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资产规模突破6700亿元 存贷款增速均超7% 不良率微降 拨备覆盖率提升 [2] - 税前利润增长2.69% 净利润增幅仅0.21% 两者增速差创近五年新高 [2] - 所得税费用从-1.19亿元变动至-0.77亿元 绝对值减少4280万元 [2] - 当期所得税费用为-0.83亿元 递延所得税调整带来0.68亿元正向影响 [3] - 利息净收入同比剧降11.71% 净利息收益率下降36BP至1.72% [4] - 贷款平均收益率从4.74%降至4.17% 公司贷款收益率下降65BP至4.51% [4] - 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0.34% 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8.42% [6]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从1.87%微降至1.79% 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82.99% [8] - 逾期贷款余额增长31.8%至195.38亿元 逾期率攀升0.93个百分点至5.04% [8] - 90天以上逾期/不良贷款比率达到117%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8] -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高达9.55% 较2023年的6.48%大幅上升 [9] - 建筑业贷款不良率攀升46BP至1.46% 抵质押率不足15% [9] - 全年减值损失71.83亿元 同比下降11.04% 核销转出不良贷款40.54亿元 [9] 资本状况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8.90%降至8.76% 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32BP至10.81% [11] - 资本充足率下滑32BP至12.06% 风险加权资产增速9.5% [11] - 贷款总额增长7.51%至3876.9亿元 公司贷款增长6.11% 个人贷款增长8.09% [11]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激增24.66亿元至1474.17亿元 [12] - ROE仅3.21% 市净率仅0.3倍 股权融资可行性极低 [12] 业务结构 - 存款成本率从2.25%微降至2.17% 高成本定期存款占比从37.85%攀升至46.66% [5] - 活期存款占比从23.73%收缩至18.31% [5] - 票据贴现收益率缩水45BP至1.42% [4] -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97% 不良率仅0.77% [9] 行业挑战 - 传统"以量补价"模式遭遇风险递延的隐性反噬 [2] - 利率市场化 风险出清周期与资本约束收紧三重挤压 [2] - 中国中小银行转型阵痛的典型样本 [2] - 收入结构存在严重脆弱性 高度依赖市场波动的收益模式难以持续 [6]
郑州银行,乍暖还寒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