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洲特材(300963) - 2022 Q4 - 年度财报
中洲特材中洲特材(SZ:300963)2023-04-23 16:00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以156,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3]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3] - 公司2022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1872万元人民币,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144] - 公司以156,0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2元人民币(含税)[146]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每10股转增5股,预计转增78,000,000股[146]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294,974,888.25元人民币[144]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人民币1800万元[197] - 公司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3600万股[197]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为8.72亿元,同比增长27.3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60万元,同比增长73.5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790.62万元,同比增长85.07%[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1元/股,同比增长59.38%[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96%,同比上升2.78个百分点[19] - 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872,391,950.05元,同比增长27.38%[44] - 公司扣非净利润77,906,249.70元,同比增长85.07%[4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8.72亿元,同比增长27.38%[54] 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费用3998万元,同比增长23.86%[61] - 财务费用-373万元,主要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影响[61]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23.88%至39,976,768.30元[65]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84.14万元,同比改善40.65%[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40.65%至-49,841,365.42元[6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恶化312.00%至-111,263,190.36元[67] 资产和负债 - 资产总额为13.59亿元,同比增长21.2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26亿元,同比增长7.18%[19]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7.68%至315,354,544.57元[70] - 存货同比增长25.68%至308,923,330.28元[70] - 短期借款新增100,077,777.78元[70]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15.35%至10,056,711.35元[70] - 无形资产同比增长116.36%至32,782,164.14元[70] - 其他流动负债期末余额168,134,300.90元,较期初128,848,382.46元增长30.5%[7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品)期末余额80,029,994.53元,本期新增购买1亿元,出售2000万元[72] - 应收账款融资期末余额109,228,424.58元,较期初87,489,105.18元增长24.8%[72] - 受限资产总额206,265,760.27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37,202,684.56元[73] - 抵押借款对应抵押物包括账面价值65,539,743.50元的厂房及5,482,964.72元的土地使用权[74]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同比下降9.23个百分点至9.32%[70] 业务和产品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温合金、耐蚀合金、母合金及特种合金焊材[11] - 公司具有母合金精炼能力及表面堆焊技术(等离子弧堆焊及全自动钨极气体保护焊)[11] - 公司产品涵盖钴基、镍基、铁基及铜基合金系列[11] - 公司焊材产品形态包括焊丝、裸焊棒、焊条、变形合金焊丝、气雾化粉末及3D打印粉末[11] - 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核电、航空航天等12个高端制造领域[33] - 公司铸造高温耐蚀合金产品牌号近300种[35] - 公司生产的镍基高温合金泵零部件使多晶硅冷氢化泵寿命提升6倍[35] - 泵及阀门类铸件口径从1/2英寸到48英寸不等[35] - 泵及阀门类铸件压力等级从150LB到2500LB不等[35] - 公司产品形式包括自由锻件、模锻件、棒材、丝材、弹簧、管板等[37] - 公司特种合金焊材按制造工艺分为连铸焊丝、气雾化粉末、电焊条、变形合金焊丝[38] - 公司表面堆焊方法包含等离子转移弧堆焊和全自动钨极气体保护焊[39] - 公司拥有12项核心技术及4个系列300多个牌号合金产品[46] 经营和销售模式 - 公司经营模式体现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特点[42] - 公司销售模式以产品直销为主经销为辅[42] - 公司采购模式分为集中采购、准时化采购、电子商务采购等[42] - 经销模式收入4876万元,同比增长93.26%,增速显著高于直销模式[55]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3.13亿元,占总销售额35.86%[59] - 生产量4397吨,同比微增0.76%;销售量5302吨,同比增长3.95%[57] - 公司为全球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包括Emerson全球14家工厂、Flowserve全球11家工厂、GE全球11家工厂[44] 研发和技术 - 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108项(注:原文108项与后文累计10894项存在矛盾,优先采用直接数据108项)[46] - 公司新获批国家专利148项[46] - 公司通过NORSOK M650标准认证,涵盖6种铸件材料及10种锻件材料(12种工艺)[51] - 公司检测中心通过ISO17025认证,配备SPECTRO直读光谱仪等专业检测设备[49][50]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0.34%至128人[65] - 三联工艺GH4169航空合金材料样品试制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等三联熔炼方法制备直径508mm大规格合金铸锭 有效减轻元素偏析问题[62] - 核电反应堆X-750锻件样品试制 成功制备φ2000mm单重2.5T环件 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要求[63] - 二氧化碳海底封存用超大口径阀门样品交付 产品口径达16-24寸 成功实现样件交付[63] - 哈氏合金高端仪表阀进入单一规格小批量生产阶段 产品内腔要求3D扫描加零缺陷[63] - 海上石油平台用钴基轴承小批量生产 产品一次成品率达97%以上[63]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容器铸件小批量生产 有助于公司生产规模和产能释放[64] - 无缝钢管热穿孔用钴基合金堆焊顶头样品试制 开发冶金行业市场为公司创造新利润增长点[64] 分产品收入 - 变形高温耐蚀合金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33.15%,占总收入45.76%[54] - 铸造高温耐蚀合金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31.46%,占总收入29.11%[54] 分地区收入 - 境外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50.51%,占总收入12.89%[54] - 海外市场高端客户产品销售同比增长50%[45] 毛利率 - 整体毛利率19.98%,同比提升2.47个百分点[56] - 公司铸件钴基、镍基高端材料占比同比上升10.58个百分点[45] 产能和产量 - 公司高温合金年产能超4,000吨,在焊材及阀门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30] - 2023年高温耐蚀合金产量突破4,000吨[98] - 2023年高温耐蚀合金销售突破5,000吨[98] 投资和募投项目 - 报告期投资额55,838,867.14元,较上年同期46,901,500.23元增长19.06%[75] - 新中洲变形高温耐蚀合金制品生产线技改项目累计实际投入1,292,733,926.95元[76][78] - 金融资产投资中证券投资与衍生品投资均不存在[79][80]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103241亿元[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累计直接投入募投项目金额为1.647476亿元[84] -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8000万元[84]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总计为7015.26万元(含七天通知存款4500万元)[84] - 特种装备核心零部件制品制造项目投资进度为43.07%(累计投入5821.84万元/承诺投资1.351792亿元)[85] - 研发检测中心二期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仅5.64%(累计投入254.92万元/承诺投资4519.52万元)[85] - 超募资金总额为5994.97万元,其中3400万元已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87] - 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使用进度为56.71%(3400万元/5994.97万元)[87] - 特种装备核心零部件制品制造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至2023年12月31日[87] - 截至2022年末超募资金剩余2594.97万元[87]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1327.57万元,其中募投项目1031.88万元,发行费用295.69万元[88]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余额8000万元[88] - 公司获批使用不超过1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88] - 公司获批使用不超过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88] - 截至2022年底募集资金专户余额7015.26万元,含通知存款4500万元及净收益459.61万元[88] 子公司表现 - 全资子公司江苏新中洲总资产65701.94万元,净资产21132.68万元[92] - 江苏新中洲营业收入44934.56万元,营业利润2263.88万元,净利润2095.99万元[92] 公司战略与市场前景 - 公司专注于高温耐蚀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实施专业化差异化战略[93] - 公司重点开发核电、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市场以降低对石化行业依赖[94][95] - 高温合金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订版)》鼓励发展目录[32] - 2021年中国高温合金产量3.8万吨,需求量6.2万吨,存在2.4万吨供需缺口[29] 产能建设与风险 - 新征地106亩建设精锻工厂并于年初开工[97] - 募投项目厂房下半年交付使用并实现年内竣工投产[97] - 关键设备下半年陆续交付[97] - 精锻工厂预计明年上半年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97] - 钴、镍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比较大[97] - 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且波动较大影响产品毛利率[97] - 市场竞争日趋剧烈特别是高温耐蚀合金锻件产品[97] - 公司面临产能不足和交期紧张风险[98] 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2年为88,088.24千元,较2021年亏损17,287.34千元大幅改善[25]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022年达1,350,073.80千元,同比增长16.9%[2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22年为213,167.69千元,较2021年639,123.29千元下降66.6%[25] - 其他营业外收支2022年为818,992.07千元,较2021年2,944,110.19千元下降72.2%[25]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2022年为370,548.27千元,较2021年708,086.96千元下降47.7%[2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022年为2,099,773.53千元,较2021年4,012,492.75千元下降47.7%[25] 季度表现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最高,达2.76亿元[21] - 第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高,达2472.37万元[2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冯明明先生[11] - 公司注册资本14817.92万元[92]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3.79%[109]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6.36%[109] - 董事长冯明明持股期初数量为42,381,000股[110] - 董事长冯明明本期增持股份数量为156,100股[110] - 董事长冯明明期末持股数量为55,251,400股[110] - 公司持股变动原因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10] - 董事韩明持有公司股份12,114,000股[111] - 董事徐亮持有公司股份7,299,000股[111]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61,794,000股[112] -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金额为156,100股[112] - 独立董事杨庆忠于2022年9月7日任期届满离任[113] - 职工代表监事张朴于2022年9月7日任期届满离任[113] - 韩木林于2022年9月7日被选举为独立董事[113] - 袁智慧于2022年9月7日被选举为职工代表监事[113] - 董事长冯明明自2014年7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114] - 董事韩明自2016年4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兼工程项目负责人[115]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蒋俊先生于2006年2月至2013年9月历任中洲有限销售经理、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副总经理[117]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冯晓航先生曾于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任海通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助理[117] - 公司董事付峪先生自2012年7月至今历任海通创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投资副总裁、投资总监[117] - 独立董事韩木林先生1998年至2018年任中国锻压协会副秘书长[117] - 独立董事宋长发先生2010年9月至2020年5月任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及上海分所所长[118] - 独立董事袁亚娟女士2013年4月至今历任中国铸造协会主任、副秘书长、专务[119] - 监事会主席李猛先生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历任中洲有限销售部业务员、销售部区域经理[119] - 职工代表监事袁智慧先生2015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技术员、车间主任[120] - 监事张庆东先生完成Schlumberger石油人工举升系统轴承研发并量产项目[121]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潘千女士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历任中洲有限财务经理、财务副总经理[123]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733.33万元[128] - 董事长冯明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05.58万元[127] - 董事、总经理蒋俊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95.14万元[127]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祝宏志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6.13万元[128] - 副总经理吕勇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0.45万元[128] - 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潘千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7.49万元[128] - 董事、副总经理冯晓航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8.95万元[127] - 董事徐亮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7.52万元[127] - 董事韩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6.32万元[127] - 监事会主席李猛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1.51万元[128]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包括第三届董事会第15至19次会议及第四届董事会第1至2次会议[129] - 所有董事均未缺席董事会会议,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情况[130] - 董事冯明明出席7次董事会,其中现场5次(71.4%),通讯方式2次(28.6%)[130] - 董事付峪出席7次董事会,其中现场1次(14.3%),通讯方式6次(85.7%)[130] - 独立董事杨庆忠出席5次董事会,全部以通讯方式参与(100%)[130] - 审计委员会在2022年召开3次会议,分别审议年度报告、财务决算、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133][134]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31] - 董事提出的建议均被公司采纳[132] - 审计委员会对募集资金使用、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等事项提出了专业意见[134] - 所有董事均出席了2次股东大会[130] 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763人,其中母公司443人,主要子公司320人[138] - 生产人员474人,占员工总数62.1%[139] - 技术人员128人,占员工总数16.8%[139] - 行政人员115人,占员工总数15.1%[139] - 销售人员37人,占员工总数4.8%[139] - 财务人员9人,占员工总数1.2%[139] - 员工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540人,占员工总数70.8%[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