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新能源全面入市及强制配储取消研究分析报告-本末电碳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新能源全面入市及强制配储取消研究分析报告》围绕2025年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取消这一关键事件,从多方面深入剖析其影响与意义,展现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发展新态势。取消强制配储政策有利于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虽然短期内会给储能行业带来冲击,但长期来看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与国际趋势接轨 [1]。 政策背景 -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通知,取消实施近8年的新能源发电强制配储政策 [1][7]。 - 强制配储始于2017年,初衷是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光伏、风电电站投资成本,且储能利用率低,引发效率低下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1][8]。 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 降低成本与提升收益 - 取消强制配储降低了新能源发电成本,减轻投资压力,项目总投资可减少约20%,提高了项目投资回报率,加速项目落地建设,推动风电、光伏装机稳步增长 [1][10][13]。 全面入市与行业优化 - 新能源全面入市竞争,上网电价波动常态化,企业需提升技术和运营能力,行业将进入“提质增效、优胜劣汰”的新阶段 [1][11][12]。 对储能行业的影响 短期阵痛 - 储能行业面临需求骤降、订单取消、行业洗牌等困境,中小储能企业生存压力增大 [2][16]。 长远机遇 - 行业将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储能模式多元化发展,用户侧储能迎来机遇期,整体将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18][19]。 对投资和市场的影响 资本流向与投资决策转变 - 新能源项目资本开支需求下降,投资吸引力增强,但投资决策也更复杂,短期内部分投资者可能持观望态度,长期资金仍将青睐新能源板块 [22][23][24]。 储能投资走向市场化细分 - 短期大型集中式储能项目投资可能放缓,长期将吸引更理性投资,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投资回报水平和可持续性,预计2025年我国储能新增并网规模仍可达约69.6GW/177.2GWh,增速约59% [26][27][29]。 地方政策差异 - 各地政策面临调整与衔接,将从强制要求转向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合理配置储能,未来两年是地方政策调整过渡期 [30][31][32]。 国际政策对比 - 国际上主要新能源大国多通过市场激励和配套政策推动储能发展,中国此次政策调整与国际趋势一致,更有利于与全球能源转型接轨 [2][33][35]。 市场数据、企业反馈和专家观点 行业数据速览 - 中国新能源和储能产业规模庞大,但存在储能利用率低、新能源消纳不足等问题,2025年我国储能新增并网规模增速将明显放缓,但市场新增规模仍会继续扩大 [38][39]。 企业应对举措 - 新能源发电企业普遍欢迎政策调整,将更专注于提升项目收益率;储能设备与集成企业两极分化明显,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龙头企业谋划长远布局;电网企业关注调节重任转移到电网侧和用户侧的机会 [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