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2025-05-26 01:48

国家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系统需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方面 [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申积极发展养老金融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并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 [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22%)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15.6%) [2] - 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达4亿(占比超30%) 21世纪中叶将突破5亿(占比超40%) [2] - 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社会养老负担和财政负担加剧 [2] 个人养老金实施进展 - 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政策全面推行 覆盖全国10亿参保人群 [2] - 截至2024年11月底开通7279万个个人养老金账户(较2023年底增长近50%) [2] - 实际缴费人数仅1540万 缴费率不足21% 存在"政策热、市场冷"困境 [2] 税收优惠政策优化 - 建议从EET模式(缴费免税、投资免税、领取征税)转向TEE模式(缴费征税、投资免税、领取免税)以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负 [3] - 提出对农民、灵活就业者等群体提供5%-10%的政府补贴 [3] 账户灵活性提升 - 允许紧急支取(重大疾病、意外灾难、半年以上失业等情况)并可扩展至子女教育、住房维修、赡养老人等用途 [4] - 支持账户跨区域转移 通过全国统一社会保障数据平台实现异地衔接 [4] 产品创新与资产配置 - 发展年化收益2%-3%的保底收益型产品(如国债、货币基金) [6] - 推出权益型产品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和养老目标基金 [6] - 引入长寿风险管理工具(终身年金、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6] 金融机构管理机制 - 建立资质分级管理制度 依据投资能力、风险预控、历史业绩等指标评估机构 [7] - 降低年化管理费率以避免侵蚀长期收益 [7] 公众教育与参与激励 - 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办理、短视频宣讲等形式加强精准宣传 [8] - 将养老金投资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 [8] - 借鉴英国自动加入机制(默认参保但可退出)使参与率从40%提升至80%以上 [9] - 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账户累计收益及同龄人对比数据 [9][10] 数字化建设与科技应用 - 建设国家养老金融数字化管理平台 支持刷脸开户和AI资产诊断 [11] - 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透明性和安全性 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资金流转自动化 [11] 多部门协同与国际借鉴 - 建立人社、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合考核评价体系(参保率、资产规模增速、资金使用效率等指标) [12] - 借鉴美国IRA和德国里斯特计划 建议将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从每年1.2万元提升至2万元 [12] 风险对冲与动态调整 - 从管理机构收入中提取1%作为风险储备金以应对系统性风险 [13] - 根据经济增长、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率定期调整缴费上限和补贴标准 [14] 生态体系建设 - 需政策、市场、技术、文化四维联动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个人参与的可持续生态 [14][15] - 金融机构需创新产品服务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15] - 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以提升公众养老意识和理财能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