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祥和实业(603500) - 2023 Q4 - 年度财报
祥和实业祥和实业(SH:603500)2024-03-28 16:0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640,658,803.31元,较2022年增长5.60%[2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051,338.39元,较2022年增长0.81%[2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577,756.69元,较2022年增长8.58%[24]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0,111,449.24元,较2022年增长25.37%[24]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8,424,324.05元,较2022年末增长5.18%[24] - 2023年末总资产1,223,093,499.62元,较2022年末增长5.93%[24]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27元/股,与2022年持平[25]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27元/股,较2022年增长8.00%[25]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19%,较2022年减少0.28个百分点[25] - 2023年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3元(含税),每股以公积金转增0.4股[6]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0%,实现净利润7630.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35]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640,658,803.3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0%;营业成本458,748,042.4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65] - 管理费用46,130,392.8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6%;财务费用 -2,543,831.1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59%[6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0,111,449.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3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5,034,869.1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6.60%[6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595,924.1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6.97%;税金及附加6,534,240.7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68%[65] - 投资收益4,451,467.5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38%;信用减值损失 -6,384,024.0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06%[65] - 主营业务中工业营业收入640,658,803.31元,营业成本458,748,042.48元,毛利率28.39%,较上年增加2.70个百分点[67] - 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99.31%;国内销售实现的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5.77%[68] - 公司总成本本期为455,915,284.3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其中材料成本占比79.99%,金额为364,683,905.3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72] - 管理费用本期为46,130,392.8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6%;研发费用本期为30,843,766.9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45%[75] - 信用减值损失本期为 - 6,384,024.0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06%;资产减值损失本期为 - 3,734,566.6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56%[75] - 研发投入合计30,843,766.9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81%,研发人员数量为11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7%[76][7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60,111,449.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3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75,034,869.1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 186.60%[8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3,595,924.1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 196.97%[80] 各季度财务数据 - 2023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1亿元、1.30亿元、1.67亿元、1.92亿元[27] - 2023年各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609.01万元、1693.46万元、2102.67万元、1299.99万元[27] 非经常性损益及政府补助情况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5.55万元,2022年为326.67万元,2021年为 - 5.48万元[28]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56.93万元,2022年为372.34万元,2021年为269.14万元[28] 金融资产变动情况 - 2023年结构性存款期初余额2170万元,期末余额7500万元,变动5330万元[32] - 2023年权益工具投资期初余额4805万元,期末余额4800万元,变动 - 5万元[3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750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6.13%,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245.62%,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增加所致[82]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430977元,占总资产比例0.04%,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 - 88.49%,主要系票据到期托收导致减少[82]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38898333.91元,占总资产比例3.18%,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82.36%,主要系货款回收承兑汇票增加所致[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结构性存款)期初数2170万元,本期购买金额1.12亿元,出售/赎回金额5870万元,期末数7500万元[89]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4805万元,出售/赎回金额5万元,期末数4800万元[89]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21331015.11元,本期购买金额168335199.71元,出售/赎回金额150767880.91元,期末数38898333.91元[89] 业务线订单及研发情况 - 2023年高铁扣件新增合同金额较去年增长,端子(牛角型)电容盖板产品订单持续增多[36] - 2023年轨道扣件有63项新产品进行研发,全年新增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37] - 2023年公司参与国家标准GB/T 19390 - 2023《轮胎用聚酯津胶帘子布》的制定[37] 员工激励情况 - 2023年分批次对153名员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38] - 2023年1月12日首次授予激励对象89人,共计284.50万股限制性股票[145] - 2023年4月24日审议通过回购注销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15,000股[145] - 2023年6月21日,公司完成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15,000股[146] - 2023年9月18日,公司完成预留授予登记工作,授予64名激励对象68.3060万股限制性股票[146] - 2024年3月27日,公司为88名激励对象统一办理解除限售事宜,共计解除限售1,132,000股限制性股票[146] - 报告期内,公司向财务总监郑远飞、董事会秘书齐伟、总工程师王宏海新授予股票期权分别为100,000股、120,000股、120,000股,合计340,000股[149] 利润分配情况 - 2023年实施2022年利润分配方案,派发现金红利3183万元,2017 - 2022年累计分红18607万元,平均占归母净利润42%[39] - 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1.30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31,919,390.88元,占净利润比率47.60%[144] 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规划 - 到2025年,中国十七类电子元器件分支行业销售总额将达2.46万亿元[40][97] - 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到年底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42] - 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铁路网覆盖99.5%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42][98] - “十三五”全国铁路固定资产年均投资额7980亿元,较“十二五”提升934亿元,预计“十四五”后三年平均每年完成8467亿元[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5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232.65公里,2023年新增3个运营城市、884.55公里线路,“十四五”期末规模将接近13000公里[45] - 2022年我国改性塑料产量2884万吨,同比增长8.8%,预计2023年达3125万吨,2024年增至3421万吨[47] - 2022年我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约2771亿元,同比增长6.44%,预计2023年达2939亿元,2024年达3107亿元[47] 公司业务资质及模式 - 公司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市级项目11项,拥有授权专利75项[58] - 高铁、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扣件零部件有15大类别145个系列产品通过CRCC认证[59] - 公司是国内首家WJ - 12型重载铁路用轨下垫板产品通过CRCC认证的企业[59] - 公司研发模式有内部自主研发、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两种[51] - 公司采购模式是以销定采为主,适量储备为辅,规定每种采购品备选供应商不少于3个[52] - 公司生产模式是接单生产为主,适量备货为辅,有五条生产线[53] - 轨道扣件国内高铁业务由轨道扣件金属与非金属部件供应商组成联合体,由集成供应商代表投标[54] - 轨道扣件出口业务主要通过新加坡富适扣对外销售铁路器材[55] - 轨道扣件国内维养业务公司自主参与各铁路局的零部件招投标[56] - 电子元器件配件、高分子改性材料产品采用直销方式[57] 各业务线生产销售数据 - 轨道扣件非金属类零部件生产量4,731.64万只,较上年增长32.78%;销售量3,689.23万只,较上年增长11.45%[69] - 电子元器件配件生产量1,084,810.03万只,较上年增长3.12%;销售量972,635.57万只,较上年增长7.84%[69] - 高分子改性材料生产量13,369,696.20千克,较上年增长5.93%;销售量13,360,451.32千克,较上年增长7.03%[69] 各业务线成本情况 - 轨道扣件非金属类零部件成本本期为133,862,143.2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71%,其中材料成本占比82.47%,金额为110,397,120.6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00%[73] - 电子元器件配件成本本期为150,059,581.8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0%,其中材料成本占比60.54%,金额为90,850,100.0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7%[73] - 高分子改性材料成本本期为171,993,559.3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1%,其中材料成本占比95.02%,金额为163,436,684.6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0%[73]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30,182.78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7.11%;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12,334.7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1.22%[74] 公司未来业务规划 - 2024年公司将增加电子元器件配件业务研发投入,扩大产能,扩充种类[104] - 2024年公司将扩大轨道扣件业务规模,切入高铁更换维护市场,开拓城市轨道交通和海外市场[105] - 2024年公司将加快推进年产1.8万吨塑料改性新材料生产线项目建设[107] - 2024年公司使用22亩工业用地,投资约7000万元建设1.8万吨塑料改性新材料生产线项目[108] 公司面临风险 -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受铁路行业建设投资规模和速度影响较大,若政府缩减投资规模,可能使客户对轨道扣件非金属部件采购额下降[110] -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上升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111] - 若轨道扣件行业技术壁垒被打破、准入门槛放宽,市场竞争加剧会使公司毛利率水平下降[112] - 公司资产和销售规模扩大增加管理与运营难度,若不能及时提高管理应对能力,将带来管理风险[113]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按相关法律法规独立有效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审计等专业委员会[116] - 2023年5月16日召开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2项议案[118][120] - 2023年4月24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18项议案[131] - 2023年8月23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132] - 2023年9月1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向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的议案》[132] - 2023年10月25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