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昌新材(30088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海昌新材海昌新材(SZ:300885)2022-03-28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3.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47%[1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37.5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3%[17]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3.15亿元,同比增长45.47%[46]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37.58万元,同比增长34.73%[46] - 营业收入314.7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47%[75] - 营业利润969.6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53%[75] - 利润总额978.08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88%[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3.7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73%[7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47%至3.147亿元[82] 财务业绩:现金流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905.3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24%[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8.24%至79,053,208.48元[10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20.28%至40,241,544.41元[10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000,000.00元,同比下降117.45%[1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70.73%至55,307,567.07元[100] 财务业绩:资产和收益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72%,同比下降3.25个百分点[17] - 2021年资产总额7.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9%[17] - 理财产品收益为7,271,013.03元,占利润总额比例7.43%[103]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740,496.36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78%[103]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1065.46万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补助393.74万元,理财收益880.19万元[22] 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12.8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52%[7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52%[7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52%至1281万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加大[9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5.43%至409万元,主要因职工薪酬及报关费、差旅费增加[91]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3.19%至1613万元,主要因职工薪酬及办公费、差旅费增加[9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24.33%至-118万元,主要因存款利息增加[93] 业务分产品表现 - 公司2021年电动工具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为3.0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5.64%[43] - 电动工具零部件收入同比增长45.59%至3.009亿元,占总收入95.62%[82] - 汽车零部件收入同比增长196.77%至484.63万元[82] - 压制成形法(PM)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5.14%至3.064亿元[82] - 金属注射成形(MIM)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9.12%至820.44万元[82] - 公司2021年MIM领域销售收入为820.44万元,同比增长59.12%[37] 业务分地区表现 - 公司产品74.46%以上用于出口[47]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3.46%至2.343亿元,占总收入74.46%[82] 生产和销售数据 - 电动工具零部件销售量同比增长42.21%至4,745.3吨[85] - 电动工具零部件生产量同比增长54.87%至5,676.04吨[85] - 电动工具零部件毛利率同比下降4.68个百分点至39.13%[84]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为2.75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87.59%[89]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1.77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56.38%[89] - 公司对第一大客户史丹利百得销售收入为1.77397亿元人民币,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56.38%[134]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额为1.00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37.73%[89] 资产和存货变动 - 存货同比增长79.96%至57,994,025.38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99个百分点[10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31.69%至141,740,396.36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40个百分点[105]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64.67%至10,234,286.21元[105] - 其他非流动资产同比增长190.74%至12,456,988.57元[107] 研发活动与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为1281.3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7%[98] - 研发人员数量为44人,较上年增加25.71%[98]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30人,较上年增加25.00%[98]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5人,较上年增加66.67%[98] - 30-40岁研发人员23人,较上年增加35.29%[98]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0元,资本化率为0.00%[98] - 新增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累计专利50件[72] 研发项目与预期收益 - 偏心凸台螺旋齿轮研发项目预计完成后可实现年增销售额约1600万元[94] - 注射成形技术汽车导向块研发项目预计完成后可实现年增销售额约400万元[94] - 粉末移动成形技术齿轮研发项目已完成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94] - 极速光固化金属3DP打印技术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年产值2000万元[95] - 极速光固化金属3DP打印技术项目预计年创利税400万元[95] - 中模逃粉技术压缩机平衡块项目按年产50万只计算可实现年增销售约600万元[95] - 中模逃粉技术压缩机平衡块项目新增销售450万元[95] - 假上模成形技术错位薄壁外花键轴承项目已完成模具设计及制作[95] - 基于上冲带芯成形技术的定位圈项目预计年产量为180万只,年增销售额约320万元[96] - 基于直接成形技术的螺旋齿轮项目预计年产量为200万只,年增销售额约2200万元[96] - 基于芯棒下冲一体式成形技术的固定内齿圈项目预计年产量为300万只,年增销售额约750万元[98] - 基于防变形防脱模开裂注射成形技术的射钉枪座项目预计年产量为100万只,年增销售额约1500万元[98] 研发技术特点 - 极速光固化金属3DP技术用于不锈钢叶轮生产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特点[95] - 中模逃粉技术替代渗铜烧结工艺可提高合格率并降低生产成本[95] - 假上模成形技术可直接成形错位薄壁外花键轴承解决机加工余量大问题[95] - 极速光固化金属3DP技术从粘结剂开发到产品致密化完成全流程研发[95] - 中模逃粉技术生产的压缩机平衡块可避免渗铜烧结的铜蚀现象[95] 行业与市场趋势 - 全球PM粉末冶金市场规模约700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占比11%约70亿元[28] - 全球MIM市场规模2021年28.7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52.6亿美元[33] - 中国MIM市场2020年规模超73亿元人民币,手机应用占比56.3%[34] - 全球电动工具市场预计2024年规模达36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8%[38] - 中国消费电子领域需求预计保持18-25%年增长率[36] - 美国《建设更好未来法案》计划投资1.2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43] 主要客户表现 - 史丹利百得2021年营业额达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0%[62] - 创科实业(TTI)2021年营业额132亿美元同比增长34.6%[62] - 博世集团2021年销售额约549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62] - 史丹利百得战略规划2021-2022年营业额将突破200亿美元[62] - 创科实业2021年营业收入132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电动工具业务占比90.6%[42] - 史丹利百得2021年营业收入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0%,工具与储存业务占比82.17%[41] 公司技术与生产 - 公司粉末冶金原材料利用率达95%[10] - 公司粉末冶金技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具有少无切削工艺特点[9][10] - 产品涵盖齿轮轴承齿轮箱结构件等粉末冶金零部件[48][50][52] - 新厂区生产车间全面投入使用,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76] - 外协加工主要用于辅助工序如切削加工镗孔钻孔等[60] 客户与市场地位 - 深度绑定核心客户包括史丹利百得、博世、创科实业、牧田等国际电动工具制造商[65][66] - 汽车零部件客户拓展至华德控股、凯迪拉克等优质客户[75] - 公司在粉末冶金行业销售规模排名前八,电动工具用粉末冶金零件领域排名第一[45] 原材料与采购 -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金属粉末包括铁粉不锈钢粉铜粉及MIM喂料[58] - 采购模式采用以产定购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安排采购[58] 公司战略与未来发展 - 公司正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软磁产品和MIM类产品市场[135] - 公司建设"粉末冶金新材料应用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作为战略研发平台[132] - 公司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软磁合金光固化3D打印关键技术[132] - 公司新设子公司扬州海越精齿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精密齿轮领域[132] - 公司计划通过"超利分成"业绩考核和股权激励计划提升员工积极性[133] 合作研发 - 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展软磁合金光固化3D打印及脱脂烧结工艺关键技术研究[73] 公司历史与专注领域 - 公司专注于粉末冶金零部件行业已成立21年[56] 风险与挑战 - 因美元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374.07万元人民币[135] - 2021年7月扬州疫情导致8月1日至9月3日主城区封控管理[136] - 国际大宗铜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铁粉采购成本[136]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4,400.17万元[115]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7,94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3,539.83万元[115] - 公司超募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0,068.92万元[116] - 公司使用人民币5,000万元超募资金投入全资子公司新建粉末冶金制品项目[117] - 截至2021年末,全资子公司已使用超募资金人民币2,422.79万元,剩余人民币2,577.21万元存放于专户[117] - 公司批准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18] - 新建4,000吨粉末冶金零部件项目累计投入人民币8,467.43万元,投资进度46.74%[122] - 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累计投入人民币1,504.21万元,投资进度24.19%[122]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实现效益人民币5,217.18万元[122] - 公司募集资金总体使用中尚未使用金额为人民币22,585.29万元[115] - 公司超募资金总额为100.6892百万元人民币[123] - 超募资金中50百万元已投入全资子公司用于新建粉末冶金制品项目[123] - 截至2021年底子公司海荣公司已使用超募资金24.2279百万元[123] - 剩余超募资金25.7721百万元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123]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59.983百万元[124] - 公司批准使用不超过250百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24] - 截至2021年底募集资金余额为225.8529百万元[124] - 其中60百万元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124] - 160百万元用于购买定期存款[124] 子公司业绩 - 子公司海荣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为-0.3759百万元[129]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5名其中独立董事2名[142]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1名[143] - 公司指定四大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为信息披露渠道[144]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146]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要求不存在重大差异[147] -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经营场所及商标所有权[149] - 公司高管专职在司工作未在股东单位领取薪酬[150] - 公司设立独立财务部门及会计核算体系[151] - 公司机构独立不存在与股东混合经营情形[152] - 公司与股东不存在同业竞争及业务依赖[154] - 报告期内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所有董事均无缺席记录[175]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度召开5次会议[177] - 监事会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181] - 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均无异议事项[177][180] 股东参与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1.62%[155]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1.30%[155]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1.26%[155]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1.33%[155] 股权变动和高管变更 - 董事长周光荣期末持股数量为65,360,000股,较期初增加30,960,000股,增幅90.00%[156] - 董事周广华离任时期末持股数量为1,140,000股,较期初增加540,000股,增幅90.00%[157]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期末持股数量为66,500,000股,较期初增加31,500,000股,增幅90.00%[157] - 公司于2021年4月23日完成总经理职务变更,徐继平接任总经理[157] - 董事周广华于2021年5月17日因个人原因辞职[158] - 徐继平于2021年6月2日被补选为公司董事[158] - 周光荣于2021年4月23日辞去总经理职务[158] - 徐继平于2021年4月23日被聘任为总经理[158] - 丁伟于2021年4月23日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59] - 徐继平自2021年4月起担任总经理并自6月起兼任董事[161][165] - 许卫红自2016年6月起担任财务总监并自2018年10月起兼任董事[161][166] - 佘小俊自2016年6月起担任董事会秘书并自2017年2月起兼任副总经理[167] - 翟高华自2017年5月起担任MIM事业部经理及监事会主席[163] - 俞琴自2016年11月起担任职工代表监事[164] 高管薪酬 - 公司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为337.88万元[171] - 董事长周光荣税前报酬总额为49.27万元,占总额的14.6%[171] - 总经理兼董事徐继平税前报酬总额为82.53万元,占总额的24.4%[171] - 财务总监兼董事许卫红税前报酬总额为22.11万元[171] - 两位独立董事于平和张一军税前报酬均为5万元,各占总额的1.5%[171] - 副总经理丁伟税前报酬总额为48.75万元[171] - 副总经理黄雁宇税前报酬总额为23.26万元[171] - 副总经理游进明税前报酬总额为24.52万元[171]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佘小俊税前报酬总额为20.33万元[171] - 独立董事每人每年薪酬为5万元人民币不含税[185] 员工结构 - 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312人,其中生产人员215人占比68.9%[182][183] - 技术人员40人占比12.8%,行政人员35人占比11.2%[183] - 销售人员16人占比5.1%,财务人员6人占比1.9%[182][183]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49人占比15.7%(硕士1人,本科48人)[183] - 大专学历员工70人占比22.4%,中专及以下193人占比61.9%[183] - 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2人[182] 员工培训与薪酬体系 - 新入职员工需进行两周岗位技能及安全培训[187] - 新入职管理人员需进行3个月生产经营跟岗培训[187] - 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及晋升机制挂钩[184]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52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转增6.5股[5]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6000万元人民币含税以80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7.5元[189] - 2020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7200万股以80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转9股总股本增至15200万股[189] - 2021年度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9880万股以152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转6.5股总股本增至25080万股[193] - 2021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193] - 2021年度可分配利润为224,889,963.79元[192] - 现金分红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