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1237,法定代表人为范和强[21] - 公司聘请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会计师事务所,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保荐机构[24][25] - 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3月23日 - 2025年12月31日[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为503,525,166.30元,较2021年减少21.28%[2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349,363.40元,较2021年减少47.17%[2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650,019.02元,较2021年减少25.24%[25]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87元/股,较2021年减少57.77%[25]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1,611,254,824.34元,较2021年末增加143.39%[25]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99,814,819.18元,较2021年末增加217.49%[25]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67,040,864.35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56,177.86元[2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5.58万元,2021年为-1319.00万元,2020年为4930.43万元,2019年为3869.15万元[28]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为2.66万元(2021年数据)[31] - 2022年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为48.93万元,2021年为12.91万元,2020年为29.29万元[31]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情况除外)为378.06万元,2021年为232.23万元,2020年为123.34万元[31] - 2020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9.45万元[31] - 2022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941.16万元[31] - 2022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4.81万元,2021年为0.27万元,2020年为12.12万元[31] - 2022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2.95万元[32] - 2022年所得税影响额为203.45万元,2021年为37.21万元,2020年为26.13万元[32]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152.85万元,2021年为210.86万元,2020年为148.07万元[32]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352.5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28%[56] - 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4.9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17%[5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1,125.48万元,较年初增长143.39%[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49,981.48万元,较年初增长217.49%[57] - 2022年营业收入503525166.30元,同比减少21.28%[62] - 2022年销售费用为3,815,831.86元,同比减少24.00%;管理费用为18,993,404.16元,同比减少24.50%;财务费用为 - 10,237,624.83元,同比减少315.26%;研发费用为21,099,417.64元,同比减少10.05%[73]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49,164,469.66元,同比减少1.34%;现金流出小计286,514,450.64元,同比增加6.08%;现金流量净额62,650,019.02元,同比下降25.24%[78]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79,411,620.67元,同比增加3,211.39%;现金流出小计812,199,971.12元,同比增加1,078.14%;现金流量净额-232,788,350.45元,同比下降352.53%[79]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93,170,000.00元,同比增加902.91%;现金流出小计190,964,991.38元,同比增加44.74%;现金流量净额902,205,008.62元,同比上升4,033.19%[79]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32,064,247.44元,同比增加7,760.76%[79] - 2022年末货币资金783,830,090.62元,占总资产比例48.65%,较年初比重增加40.51%[81] - 2022年末应收账款61,228,482.98元,占总资产比例3.80%,较年初比重减少5.27%[81] - 2022年末存货145,339,803.87元,占总资产比例9.02%,较年初比重减少4.62%[81] - 2022年末在建工程217,199,204.88元,占总资产比例13.48%,较年初比重增加7.33%[82] - 2022年末短期借款30,533,748.61元,占总资产比例1.90%,较年初比重减少13.30%[82]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1,099,417.64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19%;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3,455,575.55元,占比为3.67%;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5,365,396.69元,占比为4.08%[7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聚酯薄膜业务收入496053914.02元,占比98.52%,同比减少21.30%[62] - 有色光电基膜收入288140743.11元,占比57.22%,同比增长0.75%[62] - 透明膜收入98362544.11元,占比19.53%,同比减少52.90%[62] - 境内收入493205469.08元,占比97.95%,同比减少20.76%[63] - 直销收入400062956.97元,占比79.45%,同比减少17.13%[63] - 2022年聚酯薄膜生产量44309.47吨,同比减少13.95%[67] - 2022年聚酯薄膜库存量11674.51吨,同比增加88.92%[67] 原材料采购情况 - 聚酯切片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74.75%,上半年平均价格6.92元,下半年平均价格6.47元;功能性母粒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15.08%,上半年平均价格16.75元,下半年平均价格14.20元[45]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45] - 202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聚酯切片采购均价较2021年增加0.98元/kg,涨幅达17.18%[56] 公司技术与产能情况 - 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项[46] -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设计产能4.2万吨,产能利用率100.00%,在建产能7.3万吨,预计2023年建成达产[47] - 2022年三季度,受全国局部地区高温影响,工厂部分时段停工让电,出现部分时段停产情况[47] - 公司掌握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有能力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46] - 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已获取五十九项专利,其中二十一项发明专利[50] - 公司掌握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50] - 公司建立完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体系,通过ISO9001:2015和ISO14001:2015认证[54] - 2022年在建BOPET薄膜产能共计7.3万吨,包括募集资金投资3.8万吨及自筹资金3.5万吨[59] - 透明型太阳能背板膜开发项目拟达到透光率≥86%,可通过老化PCT测试60小时[74][75] - 高透光率薄膜开发项目拟制备雾度小于1.0,透光率大于90%的聚酯薄膜[75] - 低收缩耐温PET开发项目拟开发MD收缩率在0.8% - 1.0%的聚酯薄膜[76] - 聚酯薄膜延伸率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拟开发MD延伸率在180%以上,TD延伸率在150%以上的聚酯薄膜[76] - 高强度薄膜开发项目可实现薄膜厚度在23um情况下,TD和MD的拉伸强度>230MPa[75]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为37人,较2021年减少13.95%,占比为11.86%,较2021年增加0.14%[76] - 2023年公司在建7.3万吨产能将陆续投产,提升光学膜基膜等领域产品订单承接能力[102] - 2023年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将建成投产,设立多个实验室并引进先进仪器设备[103] - 募投项目投产后聚酯薄膜产能将从4.2万吨/年增至11.5万吨/年,增长171.43%[108] 公司客户与市场情况 - 公司产品以有色光电基膜为主,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为辅,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光伏等领域[39] - 公司与世华科技、斯迪克等多家优质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55] - 公司客户产品应用于苹果、三星、华为等国内外知名厂商[55]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129,734,011.9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25.77%[7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85,593,522.11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76.50%[71] - 2026年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4.9亿部,2021 - 2026复合年增长率为1.9%;2020 - 2025年5G智能手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0%[39] - 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渗透率达25.7%;汽车整车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40]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2022年募集资金总额101,807.49万元,本期已使用32,999.34万元,尚未使用70,712.6万元[89]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2000.00万股,每股发行价56.69元,募集资金总额11.338亿元,扣除费用后净额为10.180749341亿元[9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32999.34万元,尚未使用70712.60万元,其中现金管理未到期19600.00万元,专户存放51112.60万元[91] -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43623.37万元,累计投入19383万元,投资进度44.43%[9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7855.39万元,累计投入3598.87万元,投资进度45.81%[93] - 补充流动性项目承诺投资10017.47万元,累计投入10000万元,投资进度100.17%[93] - 公司超募资金净额为40328.73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有15600.00万元未赎回,未明确资金用途[93]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同意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8512.84万元及发行费用339.62万元[94]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95] 公司重大资产与股权情况 -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96] -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股权[97] 子公司情况 - 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000万元,总资产480096720.01元,净资产375174988.88元,营业收入480121958.56元,营业利润58214704.28元,净利润51903256.87元[99] - 浙江和山居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资产8309984.03元,净资产7809017.77元,营业利润 - ,净利润90982.23元[99] - 2022年3月31日设立全资孙公司浙江致祥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后于2022年10月19日更名为浙江和山居科技有限公司[99] 公司发展战略与风险 - 公司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消化新增产能[108] - 公司聚酯切片主要从恒逸石化等供应商采购,采购集中度较高[109] - 若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合作关系变化或供应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公司生产经营[109] -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供应商结构,形成多元化、灵活度高的供应商资源库[109] - 公司自产产品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超50%,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产品毛利率[105] - 聚酯薄膜行业国外厂商在高端领域有技术优势,国内厂商
和顺科技(301237)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