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纳入中小学课表,但多地出现课程流于形式、课时被主科挤占现象 [1] - 新课标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但部分学校初二初三阶段劳动课完全让位主科 [3] - 存在以教代劳现象:部分课堂仅讲解概念或观看视频,缺乏实操环节 [3] 教学形式问题 - 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西南某校出现几十名学生合种一棵树的象征性教学 [3] - 课后作业形式化:要求家长每日拍照打卡,演变为"摆造型"表演式劳动 [4] - 学校采用小程序强制劳动打卡,反而增加家长负担 [4] 课程设计缺陷 -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学校劳动课仅包含除草扫地等基础项目 [5] - 教材资源匮乏:教师依赖网络素材但难以匹配本校实际需求 [5] - 场地师资不足:多校缺乏专职教师,现有教师教学能力待提升 [5][6] 评价体系问题 - 现行评价指标简单量化:仅统计课时数参与频次,缺乏质量考核 [6] - 劳动教育在综合评价中占比偏低,导致学校重视不足 [6] - 家校认知偏差:部分家长认为劳动教育侵占主科学习时间 [6] 改进方向探索 - 创新课程形式:广州增江小学开发"田园劳动+"项目,重庆幸福小学将劳动融入学科教学 [9] - 建议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 [9] - 需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采用"档案+能力量表"跟踪真实成效 [9] 教育理念转型 - 专家呼吁转变应试教育范式,强调劳动教育对价值观塑造的关键作用 [7] - 形式化教学可能引发学生认知偏差和弄虚作假行为 [7] - 需推动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劳动教育对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9]
课时被挤占、作业靠摆拍……一些中小学劳动课为啥沦为“走过场”?
新华社·2025-05-15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