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巨头押注下一个十亿级入口:当小米、字节、华为盯上 AI 眼镜,争的不是硬件是交互主权

小米AI眼镜产品发布 - 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起售价1999元,半小时内小米商城售罄,京东首日销量突破7000台 [2] - 产品定位为"随身的AI入口",重量仅40克,续航8.6小时,超越Meta Ray-Ban的4小时续航 [3] - 搭载高通骁龙AR1芯片与索尼IMX681传感器,1200万像素摄像头,针对亚洲人脸型优化 [3] - 采用"软件定义硬件"理念,内置"超级小爱"AI助手,支持多模态交互和跨设备操作 [3] - 70%组件实现国产化,光学模组成本较2024年下降30% [4] 市场策略与供应链 - 内部预期销量"三十万台往上",相比Ray-Ban Meta全球200万台销量保守 [5] - 针对中国52.7%青少年近视率,与400家眼镜门店合作提供配镜服务 [6] - 歌尔股份为独家整机代工厂,欧菲光供应摄像头模组,瑞声科技提供扬声器 [3] 技术挑战与竞争格局 - 高通AR1芯片在3D建模等重度任务可能存在性能不足 [7] - 近视用户佩戴后重量增加约30克,与"无感佩戴"设计形成冲突 [7] - 全球智能眼镜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中国市场贡献49.4万台 [8] - IDC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550万台,中国市场275万台 [9]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成为行业转折点,Meta与雷朋合作产品销量突破300万台 [8] - 阵列光波导+Micro-LED技术商用落地,模组重量压缩至8克 [9] - 科技巨头将AI眼镜定位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10] - AI眼镜光学组件单机价值量达TWS耳机6倍,歌尔股份等企业率先受益 [11] 行业竞争与投资 - 百度、华为加速布局,三星、字节跳动、亚马逊计划发布新品 [12] - 2024年多家AI眼镜厂商获得单笔数千万元融资 [11] - 雷鸟创新AI眼镜已覆盖全球25国,北美及日韩市占率超4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