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技术融合 - 人形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适应复杂环境[2] - 机器人技术与AI融合形成智能型机器人,AI将机器人收集的数据转化为可用信息,推动技术快速进步[2] - 感知与交互技术进步使机器人能实时感知环境信息(形状、位置、温度等)并与人类自然交流[4] - 大语言模型和视觉基础模型赋予机器人强大学习推理能力,能从大数据中获取知识完成复杂决策[4] - AI整合升级使人形机器人可完成精细化作业,如机械臂精准抓取光滑盘子并定位[5]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 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2027年建立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等目标[6] - 中国在机器人技术和AI领域进步显著,成为世界级领导者之一,研究人员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6] - 截至2024年底全球160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中中国企业超60家,专利申请和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6] - 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中52.5%来自本土制造,政府大力推进机器人国产化[8] - 中国拥有完善机器人产业链、技术人才、全球最大应用市场和良好政策环境,发展潜力巨大[9] 行业应用现状 -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生产线高效完成焊接、装配等复杂任务,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9] - 服务行业机器人(送餐、迎宾、手术辅助等)表现亮眼,多领域应用展现突出成绩[9] - 中国将重点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9] 国际合作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发展需要国际合作,中意可在机器人技术和信息科学领域深入合作[10] - 中韩合作可从机器人产业链特定领域开始,加强人才交流和产学研融合[11] - 行业面临安全性、可靠性提升以及智能化水平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挑战[10] - 机器人纵深发展需硬件性能提升、AI大模型融合改进、政策支持和资本人才投入[11]
《环球时报》记者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倾听:外国专家畅谈人形机器人未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