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351,841,542.82元,同比增长30.78%[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530,814.03元,同比增长3.04%[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8,539,967.32元,同比增长23.31%[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038元/股,同比增长3.04%[17] - 稀释每股收益为0.7945元/股,同比增长1.85%[17] - 营业利润74,462,675.95元,同比增长17.08%[66] - 利润总额74,359,499.96元,同比增长6.65%[66]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3.518亿元,同比增长30.78%[71][72]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9.75百万元,第二季度增长至91.68百万元,环比增长84.3%[20]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33.48百万元,创年度单季最高[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四季度为28.54百万元,较第三季度13.41百万元增长112.9%[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系统总成本同比增长16.02%至97.2百万元,其中人工费用增长27.24%至12.62百万元[78] - 工务工程检测监测系统总成本大幅增长55.87%至34.82百万元,直接材料费用激增81.15%至28.95百万元[78] - 信息化管理系统总成本下降6.42%至9.64百万元,直接材料费用减少23.89%至4.68百万元[78] - 技术服务及其他业务总成本暴涨370.36%至33.66百万元,直接费用激增452.48%至12.27百万元[78] - 公司总营业成本增长41.87%至175.32百万元,直接费用占比提升至20.60%[80]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5.15%至36.2百万元,主要因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确认股份支付费用[83] - 财务费用为-3.33百万元,同比下降78.70%,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83] - 研发费用增长5.65%至54.72百万元,持续投入6C系统、巡检机器人和智能运维平台研发[83][84] 各业务线表现 - 城市轨道行业收入2.142亿元,占总收入60.88%,同比增长15.20%[71][76] - 电气化铁路行业收入1.377亿元,占总收入39.12%,同比增长65.64%[71][76] - 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系统收入1.906亿元,占总收入54.16%,同比增长14.41%[72] - 工务工程检测监测系统收入8051.54万元,占总收入22.88%,同比增长31.76%[72] - 技术服务及其他收入5234.48万元,占总收入14.88%,同比增长209.40%[72] - 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毛利率51.75%,同比下降4.80个百分点[74] - 电气化铁路业务毛利率47.71%,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74] - 直销模式毛利率50.17%,同比下降3.89个百分点[75]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7131.23万元,占总收入20.27%,同比增长127.49%[7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重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京津冀城市群的市场布局[124] - 公司开发检测监测新系统与新产品适应不同行业复杂应用环境[124] - 公司通过投资收购合作等方式完善产品技术研发体系及营销网络[124] - 2022年将完成高铁和城轨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建设[123] - 公司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但面临下降风险[126] - 影响毛利率因素包括直接材料占比最大含电气设备类部件相机激光雷达接触网检测车车体电脑服务器等[126] -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利润空间有一定影响[126] - 整体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人工成本上升较快对毛利率影响持续增大[126]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将逐步增加面临坏账损失风险[127] - 公司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将销售款项回收纳入绩效考核[127] - 公司进行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完善对核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约束和激励[13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工务工程及车辆工程检测监测系统[29] - 公司产品体系由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系统、工务工程检测监测系统、车辆工程检测监测系统和智能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35] - 车辆轨旁检测监测系列产品可替代人工85%日检作业和100%轮对尺寸测量作业[36] - 智能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健康综合评价、故障预测和寿命预测[36] - 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系统包含车载接触网检测系列和高清成像监测系列产品[35] - 工务工程检测监测系统包含轨道和隧道检测监测系列产品[36] - 车辆工程检测监测系统包含车辆轨旁检测监测系列产品[36] - 公司产品定制化特征突出,细分产品较多[37] - 接触网检测装置采用激光高精度动态测量技术对接触线高度、拉出值进行快速复核[37] -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可实现缺陷自动识别与分类[37] - 信息化及智能运维领域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34] - 接触网检测车最高适应速度达350公里每小时[45] - 检测监测精度达毫米级甚至微米级[45] - 接触网检测车产品分为包含车体及检测系统的综合型与仅含检测系统两种类型[39] - 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采用高速高清数字成像技术实时监控异常状态[40] - 地铁轨道检测装置运用GJ5车载高精度惯性基准测量原理实现轨道几何参数动态检测[41] - 车辆360°动态图像在线监测装置采用红外热成像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部件异常自动预警[42] - 铁路供电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供电段、车间、工区三级全流程管理[43] - 接触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运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故障预测及维修策略优化[44] -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整合6C数据中心实现检测数据全链条信息化管理[44] - 公司产品需同时检测近百种指标[45] - 公司拥有114项专利和16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4] - 公司拥有从1C装置到6C装置的完整产品体系[59] - 公司拥有完整的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检测监测产品系列[59] - 公司产品技术和质量国内领先[58]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人员数量204人,同比增长8.51%[86] - 研发投入金额5472.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5.55%[86] - 公司2021年申请专利27项,授权专利34项,累计授权专利114项[67] - 公司技术中心于2017年10月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57] - 公司2016年12月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7] - 公司2014年6月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57] - 公司2018年被认定为成都高铁和轨道交通供电检测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 - 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54] - 公司获得2012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4] - 公司获得201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54] - 公司获得2011年度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54] - 公司产品被认定为成都市自主创新产品(2012年)[54] - 公司获得2013年度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4] - 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56] 客户与市场 - 公司客户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下属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58] - 公司客户覆盖全国40个地铁公司[58] - 公司产品被全国多个铁路局采购应用[47]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72.73%,其中最大客户占比32.47%销售额114.23百万元[82] -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市场需求增长 due to 运营里程增加和智能铁路推广[28] - 2021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9亿元[63] -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63] - 2021年城轨交通新增运营线路1222.92公里,累计运营线路达9192.62公里[64] - 2022年国家铁路预计完成旅客发送量30.38亿人,同比增长20%[63] - 2022年货物发送量预计达38.04亿吨,同比增长2.1%[63] - 2021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9亿元[116] - 2021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68公里[116] -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复线率59.5%电化率73.3%[116] - 2022年国家铁路预计完成旅客发送量30.38亿人同比增长20%[116] - 2022年货物发送量预计达38.04亿吨同比增长2.1%[116] - 2022年计划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116] - 截至2021年底内地50个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达9192.62公里[117] - 2021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222.92公里[117] - 成渝规划要求2025年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70%[119] 生产与销售模式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生产模式和"以产定采"采购模式[49][50] -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客户包括铁路运营单位、车辆厂、地铁公司和总承包商[5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587,328.44元,同比增长3.36%[17] -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为74.09百万元,较第三季度0.45百万元大幅改善[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558.7万元,同比增长3.36%[8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9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01.73%[89] 资产与负债 - 资产总额为1,066,862,849.51元,同比增长16.04%[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07,264,578.32元,同比增长8.23%[17] - 应收账款2.2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99%,同比增长2.85个百分点[94] - 存货1.8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42%,同比增长2.51个百分点[94] - 货币资金3.4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2.06%[94] - 合同负债7726.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7.24%,同比增长1.30个百分点[94] - 应付票据增加至2967.4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至2.78%[96] - 应付账款增加至8257.3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至7.74%[9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56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24万元[97][102] - 递延收益增加至1771.71万元,主要因政府专项补助增加[96] - 受限货币资金余额1.02亿元,其中1亿元因诉讼被冻结[99] - 报告期投资额8.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6%[100] - 金融资产本期购买金额7.81亿元,出售金额7.55亿元[97][102]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2021年金额为3.92百万元,较2020年11.22百万元下降65.1%[2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21年达5.58百万元,较2020年8.16百万元下降31.6%[23]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7.99百万元,较2020年17.09百万元下降53.2%[24] - 增值税退税14.30百万元被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24] - 其他收益1822.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4.50%[92] - 信用减值损失-693.9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9.33%[92]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余额8552.33万元,存放于专户及用于现金管理[105] - 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75亿元,累计获得理财及利息收益1050.44万元[106] - 高铁及城轨承诺投资项目投资进度58.37%,累计投入1.05亿元[108] - 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额6989万元,实际投资额6988.07万元,投资进度99.99%[109] - 补充运营资金项目承诺投资额10000万元,实际投资额10000万元,投资进度100.00%[109]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承诺投资总额35005.83万元,实际投资总额27503.94万元[109]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1456.78万元,并于2019年9月完成募集资金置换[1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余额5000万元[1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七天通知存款余额1500万元[111] - 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因疫情延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由2020年9月30日变更为2021年9月30日[109] -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与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延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延长至2022年9月30日[109] - 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地点新增成都市武侯区武科西四路99号[110]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11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合并范围新增门开开、唐源创新和西交达源3家单位,合并主体增至8家[81]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要求不存在重大差异[134]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及业务方面保持完全独立[135] - 成都金楚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13.05%[145] - 周艳担任成都金楚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145] - 周艳在四川弓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45] - 潘龙在四川弓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担任监事[145] - 张南在四川弓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145] - 王瑞锋在成都智谷耘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45] - 金达磊在广州唐源轨道交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执行董事[145] - 金友涛在成都唐源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45] - 周艳在成都门开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45] - 周艳在成都唐源创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45] - 公司实际控制人周艳、陈唐龙股份限售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开发行前股份[189] - 周艳、陈唐龙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189] - 周艳、陈唐龙若离职,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89] - 股东陈悦、成都金楚企业管理中心及周兢股份限售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公开发行前股份[189] - 股东魏益忠间接持有股份限售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189] - 周艳、陈唐龙等承诺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89] - 金友涛、佘朝富、王瑞锋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189] - 金友涛、佘朝富、王瑞锋若离职,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89] - 监事杨频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189] - 陈唐龙、周艳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约定公司上市满三年或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孰长为准)保持一致行动[189] - 周艳承诺锁定期满后第一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191] - 周艳承诺锁定期满后第二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191] - 成都金楚企业管理中心及成都唐源企业管理中心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最高可减持所持唐源电气100%股份[192] - 周艳作为董事及高管承诺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91] - 周艳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价格(除权除息调整后)[191] - 周艳承诺若违反减持承诺则将减持所得收益上缴公司并赔偿损失[191] - 成都金楚及唐源企业管理中心承诺减持将遵守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规定[192] - 所有减持承诺均于2019年08月28日作出并正在履行中[191][192] - 公司股东减持价格不低于减持时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93] - 公司承诺上市后三十六个月内履行分红义务[194]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避免同业竞争自2017年10月24日起持续履行[194] - 公司填补回报措施承诺自2019年8月28日起持续履行[193] - 公司董事及高管承诺职务消费行为规范[193] - 公司承诺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股份减持[193] - 公司分红政策将充分考虑中小股东利益[194] - 控股股东承诺赔偿因同业竞争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94] - 公司承诺在未履行填补回报措施时向投资者道歉并提出补充承诺[193] - 公司控股
唐源电气(30078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