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游客消费行为变化 - 内地年轻游客在香港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过夜 五一期间香港旺角北京道麦当劳店约50名内地游客留宿 形成"麦难民"现象[3][4][5] - 游客通过"不订酒店"方式节省开支 例如福建黄同学与朋友在香港游玩期间选择快餐店过夜 因酒店费用高昂[8][9][10] - 重庆荣昌政府食堂向游客开放 五一当天接待7000人 次日突破1.2万人 消耗1000斤白饭和数百斤猪肉 套餐定价18元两荤两素[12][13] 地方政府与机构应对措施 - 重庆荣昌政府食堂开放后 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地效仿 同时免费开放单位停车场[14] - 湖北宣恩文旅局长王菊芳将自家空房免费提供给未订到酒店的4位游客 当地干部职工共接待30多位游客[17] - 政府食堂开放引发公平性质疑 因机关食堂享有补贴且不交税 可能对本地餐饮业造成不公平竞争[15] 社交媒体与消费文化影响 - 年轻游客将"极限预算旅行"转化为社交货币 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分享"睡快餐店""吃政府食堂"等经历获取流量[26][27][28] - 消费行为呈现"单位预算换最大效用"特征 酒店住宿被视为"无效消费" 更注重体验式消费如景点打卡与购物[22][23][24] - 部分游客行为从"省钱"演变为"流量套利" 通过低成本高曝光内容获取关注 形成"花得越少 炫得越猛"的闭环[30][31][32] 旅游行业趋势与挑战 - "特种兵旅行"模式从传统穷游升级为"薅城市流量" 游客通过抢占公共资源(如政府食堂、快餐店)降低旅行成本[20][34][35] - 地方政府短期热度策略存在可持续性问题 政府食堂与干部借宿难以常态化 可能透支城市接待能力[44] - 行业需引导"精致穷游"边界 通过主题露营、青年夜宿等结构化活动替代无序资源占用 同时建立公共资源使用底线机制[45][46][47]
今年五一,玩命穷游的游客薅秃了多少城市?
虎嗅·2025-05-06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