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争议与市场角力 - 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因"重组胶原蛋白"真实含量问题爆发激烈争议,从产品成分质疑升级至公开"商战" [2] - 争议导火索源于香港大学化学博士"大嘴博士"郝宇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产品标注的0.1%以上水平 [3] - 华熙生物高调介入争议,发布声明力挺郝宇,并暗指巨子生物"擅长网络水军运营",将矛盾公开化 [5] - 陕西省相关监管部门已介入并启动核查,巨子生物股价下跌约13%,华熙生物则上涨约9.8% [6] 企业回应与产品动态 - 巨子生物发布最新回应,公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数据,确认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强调不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2][5] - 可复美"胶原棒"1.0版本已在多个电商平台下架,公司解释称因售罄陆续下架,并非网传的"悄悄下架" [2][5] - 可复美胶原棒2.0版本已开始迭代上新,部分渠道仍有1.0版本库存销售 [5] 行业标准与技术路线 - 争议暴露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缺乏统一检测标准,不同机构采用不同方式检测导致结果差异巨大 [10] - 国家药监局已于2025年启动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及其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制定 [10] - 化妆品行业标准制定存在严重滞后性,过去多年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10] 企业业绩与市场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可复美品牌贡献45.4亿元占总营收82% [11]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下滑11.61%至53.71亿元,归母净利润暴跌70.59%至1.74亿元 [7] -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预计2022-2027年增速为42.4%,达到1083亿元占比60% [9] 企业经营隐忧 - 巨子生物销售及经销开支高达20.08亿元同比增长72.5%,研发投入仅1.07亿元营收占比1.9% [12] - 公司净利率从2020年约69%下降至2024年约37% [12] - 可复美收入增幅已呈现下滑趋势,市场份额被锦波生物、创健医疗等企业分流 [11] - 可丽金品牌占比持续下滑至15.2%,高度集中的业务结构使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 [14]
巨子生物最新声明!可复美检测数据曝光,华熙生物“宣战”遭硬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