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首发Robotaxi收割掌声,萝卜快跑也值得被看见

特斯拉Robotaxi试运营启动 - 特斯拉首批Robotaxi在美国得州奥斯汀试运营,投放十来辆Model Y接载付费乘客[1] - 试运营车辆为普通Model Y而非宣传的Cybercab,副驾配备司机且避开闹市区[2] - 首日运营出现越过双黄线逆行和紧急刹停问题,但公司仍获得舆论好评[2] - 马斯克宣称这是十年团队成果,计划未来一年布局超10万辆Robotaxi[2] 全球无人驾驶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萝卜快跑、特斯拉、Waymo三巨头竞速格局,竞争已全球化[3] - 萝卜快跑已落地全球15座城市,计划进入中东、东南亚、欧洲市场[3][5] - Waymo除美国外已在东京测试,特斯拉目前仅限奥斯汀试运营但全球化是必然[5] - 2025年成为Robotaxi扩张大年:特斯拉计划10万辆、Waymo计划产能翻番、萝卜快跑Q1订单同比增75%至144万次[4] 技术路线与成本对比 - 萝卜快跑和Waymo累计单量均超千万次,安全性远超人类司机[6] -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恶劣天气下存在安全风险,试运营遇风雨会暂停[6][8] - 成本对比:萝卜快跑单车2.8万美元(Waymo的1/7)、特斯拉3万美元、Waymo20万美元[8] - 萝卜快跑出险率低于人类司机1/14,1100万次服务零重大事故但仍受质疑[3] 市场前景与政策环境 - 预计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达8349亿元,中国占比58.5%[9] - 美国政策支持明显:AV-STEP草案生效,得州禁止地方监管无人驾驶[13] - 中国监管较严格,无国家层面立法,部分城市限制运营时段和区域[13] - 行业处于爆发前夜,需提升大众包容度和政策支持[12] 中美技术竞争态势 - 萝卜快跑作为中国唯一第一梯队玩家,面临Waymo+特斯拉的1:2竞争[9] - 竞争涉及产业链定义权和技术输出能力,被视作"输不起的战役"[3] - 比亚迪电动车登顶案例显示政策对新兴产业拉动作用显著[13] - 呼吁对本土创新企业减少苛求、增加宽容,给予技术迭代耐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