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早高温红色预警发布,成渝地区如何打造更具气候韧性的双城经济圈?
中国环境报·2025-06-17 08:35
6月11日,成都市发布历史最早高温红色预警。过去几十年,成渝地区气温显著升高,高温热浪更加频 繁,气候变化风险更加突出。研究表明,未来几十年成渝地区气候将进一步变暖,极端高温、极端干 旱、极端降雨等气象灾害及其衍生自然灾害的极端性、突发性特征将更加突出,"旱涝急转""汛期反 枯"风险增大,将诱发和加剧干旱、缺水、缺电、强对流天气等风险,甚至将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 成渝地区适应气候变化举措建议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思路,笔者建议成渝地区可从以下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高温热浪。研究绘制城市高温热浪风险地图,推动建立成渝地区高温热浪监测、预测、预 警系统,建立完善风险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优先推动成都、重庆、宜宾、泸州、南充等城市制定城市 降温行动计划,加强城市热岛效应遥感观测和动态评估,规划、保护和打造城市散热风廊,增加喷泉、 遮阳、户外供水设施,推广垂直绿化,保护城市水域和自然山体。探索在地形较为复杂的重庆等地区开 展建筑热工气候精细化分区,提升新建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大力发展生态避暑经济,依托川西高原、大 巴山、渝东北、黔北等毗邻地区,打造环成渝地区生态避暑康养休闲圈。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