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处罚+通报 金融机构个人信息保护持续承压
中国经营报·2025-06-06 14:08

金融领域数据合规现状 - 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数据合规责任持续压实,《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进入第四年[1] -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到63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包括金融类APP[1] - 央行分支机构公布对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行政处罚,违规原因涉及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管理规定[1] 金融机构违规案例 - 央行湖北省分行对湖北消费金融公司行政处罚,因其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管理规定[2] - 央行重庆市分行对重庆海尔小贷公司数字科技部大数据总监张某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类型相同[2] - 湖北消金表示已完成整改,处罚涉及历史阶段性事项不影响现有业务[2] - 海尔小贷表示已成立专项小组完成整改并通过合规验收[2] - 2025年以来涉及银行、消费金融机构及助贷平台的违规移动应用超过20家[2] 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 金融机构存在超范围收集、隐私政策不透明、告知不清晰、使用范围不明确、过度授权等问题[3] - 管理不当会增加个人信息泄露和违规使用风险,典型案例显示用户因随意点击"同意"导致信用报告出现未经授权查询记录[3] - 消费金融行业规模扩大背景下,对新市民、年轻客群的信息授权风险认知和保护措施不足[3] 法律风险与业务挑战 -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征信信息50条以上即构成犯罪[5] - 金融机构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能反映财产状况、担保能力、消费习惯,泄露可能影响名誉、财产及人身安全[5] - 用户更关注资金安全、借贷便利和利息,对数据安全重视不足[5] - 机构从资金安全和市场竞争角度希望获取额外非必要信息,与法律法规要求冲突[5] 合规改进方向 - 建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完善授权覆盖面、加固授权链条,业务侧需创新以减少对额外公民信息的依赖[6] - 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避免过度采集数据,优化授权流程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6] - 当前难点包括业务侧对更多信息的需求与法规冲突,以及能力侧实现全面合规的困难[6] 行业协同建议 - 监管部门需细化跨领域、跨场景法规执行细则,建立培训机制和合规交流平台帮助中小机构提升能力[7] - 金融机构应加快业务创新,探索低信息依赖风控模式,优化授权流程技术手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