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公开质疑科伦药业旗下抗衰老产品"麦角硫因胶囊"的疗效,称其为"假药",并指出缺乏科学证据支持其延年益寿的功效 [1] -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亲自为麦角硫因产品代言,引发市场关注,但产品资质未获国内监管认证,存在利用国内外监管差异进行套利的现象 [1][2] - 公司业绩大幅恶化,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9%至43.9亿元,净利润腰斩43%至5.84亿元,传统输液业务收入跌破90亿元创多年新低 [2][5][7] - 麦角硫因产品通过跨境电商渠道销售,原价1199元/瓶的营收已超1796万元,促销价819元/瓶的营收达1322万元,但宣传语涉嫌违反《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 [3] - 子公司川宁生物转型合成生物学业务进展缓慢,2024年该业务占比仅0.74%,且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4.85%,净利润下降18.26% [6][7] 产品资质与监管风险 - 麦角硫因未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保健品注册或备案,缺乏"蓝帽子"标识,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仍在进行中 [2] - 产品采用"原料出口日本生产,成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模式在国内销售,规避国内严格的保健品审批 [3] - 宣传语如"细胞级御龄,深层次年轻"等涉嫌违反《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部分宣传图片已被撤下但暗示性表述仍存 [3] 业绩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3.9亿元(同比-29%),净利润5.84亿元(同比-4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亿元(同比-60%) [5] - 2024年输液业务收入89.12亿元(同比-11.85%),占比降至40.86%,非输液业务收入103亿元(同比+13.73%)占比47.22% [5][6] - 输液业务毛利率下滑3.83个百分点至60.16%,销量微降0.7%至43.47亿瓶/袋 [6] 子公司川宁生物转型 - 川宁生物2024年营收57.58亿元,贡献毛利润20.95亿元(占科伦总毛利润18.6%),但合成生物学业务占比仅0.74%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97亿元(同比-14.85%),净利润2.88亿元(同比-18.2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6亿元(同比-57%) [7] 行业与政策影响 - "限抗令"等政策严格控制门诊输液率,压缩市场需求,药品集采导致输液产品价格承压 [6] - 董事长刘革新将抗衰老领域定位为"第四次创业",目标构建"抗衰老生态平台",但子公司转型成效存疑 [6][7]
科伦药业董事长赤膊代言麦角硫因背后:产品疗效、资质争议不断 业绩高压下急需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