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跑道上的新职业| 野蛮生长的马拉松配速员
北京商报·2025-04-23 13:5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路跑赛事达749场 总规模704.86万人次 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2] - 马拉松配速服务伴随"马拉松热"兴起 成为运动经济细分下的新职业形态[7][8] 服务模式与定价 - 基础配速服务包含全程陪伴、补给递送和情绪支持 半马每场收入500-1000元 全马1500元起[2] - 私人定制服务包含训练计划制定、赛中配速调整及赛后拉伸等 单场最高收入达6000元[2][3] - 私人定制需提前30天制定训练计划 要求配速员具备医学知识和跑步专业技能[3] 市场需求特征 - 新手跑者需求集中于风险规避和完赛支持 精英跑者追求个人成绩突破[1][5] - 高净值群体和商务人士将配速服务视为专业体育教练的延伸[7] - 部分跑者认为配速员对大众玩家影响有限 完赛即视为胜利[5] 职业化发展现状 - 国内首个职业陪跑员认证体系要求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男子全程3小时10分内)及运动生理学课程[9] - 多地赛事为商业配速员设立专属通道 要求提前报备配速计划并佩戴双芯片号码布[9] - 行业缺乏统一资格认证标准 需考核运动生理学、营养学及心理学等专业知识[9] 行业争议与规范 - 配速员被质疑可能扰乱比赛秩序 影响赛事公平性及引发安全事故[6] - 业内认为配速员在规则框架内可提升赛事体验 属于服务角色而非竞技干预[6] - 行业协会建议建立评级制度 根据服务质量和客户评价推动行业规范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