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价格战分析 价格战现状 - 比亚迪启动"6·18"限时促销活动,涉及数十款车型,最高补贴达5.3万元[1] - 比亚迪连续3个月开展限时"一口价"或限时补贴活动,促销车型从10款非智驾扩展至22款智驾车型[1] - 吉利、上汽等车企部分车型跟进降价,行业价格战再度升级[1] - 资本市场反应:26、27日汽车股承压收绿[2] 价格战的行业意义 - 价格战反映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进步,证明行业发达程度和活跃水平[3] - 历史案例表明价格战能凝聚行业核心竞争力,如本世纪初中国家电行业通过价格战实现崛起[3] - 合理价格战可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3] - 价格战需避免低价倾销、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否则将扭曲市场机制[3]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重启表明行业已成熟,政策扶持或可考虑退出[4] - 建议明确价格战与国家补贴不可兼得,应审视结束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等优惠政策[4] - 中国新能源车已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比亚迪等车企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玩家[4] - 一季度A股车企业绩显示比亚迪、吉利等实现营收增长并保持净利润正增长[4] 汽车商业生态变革 - 汽车消费从商品买卖转向可持续服务,成为移动多场景消费堡垒[5] - 新能源车智驾趋势推动汽车多功能化,衍生消费场景延长[5] - 未来汽车商业模式将从商品销售转向服务满足,可能出现"买服务送汽车"等新模式[5] - 汽车行业价值和收益后移,商业运营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5] 价格战的本质 - 价格战是行业与时俱进、求生谋变的表现,需区分"内卷式"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6] - 市场本质是破坏性创新过程,需明辨价格战是否侵害其他主体权益或具有创造性[7] - 公正合法的竞争有助于行业和主体真正壮大[7]
一财社论:正视汽车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