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杰股份(002975) - 2023 Q4 - 年度财报
博杰股份博杰股份(SZ:002975)2024-04-28 08: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博杰股份,代码002975,上市于深圳证券交易所[11]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兆春、付林和成君[7] - 公司是专注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设备研产销及技术服务,主营自动化测试和组装,产品应用于众多知名企业[24] - 公司有多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如珠海博冠公司、南京博芯公司等[6] 报告期相关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6] 利润分配计划 - 公司计划2023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计划2023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58]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9.05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25.60%[1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5722.99万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128.31%[1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加58.65%[14] - 2023年末总资产27.29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加4.92%[14]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42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减少3.62%[14]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94亿元、2.58亿元、2.17亿元、2.36亿元[18]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10.96万元[18]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40.81万元[18] - 2023年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286.41万元[19] - 2023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项目金额为 - 1642.04万元[21] - 公司2023年税后合计金额为29,885,067.26元,存在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 -11,224,805.93元、一次性进费用的股份支付 -5,600,000.00元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5.60%,主要受消费电子行业市场疲软影响[30] - 大数据云服务领域设备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91%,公司已完成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布局,墨西哥已实现小批量生产[30] - 消费电子行业设备及系统相关业务占比59.42%,公司推出可实现进口替代的玻璃盖板和外观缺陷AOI检测设备[32] - 大数据及云服务测试相关设备业务收入占公司营收约20.91%[34] - 被动元器件检测设备累计营收约4.5亿[37]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90,535.67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25.60%,主要受消费电子行业市场疲软影响[41] - 2023年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44,183.04万元,较2022年前五大客户下降28.07%[41] - 2023年度境外营业收入43,832.21万元,占比48.41%,境内营业收入46,703.46万元,占比51.59%[41] - 2023年度工业自动化设备、设备配件、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7.21%、7.51%、5.28%,与2022年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41] - 2023年度主营业务成本47,826.73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23.36%,因营业收入下降导致[42] - 2023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7.17%,比上年同期降低1.54个百分点,与2022年度总体持平[43] - 2023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441,830,393.9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8.80%,关联方销售额占比0.00%[47]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4.42亿元,占比48.80%[48]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5232.14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3.36%[48] - 2023年销售费用1.19亿元,同比增长9.44%[48] - 2023年管理费用1.57亿元,同比增长44.47%[48] - 2023年财务费用 -386.41万元,同比增长45.20%[49] - 2023年研发费用1.87亿元,同比增长6.60%[50] - 2023年公司净利润 - 8,266.84万元,含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 - 621.95万元等[60] - 投资收益 - 3,937,255.9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89%;资产减值 - 74,567,635.13元,占比73.62%[61] - 2023年其他收益1858.87万元,同比降18.35%,主要系政府补助[62] - 2023年末货币资金7.98亿元,占总资产29.23%,较年初比重增13.42%,因借款增加和赎回理财[62] - 2023年末应收账款3.41亿元,占总资产12.51%,较年初比重降7.53%,因收入减少和期末收回账款增加[63] - 2023年报告期投资额17.59亿元,上年同期21.44亿元,变动幅度-17.94%[71] - 博杰自动化产业园 - 设备项目累计实际投入4230.32万元,预计收益1633.37万元,进度34.03%[72] - 博杰大厦工程累计实际投入1.22亿元,进度16.52%[72] - 2023年衍生品期末投资金额2.02亿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0.00%[74] - 2023年套期保值业务实际亏损975.34万元,主要因美元汇率上涨[74] 行业发展趋势 - 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基础设施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终端销量超2500万台[24][25] - 到2023年底物联网蜂窝网络物连接量超23亿,未来5年预计保持21.1%的增速,2025年全球IOT设备达252亿台[25][26] - 2023年全球拓展现实(XR)头显出货量年减19%,预估2024年达390万台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27] - 2023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几乎持平,2024年及以后保持8 - 11%区间增速,预计2027年达1780亿美元[27] - 2023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308亿美元,增速13%,预计2027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64亿美元[28]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96.9%和93.4%,2024年中国预计销900万辆左右,2025年或达1700万辆[28] - 2023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降至1063亿美元,中国大陆投资增29%达366亿美元[28][29] - 2021 - 2026年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将以4.5%左右速度增长,公司在MLCC产业链布局超50%价值量核心设备[29] - 预计2022 - 2027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保持15%左右复合增长率,2027年达685亿美元[36] 业务成果 - 公司成功交付兼容3款10 - 12英寸车载显示屏的自动组装与测试生产线等产品,首次获得海外客户布鲁萨的OBC产品订单[31] - 半导体测试设备完成样品研发及验证,实现亚微米级别精度突破,通过外延并购完成子公司博捷芯的收购[31] - 被动元器件领域公司已有量产设备对标国际同行,覆盖超过50%价值量的MLCC核心制程设备[31] - 0201电容(英制)13000pcs/min高速AI六面外观检测设备实现批量推广,分选效率提升30%[31] - 八轨高速测试机最高速度可达20000pcs/min,已取得国内客户认可并批量推向市场[31] - 公司围绕大客户业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挖掘需求,产品基本覆盖EV、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31] - 新能源车领域PCB使用面积增加至少3倍,带动公司测试和组装设备需求扩张[35] - 公司新能源车自动化线体设备单线价值量突破千万级[35] - 公司有多个研发项目处于批量生产、试产或小批量生产阶段,如Trackpad AOI检测设备、G - PD3001 3D玻璃AOI检测设备等[51][52][53][54][55] - DFN测试封装一体机实现半导体行业产能提升100%[55] - 0201电容(英制)13000pcs/min高速AI六面外观检测设备分选效率提速30%[55] - 一体电感2D + 3D AI运用3D成像技术,尺寸、共面度测量精度达±5um[55] - AI4.0视觉检测平台AI分割精准度提升30%以上,可承接头部客户[56] - 推进MLCC设备产线化发展,满足高端产品增产需求[57] - 多款设备处于试产、量产等不同阶段,拓展业务范围和产品线[57]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565人,占公司总人数25.85%;研发投入1.87亿元,占营业收入20.64%,在研项目128个[38]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国内专利818项,国外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证书291项[38]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565人,较2022年的491人增长15.07%,占比25.85%,较2022年提高5.84%[57]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186,825,676.12元,较2022年增长6.60%,占营业收入比例20.64%,较2022年提高6.24%[58]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合作及积累的主要客户多为世界500强企业[39]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公司致力于从非标定制产品提供商转向标准化、高技术高附加值设备供应商[104] - 2024年公司重点规划大客户统筹、海外组织搭建和运营等六项工作[104][105] - 公司面临行业周期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将采取完善产品布局等措施应对[105] -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比48.41%,将采取远期结汇等措施冲抵汇兑风险[10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研发新产品[106] -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通过ISO27001:2013认证,持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106] - 公司通过薪酬、股权激励等手段吸引并留住技术人才[106] - 公司工业自动化设备业务从单站设备向连线设备/大型线体设备拓展[104] - 公司强化AI深度学习算法,将IA技术应用于多种AOI检测设备[104] - 公司集团ERP全面上线,实现从订单到出货的线上线下流程标准化[105] 业绩探讨与分析 - 关注2023年新能源汽车电子、大数据云服务业务营收占比及下半年预期较好的业务[110] - 探讨2022年度业绩、半导体业务订单预计及未来业绩贡献预期[112] - 分析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的原因[114] - 规划未来公司战略及各类业务收入占比预计[116] - 评估MLCC领域公司产品竞争力、市场空间及需求恢复情况[116] - 了解2023年二季度下游需求及海外市场拓展进度[117] - 明确公司是否适用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规定[117] - 展望2023年全年业绩[117] 公司治理 - 公司按要求规范运作,优化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121] - 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保护中小投资者知情权[122] - 公司治理实际状况与相关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23] - 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与控股股东等完全分开,具备独立经营能力[124][125] - 2023年各次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分别为65.38%、65.34%、62.03%、62.08%、58.99%[126]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期初持股总数90000000股,本期增持1151300股,减持后期末持股总数88848700股[127] - 2023年2月14日王凯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副总经理职务[127][128] - 2023年2月14日陈均因公司内部调整不再担任总经理,继续担任董事等职务[127][128] - 2023年7月17日陈龙因个人及工作安排辞去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职务[127][128] - 2023年2月14日王凯因个人原因离任董事、副总经理职务[129] - 2023年2月14日陈均因公司内部业务及组织架构调整不再担任总经理,继续担任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129] - 2023年2月14日董事会聘任王兆春为总经理[130] - 2023年3月3日付林被选举为公司董事[130] - 2023年7月17日陈龙因个人原因及工作安排辞去职工代表监事职务,同日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30] - 2023年7月17日邹杰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30] - 2023年7月17日匡常花被选举为公司职工代表监事[130] - 王兆春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30] - 付林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30] - 曾宪之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31] - 刘晓勇自2018年1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133] - 陈龙自2023年7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133] - 邹杰自2023年7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133] - 张彩虹自2018年1月至今任公司财务总监[133] - 黄璨自2022年8月起至今担任博杰股份董事会秘书[134] - 公司董事长王兆春在博航投资、博展投资、博望投资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135] - 王兆春在多家公司任职,如珠海市汉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