仍处于中下游 [3] - 行业面临三大挑战:新能源车底盘革新对轮胎性能提出新要求(如耐药性、抓地力、低噪音、耐磨性)、绿色转型双碳目标下的环保材料应用与滚动阻力优化、产业链协同问题导致原材料研发与终端需求脱节 [3] - 超半数轮胎出口欧盟,面临欧盟绿色壁垒加码(碳足迹核算、回收材料比例、有毒化学品限制) [4] 新能源与政策影响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一辆新能源车需200kg橡胶,带动轮胎需求但加剧能源消耗(整车材料生产需3吨标准煤) [4]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5亿吨标准煤,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增长新动力 [4] - "十五五"期间碳排放需年均下降5%,政策转向碳排放双控,石化化工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 [5] - 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及电池护照要求延伸至上游材料,出口企业需应对全生命周期碳追踪挑战 [5] 技术转型与绿色升级 - 行业需在需求增加、减少浪费、循环再生等七个方面实现碳中和,提升再生产品比重(物理回收、化学再生等) [6] - 中国化工燃料以煤为主,与全球天然气主导趋势差异显著,节能降碳潜力巨大 [6] - 节能提效三步走策略:淘汰落后产能→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开发颠覆式创新工艺 [6] - 长期需发展电氢协同、原燃料双替代,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7] 行业未来方向 - 绑定新能源赛道为突围关键,需以生态链思维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7] - 轮胎行业需从"跟跑"转向"领跑",在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