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田里没鸡跑,还是农村吗?
虎嗅·2025-04-23 06:02

土地集中流转政策表面上解决了撂荒地复耕问题,实则加剧了小农的脆弱性,小农原本的生产模式被干 预。Y村700亩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辣椒后,村民失去散养空间,而流转租金(300元/亩/年)无法覆盖 原有散养鸡的收益(每只鸡80150元,最高可达240元)。 一位老农抱怨:"种辣椒可能血本无归,市场价格和产量又不稳定,养鸡至少每天有蛋吃。"政策未提供 替代性补偿收入的渠道,这导致57%的老年农户退出零工市场,生计链断裂。 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进一步暴露政策与现实的错位。Z村投入200万元修复干渠,但因设计未考虑地 形落差,下游农田仍无法引水灌溉。村民被迫自费打井或依赖雨水,部分田地再度撂荒。村干部坦 言:"水利修得再漂亮,水引不到田里也是白费。"这种"重硬件轻实效"的治理逻辑,折射出政策目标与 地方需求的脱节。 行政包办与社区自治的治理困境 走地鸡,以其肉质紧实、口感丰富、营养价值高而闻名,承载着岭南乡村特有的生态智慧。在糖镇的田 野调查中,传统散养模式构建了"鸡治虫、粪养田"的微循环系统——家禽在稻田捕食害虫,每亩农田可 减少农药支出约200元,而农户通过出售走地鸡每只可获80150元收益,这形成了"活钱罐"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