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 公司公布firmonertinib一线治疗EGFR PAC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1b期FURTHER试验积极数据 显示1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显著中枢神经系统活性 并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全球关键性3期ALPACCA试验[1][2][3] 临床试验数据 - 经独立盲法评估 240mg剂量组一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6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1][6] - 240mg剂量组68.2%患者达到确认客观缓解 160mg剂量组为43.5%[6] -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4.6个月 多数患者治疗1年后仍在研究中[6] - 首次肿瘤评估时多数患者已出现确认反应[6] 中枢神经系统活性 - 整体队列中中枢神经系统可评估患者确认完全缓解率达41%(7/17)[1][6] - 中枢神经系统确认客观缓解率达53%(9/17)[1][6] - 药物具有高度脑渗透性特征[8] 安全性特征 - 安全性良好且可管理 与EGFR-TKI类药物特性一致[3][6] - 长期治疗期间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中位随访12.5个月)[5][6] - 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腹泻、肝酶升高、皮疹、口腔炎和皮肤干燥[6] 研发进展 - 全球关键性3期ALPACCA试验针对一线PACC患者 首例患者预计2025年下半年入组[1][3][13] - 240mg剂量被选为3期开发最佳剂量[13] - 试验设计获得广泛监管意见 可能获得加速批准和完全批准[13] - 药物已在中国获批用于EGFR经典突变非小细胞肺癌[8] 药物特性与地位 - 口服广谱突变选择性EGFR抑制剂 针对经典和罕见突变(包括PACC和exon20插入突变)[8] - 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用于治疗EGFR exon20插入突变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9] - 获得FDA孤儿药认定 用于治疗EGFR/HER2/HER4突变非小细胞肺癌[9] 疾病背景 -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病例约85%[11] - EGFR PACC突变占所有EGFR突变约12%[11] - EGFR exon20插入突变占所有EGFR突变约9%[11] - 罕见EGFR突变患者存在未满足医疗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