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1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4%[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0.73%[19] - 资产总额为29.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7%[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01%,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3%[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9元/股,同比增长2.99%[19]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26,975.99万元,同比增长17.50%[79] - 2022年净利润10,103.06万元,同比增长14.45%[79] - 研发费用3,815.28万元,同比增长5.82%[7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恶化,从正5209.77万元转为负1.20亿元,同比下降330.73%[10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2046.66万元,同比上升114.77%[10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减少57.90%,从3.13亿元降至1.32亿元[100] - 报告期投资额为52,391,723.27元,较上年同期13,917,431.05元增长276.45%[10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08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40.01%[21] - 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收入112,801.91万元,同比增长9.80%[81] - 技术服务收入13,741.80万元,同比增长169.77%[81] - 技术服务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169.77%[83] - 华东地区收入55,882.98万元,同比增长176.92%[81] - 华东地区收入5.588亿元,同比增长176.92%[83] - 华北地区收入37,691.00万元,同比下降40.57%[81] - 修复工程项目收入112,427.20万元,占总收入88.54%[7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分包成本6.902亿元占营业成本69.49%[87] - 直接材料成本1.223亿元同比增长26.75%[87] - 人工成本6174.56万元同比增长33.75%[87] - 机械设备及安装费4785.7万元同比增长15.77%[8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8.95%至7049.4万元[92]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91.60%至-2.76万元,主要因融资规模增加导致利息费用增长[9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82%至3815.28万元[92] - 销售费用同比微降0.45%至2943.36万元[92]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激增176.11%,达到1.7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5.76%升至13.53%[9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涵盖污染土壤修复、地下水治理及生态修复全产业链[59] - 公司提供环境修复咨询、设计、治理、运营全链条服务[59] - 修复工程项目收入112,427.20万元,占总收入88.54%[79] - 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收入112,801.91万元,同比增长9.80%[81] - 技术服务收入13,741.80万元,同比增长169.77%[81] - 公司2023年重点工作聚焦环境修复主业,落地多元业务,包括矿山修复、生态修复、农田修复新业务拓展[130][131] - 公司加快绿色低碳高效低耗修复技术、风险管控、地下水修复技术等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布局[131] - 公司推进智能化修复平台建设,拓展大区域大尺度多领域生态咨询服务[131] - 公司基于工程项目开展地下水曝气+微生物刺激+微生物菌剂修复技术研究[132]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55,882.98万元,同比增长176.92%[81] - 华北地区收入37,691.00万元,同比下降40.57%[8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3年重点工作聚焦环境修复主业,落地多元业务,包括矿山修复、生态修复、农田修复新业务拓展[130][131] - 公司加快绿色低碳高效低耗修复技术、风险管控、地下水修复技术等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布局[131] - 公司推进智能化修复平台建设,拓展大区域大尺度多领域生态咨询服务[131] - 公司提升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完成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设,强化项目策划与全过程成本管控[134] - 公司优化采购流程标准化管理,扩大电商平台采购范围,完善项目小额采购管理标准[134] - 公司强化资金管理,精细化费用预算并严格预算管理,以项目维度独立建账建立内部银行管理方式[135] - 公司针对已投企业强化与区域市场协同,提高投资效益,加速推进低效企业优化及退出[135]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影响经营业绩[136] - 环境修复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型央企国企民企产业基金以不同方式进入行业[137][138] 项目中标与执行 - 公司2012-2017年获得66例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合同金额37.5亿元,项目数量和金额均排名第一[33] - 天津农药厂修复项目为国内单标段最大项目,中标合同额17.27亿元人民币[34] - 马(合)钢修复项目2标段中标合同额4.99亿元人民币,为2022年全国较大招标项目[34] - 广钢地块修复项目中标合同额4.399亿元,涉及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1730m³及复合污染土壤182476m³[35] - 广钢地块铅污染最大超标倍数达179.2倍,苯并(a)芘最大超标58.4倍[35] - 四川省会东县农田土壤改良项目合同额约2.16亿元,为当时国内最大农田污染治理项目[36] - 连云港徐圩新区土壤改良项目涉及2400余亩盐碱地改良[36] - 公司2021年修复工程项目金额位列上市公司之首[33] - 北京广华新城项目合同金额总计4.8亿元[37] - 云龙磷矿矿区修复治理项目中标金额3.33亿元[37] - 海豚橡胶地块修复治理项目中标金额3.17亿元[37] - 云南红云氯碱厂含汞盐泥处理项目二期工程中标合同额1.40亿元[39] - 公司中标天津农药厂修复项目金额17.27亿元[66] - 公司中标马(合)钢修复项目金额4.9亿元[66] - 公司中标广钢地块修复项目金额4.399亿元[66] - 公司北京广华新城项目合同金额总计4.8亿元[66] - 公司中标云龙磷矿矿区修复治理项目金额3.33亿元[66] - 公司中标海豚橡胶地块修复治理项目金额3.17亿元[66] - 公司承接我国第一个污染场地修复商业化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宋家庄交通枢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66] - 公司完成300余项场地修复项目[68] - 新增EPC订单金额3.123亿元[84] - 期末在手订单总额16.108亿元[84] - 天津农药厂项目累计确认收入7794.5万元[84] 技术与研发能力 - 公司获得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4] - 公司获得2022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4] - 公司获得金桥奖-优秀项目奖[44] - 2020年七项技术被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43] - 2019年四项技术及三个修复工程入选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42] - 2018年四项技术/装备入选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42] - 公司技术研发人员211人占全体员工47.95%[47] - 技术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1.56%[47] - 公司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占比约三分之二[48] - 公司牵头或参与"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10余个项目[48] - 公司参编已发布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5项北京市工法2项[48] - 公司参与科研项目近四十项[48] - 国家工程实验室2020年12月通过CNAS认证[49] - 公司参编标准指南工法等三十余项[48] - 2021年博士后研究获北京市科研活动创新研发类A类资助[50] - 技术研发人员中117人获中高级及以上职称[47] - 公司在天津农药项目建立智慧工地实现全方位封闭管理和实时监测[51] - 公司自主研发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系统获全国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施工组一等奖[51] - 公司累计获得境内外200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76项含国际发明专利7项[71] - 公司在审发明专利申请共90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2项[71] - 耦合修复技术降低能耗60%以上,降低修复成本50%以上[73] - 公司正在开展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94] - 公司开发了基于"大智物云"的焦化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94]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大幅增加91.82%,从110人增至211人[95]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公司连续9次入围行业领先企业榜单(2014-2022)[33] - 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为环境修复行业唯一入围单位[33]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42,656,479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1元(含税)[3]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47]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监事1名[148] - 公司设立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147] - 公司指定巨潮资讯网及四大证券报为信息披露渠道[150]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5.12%[158]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1.39%[158]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票参与率为71.28%[159] - 公司控股股东未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行为[146] - 公司资产、人员、财务、机构及业务均保持独立[152][153][155][156][157] - 公司未发生与控股股东的同业竞争情况[157] - 公司所有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持股数量均为0股,无增减变动[160][161] - 战略委员会2022年召开3次会议审议设立合肥参股公司等议案[193] - 审计委员会2022年召开7次会议审议财务报告及关联交易等事项[193][196] - 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2021年日常关联交易确认及2022年日常关联交易预计[193] - 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93] - 审计委员会与内审部门沟通第一季度及第三季度内审工作情况[193][196]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高管2021年度绩效考核执行情况[196] - 提名委员会2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候选人任职资格[196] - 监事会对报告期内监督事项无异议[198] - 公司董事积极提出发展战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192] 人员与薪酬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440人,其中母公司392人,主要子公司48人[199] - 生产人员124人,占总员工数28.2%[199] - 技术人员211人,占总员工数48.0%,为最大职能构成[199] - 销售人员31人,财务人员28人,行政人员46人,分别占比7.0%、6.4%和10.5%[199] - 硕士学历员工172人,本科学历172人,各占总员工数39.1%[199] - 博士及以上学历14人,占比3.2%[199] - 大专学历61人,高中及以下学历21人,分别占比13.9%和4.8%[199] - 当期领取薪酬员工覆盖率达100%(440/440)[199] - 公司建立宽带式薪酬体系,基于岗位价值评估和业绩考核[200] - 薪酬政策强调价值创造与共享机制,通过责任平台实现价值收益分配[200]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767.09万元[187] - 独立董事年度固定津贴为每人8万元[185] - 原总经理高艳丽税前报酬为106.7万元[187] - 副总经理李书鹏税前报酬为104.06万元[187] - 董事李文波税前报酬为111.26万元[186] - 常务副总经理桂毅税前报酬为96.46万元[187] - 财务总监吴渝税前报酬为73.1万元[187] - 副总经理徐宏伟税前报酬为75.17万元[187] - 原副总经理丛欣江税前报酬为66.84万元[187] - 职工董事张流芳税前报酬为37.03万元[187] 高管变动 - 原董事长陈德明于2022年1月5日离任[160] - 原董事蒲逊于2022年1月30日离任[160] - 原职工董事桂毅于2022年4月20日离任[161] - 原独立董事王瑞华于2022年9月13日离任[161] - 新任独立董事刘洪跃于2022年9月13日就任[161] - 原职工监事张流芳于2022年4月20日离任[161] - 原总经理高艳丽于2023年1月10日离任[161] - 新任总经理原波于2023年1月10日就任[161] - 原副总经理丛欣江于2022年08月01日因工作调整解聘[162][164] - 原董事长陈德明于2022年01月05日因工作调整离任[163] - 原董事蒲逊于2022年01月30日因工作安排调整离任[163] - 桂毅于2022年04月20日因公司内部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职工董事[163] - 桂毅于2022年04月21日被董事会聘为常务副总经理[163] - 桂毅于2022年05月12日被股东大会选举为董事[163] - 张流芳于2022年04月20日被职代会选举为职工董事[164] - 李濛于2022年04月20日被职代会选举为职工监事[164] - 刘鹏于2022年08月01日被董事会聘为副总经理[164] - 独立董事王瑞华于2022年09月13日因个人工作安排原因离任[164] - 桂毅自2022年4月起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70] - 刘洪跃为注册会计师及注册评估师,现任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171] - 李广贺自2000年8月起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72] - 黄张凯自2009年6月起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172] - 张流芳自2022年8月起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党群工作部部长及工会主席[174] - 刘翠莲自2022年8月起担任建工集团总审计师及审计部部长[175] - 刘翠现任公司监事并兼任多家子公司监事职务[176] - 李濛自2018年4月起担任公司纪检部部长[177] - 原波自2023年1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及党委副书记[179] - 李书鹏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及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80] - 徐宏伟先生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并兼任建工咨询董事长、陕西建邦董事及合肥东新董事[181] - 刘鹏先生自2022年8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并兼任苏州建邦董事[181] - 吴渝女士自2012年10月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并兼任陕西建邦副董事长、天津建邦执行董事及经理、苏州建邦董事长、天津渤化董事[182] - 赵鸿雁女士现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并兼任天津环投董事、南京建邦董事[182] - 陈德清在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副总经理并领取报酬津贴[183] - 迟晓燕在北京国管担任资本运营部副总经理并领取报酬津贴[183] - 刘翠莲在建工集团担任总审计师及审计部部长并领取报酬津贴[183] - 常永春在建工集团担任党委副书记、董事及总经理并领取报酬津贴[183] - 刘洪跃在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并领取报酬津贴[183] - 李广贺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担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并领取报酬津贴[184] 资产与投资活动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升4.82个百分点,达到23.10%,金额增至6.89亿元[103] - 合同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微增0.37个百分点,达到47.56%,金额增至14.19亿元[103]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33个百分点,达到6.81%,金额增至2.03亿元[103] -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9.86%,金额为1960.31万元[100] - 资产减值损失占利润总额比例为-39.27%,金额为-3875.90万元[10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95,000,000元,期末数为6,019,872.17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6,019,872.17元[104] - 货币资金受限25,771,438元,原因为部分账户余额被司法冻结[105] - 应收账款受限1,995,485.5元,原因为华昱公司应收账款质押[105] - 公司于2022年3月收购华昱公司70%股权
建工修复(300958)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