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帕瓦股份(688184) - 2023 Q4 - 年度财报
帕瓦股份帕瓦股份(SH:688184)2024-04-26 12:2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帕瓦股份[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宝[12] - 公司注册地址为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友谊北路57号,2022年12月注册地址变更至此[12] - 公司办公地址为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友谊北路57号,邮政编码为311800[13] - 公司网址为www.zhujipower.com,电子信箱为dongmiban@zhujipower.com[13] - 董事会秘书为徐琥,证券事务代表为黄益芳[13] - 董事会秘书和证券事务代表联系电话均为0575 - 80709675,传真均为0575 - 80723920[13] 财务状况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9737.00万元[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17560.33万元[5] - 2023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2023年营业收入11.7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26%[15]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9737.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6.79%[16]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8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54%[16]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 -0.60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154.05%[17]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3%,较上年增加1.14个百分点[17]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99.62%[16] - 2023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7亿元[18]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62.92万元[18]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60.03万元[18] - 2023年公司应收款项融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大额存单合计期初余额491,607,541.64元,期末余额469,235,531.57元,当期变动-22,372,010.07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9,613,601.96元[2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161.31万元,同比下降29.26%;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37.00万元,同比下降166.79%[65] - 2023年公司营业成本10.64亿元,同比下降25.89%;销售费用264.09万元,同比下降28.49%;管理费用4368.07万元,同比上升31.18%;研发费用5076.86万元,同比下降4.02%[77]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8亿元,同比增长599.6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5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93.19万元[77] -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毛利率8.64%,较上年减少3.54个百分点;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8.70%,较上年减少3.33个百分点;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8.26%,较上年减少10.40个百分点[81] - 2023年公司内销收入11.48亿元,同比下降29.78%;外销收入1.77万元,同比增长100%[81] - 2023年公司直销收入11.48亿元,同比下降29.78%[81] - 2023年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生产量15892.38吨,同比下降2.70%;销售量14394.50吨,同比下降9.95%;库存量3311.44吨,同比增长81.39%[83] - 2023年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生产量452.00吨,同比下降67.10%;销售量350.05吨,同比增长15.15%;库存量1174.00吨,同比增长9.51%[83] - 2023年钠电生产量28.91吨,同比增长100%;销售量28.91吨,同比增长100%;库存量0吨[83] - 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直接材料金额8.55亿元,占比87.48%,同比降33.06%[85] - 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制造费用401.12万元,占比11.01%,同比增67.93%[85] - 销售费用264.09万元,同比降28.49%;管理费用4368.07万元,同比增31.18%[8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8亿元,同比增599.62%[88] - 货币资金6.99亿元,占总资产17.17%,同比降37.43%[90] - 应收账款1.35亿元,占总资产3.32%,同比增74.96%[90] - 固定资产11.57亿元,占总资产28.40%,同比增69.26%[90] - 短期借款为5,002,384元,较上期增长399.66%,主要系银行票据未到期贴现增加所致[91] - 应付票据为807,663,868.66元,较上期增长46.18%,主要系采购增加以票据结算所致[91] - 应付账款为197,232,162.13元,较上期下降44.09%,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行、采购规模减少、采购金额下降所致[91] - 报告期投资额为147,000,00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483,069,700元,变动幅度为-69.57%[93] - 应收款项期初数为108,657,445.75元,本期购买金额为8,916,223.19元,期末数为117,573,668.94元[9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为800,000元,本期公允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2,000,000元,期末数为12,800,000元[94] - 大额存单期初数为382,150,095.89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10,000,000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160,000,000元,期末数为338,861,862.63元[94] - 帕瓦(兰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522,834,988.89元,净资产为502,436,257.82元,净利润为4,900,239.23元[95] - 浙江帕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36,776,751.09元,净利润为1,450,627.53元[95] - 帕瓦(诸暨)固态钠能有限公司净资产为10,000,252.79元,净利润为252.79元[95]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9,737.00万元,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17,560.33万元[165] - 2023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65] 募投项目 - 募投项目包括浙江诸暨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和浙江兰溪1.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9] 行业与市场情况 - 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5%,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887.4GWh,同比增长34.3%,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66.4万吨,同比微增0.9%[21] - 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7.7GWh,同比增长31.6%,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26.2GWh,占比32.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61.0GWh,占比67.3%[31] - 单晶、高镍、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发展前景广阔,更适合高电压,可提升能量密度、增强安全性[32] -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结构稳定、耐高温,循环性能好、寿命长,但制造成本高、能量密度略低、倍率性能差[32] - 多晶三元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易产生微裂纹,稳定性和循环性较差,不适合高电压[32] - 前驱体行业技术壁垒高,需长期积累研发、工艺和质量控制能力[34] - 前驱体行业人才壁垒高,需培养高水平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队伍[34] - 前驱体企业进入下游客户供应链认证时间长、成本高,完成认证后客户倾向长期合作[34] - 前驱体企业资金需求大,需储备原料、支付采购款,建设厂房和设备[34] - 前驱体行业有生产规模壁垒,规模大的企业有规模效应和谈判优势,能承接大型订单[34] - 2023年国内单晶三元材料产量为25.4万吨,同比增长1.3%,占当年国内三元材料总产量的43.05%,渗透率较2022年提升1.4个百分点[39] - 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建成三元前驱体总产能超180万吨,同比增长超15%[9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锂电三元正极前驱体、钠电铁基三元与铜基四元正极前驱体[23] - 锂电材料方面公司成熟开发出单晶型NCM7系4.45V超高电压产品;钠电材料全年实现数十吨级的出货;半固态/固态电池建成软包叠片固态电池小试试验线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2] - 公司“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竣工投产,前驱体产能从2.5万吨提升至5万吨[22] - 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出货量约1.48万吨,二、三、四季度出货量环比逐季增长[21] - 2023年公司正极前驱体产品出货量约1.48万吨,按季度呈前低后高趋势[35] - 厦钨新能预计未来三年累计向公司采购前驱体产品不少于8万吨,2024年不少于2万吨,2025年、2026年均不少于3万吨[35] - 钠电材料已向中科海钠等下游客户实现数十吨级出货,处于行业先进水平[35] - 公司开创性推出单晶型、中高镍、超高电压三元前驱体产品,解决三元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难题[35] - 公司与厦钨新能签署三年战略合作协议,与广东邦普合作产品升级,与巴斯夫杉杉完成碳足迹认证,与长远锂科构建战略关系,与贝特瑞夯实合作关系[35] - 公司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下游客户结构持续完善,综合竞争力增强[35] - 公司已向中科海钠等下游客户完成数十吨级钠电正极前驱体产品出货,包含铁基三元与铜基四元[41] - 铁基三元前驱体产品处于中试阶段,实现数十吨级出货,多家客户吨级验证中;铜基四元前驱体产品实现吨级出货,正处在核心客户中试验证阶段[43] - 公司开发了阻燃性优良、高电压稳定的凝胶电解质,提高了聚合物全固态电解质体系的离子导电率[41][43] - 公司建成软包叠片固态电池小试试验线,截至报告期末,有14项相关专利处于申请、受理阶段[43] - 锂电方面,公司攻克超高电压多元前驱体技术,建立先发优势和专利壁垒[42] - 公司开发半连续法生产工艺,提高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生产效率和稳定性[43] - 公司掌握钠电正极材料前驱体合成核心技术,加快产品研发落地和产业化[43] - 未来公司将继续与下游客户加强协同,开发掺杂型、包覆型钠电前驱体及其他基体钠电前驱体产品[43] - 未来公司将加大对电解质材料研发投入,推动中试项目建设及相关产品验证、出货[43] - 公司在进行多种前驱体材料研发,如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技术等,总计投入17,607.48万元[59][62] - 电动汽车用单晶高镍低钴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预计总投资1,979.94万元,本期投入491.49万元,累计投入1,762.82万元,处于中试阶段[54] - 疏密交替式多层轮胎结构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1,871.22万元,本期投入256.53万元,累计投入1,629.41万元,处于中试阶段[55] - 预氧化制备高性能三元前驱体项目预计总投资1,540.90万元,本期投入334.59万元,累计投入1,323.12万元,处于中试阶段[56] - NCM9系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项目预计总投资2,051.64万元,本期投入714.99万元,累计投入1,666.01万元,处于中试阶段[58] - 2023年公司出货量约1.48万吨,累计建成前驱体产能5万吨,实现产能翻倍[76] 研发情况 - 公司建立基础研发、小试研发、中试研发的研发体系,在基础研发领域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24][25] - 2023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5,076.8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新获授权发明专利39项[22] -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构建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融合为辅的研发体系[3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98人,上期为92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9.33%,上期为22.55%[62][6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425.99万元,上期为2,044.63万元;平均薪酬24.76万元,上期为22.22万元[63] - 公司成熟掌握窄分布单晶三元前驱体合成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在单晶型、高电压三元前驱体技术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63] - 公司拥有先进的前驱体材料制备技术及生产制造工艺,半连续法生产工艺有单釜产量高、反应速率可控等优势[63] -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以复合专业背景研发人员为基础、外部特聘专家为补充,与学术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紧密[63][64] - 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获发明专利授权9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1项,合计129项,报告期内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9项[53] - 2023年,公司发明专利申请49个、获得39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个、获得0个,合计申请54个、获得39个[54] - 2023年公司费用化研发投入50,768,623.10元,较上年度减少4.02%,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从3.19%增加至4.3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