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率先起势 亮出科创金融改革“山东经验” 访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曾涛
金融时报·2025-04-22 07:54

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背景 - 济南市于2021年11月25日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由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推动 [1] - 济南的获批得益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 区位和产业优势 以及实践探索早和金融资源丰富等条件 [1] 发展机遇与战略定位 - 济南定位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 承担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引领示范使命 并依托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服务双循环新格局 [2] - 济南地理位置优越 北接京津冀 南联长三角 东承环渤海经济圈 西通中原经济区 是中国南北交通咽喉和资本布局重镇 [2] 金融与人才资源禀赋 - 济南拥有金融机构800余家 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近千亿元 金融竞争力位列省会城市第五位 [2] - 2010年以来济南落户就业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超过63万 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1万 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2] 产业发展与科技实力 - 济南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 其中以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首 四新经济占比超过40% [3] - 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山东省首位 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家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 高新技术企业接近7000家 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8000家 [3] - 济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位列第32位 并成功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 [3] 科创金融工作体系与机制 - 济南构建六专四价工作体系 包括专营机构支撑 专属产品支持 专项政策引导 专业团队服务 专门板块培育 专业载体聚焦的六专服务体系 [4] - 四价评估机制涵盖人才团队可作价 信用数据可定价 知识产权可估价 科创企业可评价 [4] - 已累计评定科技金融及特色机构62家 并制定科技金融机构建设指引 [4] 创新实践与全国影响力 - 济南在全国率先制定科技金融机构评价标准 发布科创金融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地方标准 并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公司债券 [5] - 两项工作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评选为科创金融改革优秀实践案例 济南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5]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 构建山东特色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出台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通知等政策 形成政府增信 成本分摊 风险补偿 奖补激励的几家抬合力 [6] - 建立股债贷保联动的金融支持体系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 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6]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创设再贷款再贴现科创和专精特新引导专项额度 为符合政策要求的贷款提供贴息 风险补偿 优惠担保费率等支持 [7] - 2024年累计发放用于支持科创领域的再贷款195亿元 再贴现50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7.6%和48% [7] - 截至2025年2月末 山东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236亿元 居全国前列 [7]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科融信贷业务 对科技中小企业研发类信用贷款本金损失给予90%财政风险补偿 剩余10%由担保机构分险 [8] -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并印发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8] - 支持省级高技能人才或其所在企业纳入人才贷服务范围 并印发山东省人才贷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8] 多层次市场融资支持 - 深入开展债券发行双百攻坚和首债培植专项行动 宣传解读科技企业发债政策 指导金融机构优化发债服务 [8] 未来工作部署重点 - 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推动科融信贷业务增量扩面 增加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投放 [9] - 拓宽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渠道 加强发债项目储备和融资辅导 推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9] - 增强金融精准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推广创新积分制 发展认股权贷款 研发贷款和股权激励贷款 [9] - 扩大科创领域并购贷款投放 支持银行完善组织架构和风控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制度 [9] - 稳妥推进科技金融与风险防控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强化风险监测 研判和预警 压实金融机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10] - 凝聚部门间工作合力 加强与科技 工信 财政等部门协调联动 强化科技公共信息共享 健全支持政策体系 [10][11] - 完善财政奖补 风险分担 保险增信等机制 支持地方政府将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科技创新纳入激励考核体系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