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美联储副主席:市场高估了广场协议的作用
华尔街见闻·2025-04-30 05:46

广场协议与卢浮宫协议的历史背景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元汇率飙升 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约3% 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声音增强 [2] - 1985年9月G5国家达成广场协议 核心目标是推动美元有序贬值 [2] - 1987年2月签署卢浮宫协议 旨在稳定汇率并减少市场波动 [2] - 到1987年美元实现有序贬值 1989年美国贸易逆差占GDP比重减少三分之二 [2] 对协议成功因素的普遍误解 - 普遍认为外汇市场干预是美元贬值和贸易平衡改善的主因 [1][2] - 这种观点被专业人士广泛接受但实际错误 [1][2] - 协调干预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其角色被显著高估 [3] 货币政策的核心作用 - 美联储在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期间将利率从12%降至6% [4] - 降息时间早于广场协议11个月 早于卢浮宫协议2个月 [4] - 美元贬值与降息步调高度一致 利率下降削弱美元资产吸引力 [4][5] - 保罗·沃尔克领导的货币政策宽松是决定性因素 [4] 财政政策的关键贡献 - 美国通过财政紧缩措施使预算赤字减少近40% [6] - 财政整顿降低经济需求 减少进口依赖和外国资本需求 [6] - 广场协议公报明确要求美日德财政调整以改善全球贸易失衡 [6] 当代政策协调的现实挑战 - 当前货币政策空间受限 低利率环境或通胀压力制约降息 [7] - 财政整顿面临政治阻力和高债务负担 [7] - 地缘政治复杂性远超80年代 大国协调难度显著提升 [7] - "海湖庄园协议"等现代倡议难以复制历史经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