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肿大内科X有临医药闭门沙龙破局肿瘤新药研发痛点

会议概况 - 第五期"友临会客厅"闭门沙龙聚焦肿瘤新药研发痛点 汇聚临床研究者、药企、战略专家与投资人进行高强度思想碰撞 [1] 临床研究资源与能力 - 复旦肿瘤医院大内科拥有8大亚专科+细胞基因治疗平台+人源化模型+庞大晚期患者标本库 覆盖从罕见肿瘤到主流癌种 [4] - 转化团队拥有60余名专职科研人员 实验室建设特色晚期患者标本库 支撑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闭环 [18] - 医院通过长期构建标准化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 严守质量底线 吸引药企深度绑定 [6] - 核心优势在于超大容量临床队列积累的多维度诊疗数据 通过AI驱动系统实现患者信息智能筛选与深度挖掘 [16] 研究成果与突破 - 恶性黑色素瘤研究提出三大破局路径:PD-1联合替莫唑胺方案提升肢端型患者ORR至37.1% 新辅助治疗pPR率达45% [8] - 单细胞测序发现CAF屏障导致免疫抵抗 构建多细胞类型预测模型 [8] - 原创靶点开发MITF抑制剂TT-012通过激活NF-κB通路增敏免疫治疗并逆转MAPKi耐药 [8] - 一款坚守研究8年之久的药物获得长效生产证并获批上市 [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抗体药物爆发增长 实体瘤细胞治疗遇冷 [11] - 细胞治疗领域靶点同质化严重与商业化成本过高 削弱资本投资意愿 [13] - 创新药项目在医院申报至启动耗时长达3-6个月 可能错失全球同步开发窗口期 [15] - 中国创新药工艺与安全水平国际领先 可深度优化欧美原创靶点药物 [11] - 利润分配严重失衡 跨国药企以数亿元获取权益 年收益达百亿级 [11]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AI是医药研发的革命性工具 核心价值在于临床精准患者筛选 [11] - 中国CGT行业已走到世界前沿 [17] - 小核酸药物潜力巨大 在心血管及多个领域应用 核药在中国有良好成长空间 [17] - 诊疗融合模式因整合监管、临床与工程资源 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17] - IIT研究成为未来新技术疗法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引擎 [13] 企业战略与合作 - 复星医药海外收入占比近30% 通过全球化战略掌握长期价值分配权 [11] - 有临医药构建覆盖新药研发全周期的智能化服务体系 具备中美双报和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服务能力 [19] - 多家企业专注特色领域研发:泛瘤种药物、免疫细胞疏通疫苗、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等 [14][15][16] - 临床开发阶段最具价值的发力点在于转化医学和生物标记物两大核心领域 [16] 产学研合作模式 - 需要打破企业、科学家、CRO与临床专家之间的壁垒 [4] - 跨职能、跨行业、跨学科、跨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至关重要 [11] - 通过源头共创机制协同破局 聚焦科研课题的临床试验设计 [17] - 期待复肿平台承载90%的中国新药研发使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