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与行业背景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提升基金收益考核权重,引导公募基金向业绩基准指数持仓标配靠拢,有望扭转公募基金长期低配银行股的现状 [1] - 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偏好流通市值大、盈利与分红稳定的金融资产,银行板块正迎来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 [1] - 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已成为结构性趋势,主要受政策引导让利实体经济、利率市场化深化及经济增速三重压力影响 [11] 公司估值与股息 - 平安银行股价自2021年高点23.68元回撤52%,2022年10月底至今围绕11元价格中枢震荡31个月,技术面筑底特征明显 [2] - 平安银行市净率0.51,位于过去十年7.72%分位点的历史低位 [3] - 平安银行股息率5.34%,仅次于华夏银行,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4] - 2024年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8.32%,较2023年多出132亿元 [10]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平安银行净息差保持在1.83%,高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1.63% [11] - 个人贷款不良率1.32%,环比2024年末降低7个bp,信用卡不良率从2.77%下降至2.4%,降幅37个bp [13] - 2025年一季度核销贷款170.65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94.25亿元,其中97.3%为现金收回 [13]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12.5%,代理个人保险收入同比增长38.7% [14] 战略调整与业务发展 - 平安银行放弃高风险、高定价、高利差传统打法,向中风险、中收益产品倾斜资源,主动压降零售业务规模近2000亿元 [13] - 对公贷款余额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企业存款余额2.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 [15] - 对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1,235.71亿元,同比增长13.3%,对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739.56亿元,同比增长32.7% [15] - 零售转型战略方向不变,对公板块进行有效补位,形成"对公+零售"双轮驱动的战略基调 [16] 长期展望 - 平安银行已完成零售业务"止血",但"造血"功能仍需时间 [15] - 公司通过剥离惯性增长路径,重构风险与收益平衡,契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逻辑 [17] - 市场对银行股的悲观共识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经阵痛,平安银行已构筑政策东风、资产负债表出清、双轮驱动三重确定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