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概况 - 激光测距仪利用激光对目标距离进行准确测定,具有远程测距、小巧便携、抗干扰能力强和数据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等多种场景 [1]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原材料包括硅、砷化镓等激光光敏材料及化合物半导体和金属材料,零部件包括滤光片、光电二极管、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等 [2] - 产业链中游是激光测距仪的制造,主要产品类型包括手持型、工业型和望远镜型 [2]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运输、警务消防、工程测距和环境监测等 [2] - 产业链参与企业数量较多,上游原材料企业有中能硅业、中嘉微视和中科晶元等,零部件企业有凯涛光学、京仪博电、文迪光电和中兴光电等,中游制造企业有久之洋、巨星科技、迈测科技、优利德、深达威和莱赛激光等 [3][4] 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激光测距仪行业于1970年前后进入起步阶段,主要基于固体和气体激光测距仪技术发展,初期应用集中于军事领域如目标识别和武器制导系统 [5] - 20世纪后期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持续提高,产品开始集成数据存储和无线传输等信息化功能,高端产品具备3D扫描能力并应用于考古学和建筑设计 [5] - 21世纪20年代中国激光测距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已具备激光精准测量地月距离技术,国产激光雷达快速崛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生产国 [5]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激光测距仪发展,重点包括推动应用升级、完善市场机制和发展共性技术等 [9] - 具体政策包括2024年11月《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构建5G-A产业链,推进通感一体和高精度低功耗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发试验 [10] - 2024年10月《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工作方案》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数据和仪器等资源开放共享 [10] - 2024年7月《深入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检验检测创新机制,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和仪器设备协同攻关 [10] - 2024年5月《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鼓励采用激光雷达等新技术创新资源普查方式 [10] - 2024年3月《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强激光雷达等智能网联技术标准研制 [10] 行业供需现状 - 中国激光测距仪行业主要由三类企业构成:大型测量仪器厂商、激光测距仪代工企业以及专业的新型激光雷达厂商 [10] - 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包括久之洋、巨星科技、迈测科技、昕锐至成、深达威、莱赛激光、星秒光电、顶扬光电和中图仪器等,企业布局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 [11][12] - 代表性企业产品布局覆盖半导体激光测距模块、手持激光测距仪、激光雷达、高精度激光扫描仪和激光测距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12] - 中国激光测距仪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3亿元,2018-2023年增速放缓,年复合增长率为14% [14][1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激光测距仪企业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上市企业如久之洋、巨星科技、莱赛激光和优利德,行业经验丰富且产品矩阵完善 [16] - 第二梯队为优势竞争企业,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预上市企业为代表,包括迈测科技、镭神智能、蓝海光电、深达威和中图仪器等,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 [16] -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及新进入企业 [16] - 2023年行业领先企业如巨星科技、久之洋、优利德和深达威合计市场份额不超过25%,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分散 [20] - 企业区域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和河南等省市,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23]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 高端化需求将推动激光测距仪市场扩大,智能汽车、低空经济和智能生产等下游应用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激光雷达和高精密度工业激光测距仪需求增长 [25] - 预计中国激光测距仪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7.6%,到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9亿元 [25] - 行业发展趋势包括国产替代推进、市场竞争整合以及高端需求扩大 [26] - 国产替代趋势下,鼓励使用国产精密仪器,本土品牌市场容量加大,加速替代进口进程 [27] - 行业集中度较低,正处于竞争整合阶段,市场份额将向优势企业集中,龙头企业有机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27] - 高端需求扩大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和精密数控机床等工业发展对智能传感设备要求提高,激光雷达和工业高精度激光测距传感器需求规模将明显增长 [27]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激光测距仪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2025-04-21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