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评机构一季度“成绩单”公布 评级质量不断提升
金融时报·2025-06-17 03:11

行业整体表现 - 一季度债券评级承揽量2609只 环比下降4.92% [2] - 主体评级承揽2200家 环比下降21.06% [2] - 评级调整共19次 涉及15家发行人 环比下降36% [3] 市场份额分布 - 中诚信国际业务量占比33.92%居首 联合资信以20.9%位列第二 [2] - 中证鹏元(13.02%)、东方金诚(12.19%)、上海新世纪(6.07%)和大公国际(5.64%)分列三至六位 [2] - 其余机构业务量占比均不足5% [2] 评级质量状况 - 双评级发行人902家 占存续发行主体17.22% [3] - 64家发行人评级结果不一致 不一致率7.1%环比上升0.68个百分点 [3] - 大公国际等5家机构出现AA级与AA+级违约率倒挂现象 [4] 从业人员结构 - 分析师总数1633人 同比减少89人 环比减少74人 [5] - 3年以上经验分析师占比76.24% 同比提高11.08个百分点 [5] - 5年以上经验分析师占比49.54% 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5] 业务效率指标 - 3年以上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2.03个 [5] - 中证鹏元人均业务量3.73个居首 联合资信(2.44个)和大公国际(2.38个)分列二三位 [5] 行业发展趋势 - 债市"科技板"上线推动评级体系创新 需构建适配"新范式" [1][6] - 监管要求打破传统以资产规模为重心的评级思路 设计专门评级方法 [6] - 行业需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优化评级技术体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