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为4.612亿元,同比增长4.0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06.37万元,同比下降44.24%[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903.71万元,同比下降45.37%[20] - 公司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46,121.09万元,同比增长4.09%[9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06.37万元,同比下降44.24%[93] - 扣除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1,766.03万元后,净利润为7,172.41万元,同比下降26.03%[93]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4.61亿元,同比增长4.09%[132] - 疼痛管理产品收入2.52亿元,占总收入54.69%,同比增长7.32%[132] - 鼻腔护理产品收入1.34亿元,占总收入29.03%,同比增长27.32%[132] - 医疗器械CXO业务收入1070.87万元,同比增长211.26%[132] - 代理产品收入6386.41万元,同比下降35.56%[132] - 公司医疗器械行业营业收入461,210,894.60元,同比增长4.09%,毛利率63.94%,同比增长6.50%[136] - 疼痛管理产品营业收入252,252,784.35元,同比增长7.32%,毛利率70.55%,同比增长1.80%[136] - 鼻腔护理产品营业收入133,895,818.43元,同比增长27.32%,毛利率82.16%,同比下降0.22%[136] - 代理产品营业收入63,864,083.14元,同比下降35.56%,毛利率4.58%,同比下降0.16%[1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5.89万元,同比增长7.4%[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77.85万元,同比增长3.6%[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6.74%至4398.10万元[96] - 社保公积金费用支出同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95] - 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因加大麻醉深度监测仪市场推广和电商平台投入[95] - 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124,938,777.48元,同比下降19.48%,占营业成本比重75.11%[140] - 制造费用12,305,698.03元,同比增长53.51%,燃料动力1,779,894.60元,同比增长44.32%[140] - 销售费用126,329,534.70元,同比增长38.16%,管理费用73,403,640.73元,同比增长59.22%[145] - 研发费用43,980,975.07元,同比增长86.74%[145] - 研发投入金额为4398.1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54%[150] - 研发人员薪酬支出同比增长59.97%[151] - 新增研发人员股份支付费用476.42万元人民币[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8.65万元,同比下降78.06%[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80.63万元,同比下降262.7%[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8.06%至1828.65万元[1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大幅下降256.81%至-1.14亿元[15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73.35万元,同比恶化16.47%[1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8.9906亿元,同比增长8.68%[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962亿元,同比增长5.42%[20]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6.42个百分点至30.55%[163]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2.6%至1.2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87个百分点[163] - 存货同比增长112.5%至6742.14万元,主要因库存商品增加[163]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79.7%至1.02亿元,主要因在建工程转固[163] - 商誉同比增长104.8%至6940.61万元,因收购百士康产生[163] - 信用减值损失674.56万元,占利润总额-12.20%[162] 各条业务线表现:疼痛管理 - 公司产品线包括微电脑注药泵、一次性注药泵、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等疼痛管理设备[14] - 公司提供"爱朋"及"爱普"两个微电脑注药泵品牌,覆盖多种临床应用需求[44] - 公司开发iPainfree®无线镇痛管理系统,具有无线综合疼痛评估等10余项功能模块[45] - 麻醉深度监测仪每秒钟采集2000次脑电活动,通过ANFIS系统计算0-100的麻醉深度指数[49] - 疼痛管理类产品营业收入25225.28万元,同比增长7.32%,占总营收54.69%[108] - 微电脑注药泵产品覆盖1900余家医院,其中三级以上医院约960家[108] - 麻醉深度监测仪已完成163家医院采购或提单流程[111] - 智能一次性患者自控镇痛系统设备已上市[146] - 公司拥有术后镇痛中央监护管理系统(苏械注准20172700723),用于监控术后镇痛设备运行情况,有效期至2022年5月8日[153] 各条业务线表现:鼻腔护理 - 公司业务涵盖疼痛管理和鼻腔护理等医疗器械领域[13] - 公司鼻腔护理产品包括等渗型生理性海水、高渗缓冲海水、弱酸性缓冲生理海水喷雾器[72][74] - 公司研发专用恒温加热器提升洗鼻舒适性和治疗效果[73] - 鼻腔上气道管理类产品营业收入13389.58万元,同比增长27.32%,占总营收29.03%[112] - 鼻腔护理产品覆盖终端医疗机构约1200余家,线下药店20000余家[112] - 鼻腔护理喷雾器新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适应症[113] - 公司新增注册一次性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液(苏械注准20212141281),用于鼻腔疾病患者的鼻腔清洗,有效期至2026年8月30日[153] - 子公司湖南爱朋新增注册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湘械注准20142140681),用于鼻腔清洗及改善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效期至2026年10月27日[154] 各条业务线表现:其他产品及业务 - 公司推出"敏伴"复合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用于辅助治疗过敏性疾病[73][74] - 代理产品业务收入6,386.41万元,同比下降35.56%[93] - 代理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56%[95] - 医疗器械CXO业务收入1070.87万元,同比增长211.26%[132] - 直销模式收入9471.19万元,同比增长12.03%[134] - 经销模式收入3.66亿元,占总收入79.46%[134] - 零售渠道营业收入9378.3万元,同比增长29.98%[112] - 公司自有产品业务(疼痛管理、鼻腔护理、医疗器械CXO)收入39,685.73万元,同比增长15.49%[93]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内热针治疗仪(粤械注准20172271001),用于医疗机构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有效期至2022年6月4日[15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低频治疗仪(粤械注准20202091793),用于缓解肌肉疼痛,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日[15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冲击波治疗仪(粤械注准20212091447),用于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辅助治疗,有效期至2026年10月25日[15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无针注射推进器(粤深械备20150176号),供配合一次性使用无针注射系统作皮下注射使用[154]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产品在福建、河南豫东、山西多地(太原、晋中等)及湖南株洲的镇痛泵耗材带量采购中中标[36] - 公司电子注药泵在非公立医院、非麻醉科、医美、肿瘤化疗及麻醉深度监测仪等产品线未纳入带量采购[36] - 十多个省份已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等[52] - 北京上海三级医疗机构疼痛诊疗服务开设比例分别为36.1%和68.8%,二级机构为13.6%和21.4%[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1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位于报告第七页[8] - 公司计划打造超亿元产品梯队[190] - 公司将持续增加研发团队创新能力并引入事业合伙人机制[194] - 公司2022年将强化营销网络建设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196] - 公司计划推进基于5G技术的居家/社区镇痛系统研发项目[193] - 公司2022年生产规划重点为推进精益化管理[197] - 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层次和生产线自动化水平[197] - 生产系统将协同推进自研新产品和CXO项目注册进程[197] - 公司产品受国家药监局和地方药监局政策法规严格监管[198] - 行业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公司竞争格局变化和竞争优势削弱[199] - 公司产品不属于高值耗材但会积极研究集中采购政策[200] - 公司将发挥市场占有率高和核心技术优势应对集采[200] - 公司计划通过高质量优价产品和创新研发提升竞争优势[200] 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为133人,较上年增长29.13%[148]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88人(占66.17%),硕士学历30人(占22.56%)[148]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39人(占29.32%),30-40岁研发人员65人(占48.87%)[149] - 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为0%[150] - 公司拥有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项[152] - 新型TOTM材料药袋处于产品注册评审阶段[147] - 公司拥有9个医疗器械产品处于注册申请阶段,其中2个为第三类输液装置套装和输液装置,均处于审评认证中[155] - 新增8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便携式电动输液泵和一次性生理性鼻腔冲洗液等[99] - 拥有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和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项[99] - 已获授权专利112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64件外观设计专利31件[100] - 新申请专利51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27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100] - 新增授权专利56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27件外观设计专利22件[100] - 开展16个研发项目涵盖疼痛评估和麻醉深度监测等9大门类[97][98]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102][104] - 子公司爱普科学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项,涉及药囊自动组装技术[10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授权专利10项,包括内热针治疗仪等核心产品[104] - 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登记24件,主要由爱普科学开发完成[104] - 注药泵相关专利达10项,涵盖中央监护管理软件等配套系统[102][104] - 镇痛泵产品线新增4项外观设计专利(PNCA系列)[102][104] - 输液泵产品新增无线充电座等3项专利,提升设备便利性[102] - 脑电波检测装置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由金佳钲与公司共同持有[104] - 口腔矫治器产品线新增2项专利,包括齿形调节技术创新[102][104] - 洗鼻壶产品获外观设计专利,由上海诺斯清与公司共同持有[102]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12项,软件著作权61项[122] - 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Ⅱ类注册证13项[122] - 通过ISO9001、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22][125] 生产与运营 - 自动化生产设备投入25台/套,鼻护小盒自动包装线产能扩大两倍,减少6人/天成本[106] - 软吸塑药盒自动包装线产能扩大1.5倍,减少7人/天成本[106] - 灭菌配套解析房项目预计能耗费用下降50%以上[106] - 药囊自动组装机可解放原同等产能60%以上劳动力[106] - 公司员工总数774人同比增长11.53% 研发人员增长29.13% 高学历员工增长超20%[117] - 公司销售量12,632,285只/瓶,同比增长17.45%,生产量15,795,777只/瓶,同比增长36.55%,库存量4,540,291只/瓶,同比增长113.22%[137][138] 投资与收购 - 公司参股私募基金包括南通英掘医蕙创业投资中心[13] - 公司2019年8月投资参股瑞神安布局脊髓电刺激镇痛产品[65] - 新设3家子公司计划出资总额2225万元 参股基金认缴2500万元 收购企业投资3850万元[119] - 医疗器械CXO项目参与商务活动近50场 多个项目进入签约程序[115] - 成立人工智能医疗评估企业小芃科技出资325万元控股65%[119] - 收购百士康公司出资3850万元控股70%布局慢性疼痛市场[119] - 成立爱众检测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建设医疗器械实验室[119] - 成立湖南爱朋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专注口腔矫治及鼻腔护理产品[119] - 与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达成科研合作推动CXO项目发展[115] - 公司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为5,000万元,用于孵化医疗器械CXO项目[88] - 公司对外投资总额为1.336亿元人民币,涉及多个子公司和项目[171] - 对爱朋发展的增资额为6382.5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100%[171] - 对天峰扬帆的增资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5%[171] - 收购百士康70%股权的交易金额为3850万元人民币[171] - 收购金佳钲60%股权的交易金额为180万元人民币[171] - 新设小芃科技的投资额为97.5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65%[171] - 医疗产业园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1156亿元人民币,项目进度为90%[17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3100万元人民币[176] - 报告期投资额3.28亿元,同比下降24.89%[167]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18.5万元,同比下降51.9%[26]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253.7万元,同比增长69.4%[26] 行业与市场环境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2年超9000亿元,近年保持20%以上增速[28] - 全球疼痛管理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059亿美元,医院终端占比39.7%[29] - 疼痛治疗设备市场预计2026年达14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8%[29] - 国内过敏性鼻炎患者约2.4亿人,慢性鼻窦炎患者约1.1亿人[31] - 中国睡眠产业市场容量2017年达2797亿元,同比增长15.53%[32] - 国家计划到2035年将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人,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34] - 国家确定了913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34] - 国家推进麻醉深度监测仪配置以减少术中知晓率[34] - 全球新冠疫情累计确诊超过4亿人,国内累计确诊约14万人[37] - 2021年国内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导致手术量下降[37] - 2007年至2019年中国住院患者年手术人次从2130万增至6930万,年复合增长率约10%[38] - 2020年住院患者年手术人次下降至6663.74万,预计报告期内不超7000万人次[38] - 2020年中国新生儿出生约1200万[52] - 中国分娩镇痛率约15%,远低于欧美国家的75%[52] - 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手术人次下降,直接影响微电脑注药泵等产品在术后镇痛领域使用量[38] - 五官科门诊量下降导致公司鼻腔护理喷雾器线下销量增长放缓[39] -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例总数约为392.9万人,初诊患者疼痛发生率约25%,晚期患者达60%-80%[53] - 术后患者中重度疼痛比例达70%-80%,术后自控镇痛(PCA)比例普遍约为30%-40%[54][55] - 2007-2019年中国住院手术人次从2130万增至6930万,年复合增长率约10%,其中全身麻醉手术约5000万例[57] - 国内约20万间住院手术室,50%以上医疗单位麻醉深度监测仪配备率不足手术室总数的20%[60] - 二级医院配置脑电/麻醉深度监测仪的占比不到50%[60] - 2019年中国医美机构超13000家,用户规模1367万人,预计2023年达2548万人[60] - 2019年中国手术类医美服务市场收益约836亿元[60] - 政府采购政策要求脑电麻醉深度监护仪国产产品采购比例不低于50%[61] - 中国慢性疼痛患者数量约为1.69亿人,占全年龄层发病率12%[66] - 北京上海三级医疗机构疼痛诊疗服务开设比例分别为36.1%和68.8%,二级机构为13
爱朋医疗(30075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