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6.15亿元,同比增长17.2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65.4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10.50%[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559.1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股,同比增长208.33%[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2%,较上年提升2.96个百分点[2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6.15亿元同比增长17.28%[63] - 医药技术服务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4.91%占营收45.76%[63][66] -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收入1.02亿元同比激增3174.77%[63] - 国外市场收入895.74万元同比增长28552.03%[63] - 直销模式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23.72%占营收70.84%[63] -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销量142.11万支同比增长10.17%[67]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1.03亿元同比增长19.79%[74] - 金路捷直接材料成本592.19万元同比上涨79.98%[70] - 研发投入金额为103,166,247.23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78%[77] - 资产减值损失为1169.45万元,占利润总额-57.17%,主要系合同资产减值[8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达到1208.82万元,同比增长161.35%[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088,247.37元,同比增长161.35%[7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56.40%,主要因理财产品赎回增加[7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112.41%,主要因子公司建设投入增加[7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1311.99%,主要因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到账[80] 核心产品与业务线表现 - 核心在研产品CPT(注射用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为靶向基因工程抗肿瘤国家Ⅰ类新药[12] - 公司业务涵盖医药研发外包(CRO)及委托开发生产外包(CDMO)服务[12] - 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汉康提供仿制药研发、BE一致性评价及MAH合作等CRO服务[34] - 子公司荆门汉瑞为API和原料药CDMO解决方案提供商,102车间已商业化生产[37] - 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蔚嘉主营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包括利托那韦、洛匹那韦等[43] - 公司核心产品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于2003年上市,为全球首款商业化神经生长因子新药[40] - 公司实现双轮驱动,母公司以国家Ⅰ类新药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要产品,全资子公司以小分子CRO和CDMO为主要业务,业务增长迅速,在手订单充足[51] - 原料药及中间体库存量7124.76公斤同比下降36.97%[67] 研发进展与产品管线 - 公司提交CPT新药上市申请,受理号CXSS2101065国,待NMPA审评审批[51] - 公司提交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仿制药上市申请,受理号CYHS2101160[51] - 公司已完成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工艺验证[51] - 公司子公司天津汉康自主研发小分子化学药品种,目标取得药品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50] - 注射用磷酸特地唑胺仿制药上市申请已提交,受理号CYHS2200083[52] - 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仿制药已完成工艺验证[52] -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仿制药已完成中试研究[52] - 帕罗韦德部分中间体已商业化生产,部分完成中试放大试生产[52] - 莫那比拉韦中间体及API均已完成中试放大试生产[52] - 北京沙东CPT抗肿瘤新药处于NDA阶段[57] - 公司提交CPT新药上市申请(受理号CXSS2101065)[75]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天津市汉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4.15亿元,净资产3.08亿元,营业收入2.47亿元,净利润4,028.74万元[105] - 子公司天津汉瑞药业总资产1.07亿元,净资产9,530.26万元,营业收入3,738.57万元,净利润亏损149.07万元[105] - 子公司汉瑞药业(荆门)有限公司总资产为428,733,057.17元,净资产为-16,250,625.90元,净利润为-10,794,192.13元[106] - 子公司天津汉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9,841,414.93元,营业收入为71,868,489.78元,净利润为10,950,431.69元[106] - 子公司厦门蔚嘉制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37,861,734.69元,营业收入为46,398,729.21元,净利润为1,525,912.86元[106] - 子公司福建蔚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37,697,892.04元,营业收入为55,456,134.51元,净利润为10,256,684.26元[106] - 子公司壹源堂健康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9,597,142.14元,净利润为-3,463,310.88元[106] 资产与投资 - 资产总额达26.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7%[20] - 货币资金从年初4.61亿元降至1.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4.18个百分点[82] - 固定资产从2.68亿元增至4.8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5.54个百分点[82] - 合同资产从1.07亿元增至1.42亿元,占比上升0.40个百分点[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49.45万元[85] - 金融资产投资累计产生投资收益997.02万元[88] - 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5.14亿元[85]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达1403.08万元[25] - 政府补助收入为817.35万元[25] - 投资收益为1433.89万元,占利润总额70.10%,主要来自理财和处置子公司[81] 募集资金与投资项目 - 2017年IPO募集资金净额7.97亿元,累计使用5.80亿元[90] - 2021年定增募集资金净额5.88亿元,当期使用2.09亿元[90] - 生物工程药物综合制剂基地升级项目总投资22,000万元,累计投入4,925.86万元,投资进度达100%[96] - 研发中心及实验室建设项目总投资38,030万元,累计投入17,824.4万元,投资进度达141.24%[97] - 营销服务网络升级项目总投资10,188万元,累计投入335.32万元,投资进度仅3.29%[97] - 创新小分子药多剂型国际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17,074.14万元,累计投入4,656.57万元,投资进度27.27%[97] - 收购汉康医药100%股权项目总投资36,768万元,累计投入36,768万元,投资进度100%,实现效益5,089.86万元[97] - 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I期项目总投资50,394.03万元,累计投入20,903.46万元,投资进度41.48%[97] - 国家一类新药CPT产业化项目总投资9,603.17万元,调整后投资额8,415.41万元,投资进度0%[97]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I期项目22,094.84万元,后续以募集资金置换17,920.09万元[98]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项目总额139,744.79万元,累计实际投入78,901.24万元[97] - 汉康医药收购项目累计实现效益15,845.64万元,达到预计效益[97] - 创新小分子药多剂型国际制造中心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17,074.14万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3,836.13万元,累计投入4,656.57万元,投资进度27.27%[100] - 收购汉康医药100%股权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36,768万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11,468万元,累计投入36,768万元,投资进度100%[100] - 汉康医药100%股权收购项目本期实现效益5,089.86万元,达到预计效益[100] - 公司出售湖北省沃彦科技100%股权,交易价格700万元,该股权出售贡献净利润327.98万元,占净利润比例23.32%[103] - 创新小分子药多剂型项目变更原因系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与天津汉康协同能力[100] - 汉康医药收购项目变更原因系构建全方位研发体系并降低单一产品依赖[100] - 两项募集资金变更项目均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00] 研发能力与资源 - 天津汉康搭建6大高端制剂研发平台及IVIVC平台,提高药物开发成功率[37] - 天津汉康蝉联2020年度医药研发50强第三名及中国CRO企业TOP20排行榜[37] - 公司建立药学专家数据库,汇集国家审评系统各方面专家资源[45] - 公司建立医学专家数据库,汇集各临床医疗领域专家资源[46] - 天津汉康研发团队硕博士比例超60%,核心团队达90%[56] - 天津汉康开发产品超400件,获临床批件165件,生产批件43件[56] - 研发人员数量为458人,占比40.07%,较上年减少10.37%[76]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人员275人,同比增长9.13%[76]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410人,其中硕士163人(同比增长1.24%)[76]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183,600.00元,资本化率0.18%[77] 产能与设施建设 - 荆门汉瑞102车间已商业化生产,103抗病毒车间预计年内投入使用[60] - 荆门汉瑞102多功能车间已开始商业化生产[113] - 荆门汉瑞103抗病毒车间正在建设中[113] 管理层讨论与未来指引 - 公司目标2022年CPT注册获批并获得一个I类新药IND[115] - 公司计划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大幅增长[115] - 公司计划2022年完成融资金额3亿元[115]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表现最佳,达2.22亿元[22] 主要经营风险 - 公司面临CPT新药注册与市场风险新药研发风险及募投项目实施风险等主要经营风险[5] - 公司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I期项目存在资产减值风险[119] - 公司面临CPT未纳入医保目录的市场竞争风险[116] - 公司募投项目存在产能无法消化及效益不及预期风险[119] 行业与市场数据 -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市场规模从2013年16.3亿增长至2016年33亿,年复合增长率26.5%[33] - 全球CRO市场规模从2015年443亿美元增至2019年626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960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8.9%[35] - 国内鼠神经生长因子市场呈现四家寡头垄断格局,包括舒泰神、未名医药、海特生物和丽珠医药[33] - 鼠神经生长因子市场自2018年起因行业政策及医保控费影响出现萎缩[33] -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16,330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22,288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6.42%[107] - 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2,8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4,56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9.8%[108] - 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3,120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7,125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18.0%[109] - 全球CRO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62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9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8.9%[110] - 中国CRO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6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22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6.7%[11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武汉三江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亚吴洪新陈宗敏三人[12]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天津市汉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天津汉瑞药业等多家企业[12] - 董事会由9名董事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33.3%[126] - 监事会由3名监事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占比33.3%[127] - 高级管理人员由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构成[128] - 公司设立审计、薪酬与考核、战略、提名4个董事专门委员会[126] - 公司未发生控股股东违规占用资金或损害非关联股东利益的情况[131] - 董事长陈亚持股从期初9,800,000股增至期末11,050,000股,增持1,250,000股[138] - 董事、副总经理严洁持股1,263,000股,报告期内无变动[138] - 副总经理李胜强持股200股,报告期内无变动[138]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期末持股总数12,313,200股,较期初11,063,200股增加1,250,000股[139] - 报告期内4名董事离任:叶崴涛(个人原因)、侯鹏翼(任期届满)、李长爱(独立董事任期届满)、陈勇(独立董事任期届满)[139][140] - 报告期内新增3名董事:杨涛(非独立董事)、冉明东(独立董事)、李文鑫(独立董事)[139][140] - 独立董事李长爱离任原因为连续任职满六年[140] - 独立董事陈勇离任原因为连续任职满六年[140] - 董事叶崴涛于2021年1月6日因个人原因离任[139] - 董事侯鹏翼于2021年12月9日因第七届董事会届满离任[139]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645.6万元[151] - 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亚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53.6万元[150] - 董事严洁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279.8万元,为披露人员中最高[150] - 财务总监夏汉珍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5.3万元[150] - 监事会主席张杰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53.1万元[151] - 独立董事李文鑫、冉明东、汪涛各自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均为6.3万元[150]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11次会议,包括7届董事会17-25次会议和8届董事会1-2次会议[152] - 董事长陈亚报告期内应参加董事会11次,实际现场出席11次,无缺席[153] - 独立董事汪涛报告期内应参加董事会11次,其中以通讯方式参会10次[153] - 公司采纳了独立董事提出的各项建议[155] - 公司持有北京沙东46.5470%股权[112] - 公司收购北京沙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9416%股权[158] 利润分配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总股本122,104,165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元(含税)且不送红股不转增股本[5]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为0.00%[163] - 公司总股本基数为122,104,165股,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00元[163]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591,929,521.15元[163] - 母公司未实现可分配利润,不符合分红条件[165] - 未分配利润计划用于收购北京沙东股权及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165]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57.15%[136]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54.19%[136]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58.14%[136]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50.42%[136]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18] 人力资源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1143人,其中母公司268人,主要子公司875人[160]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336人,销售人员86人,技术人员592人,财务人员31人,行政人员98人[160] - 员工教育程度:博士11人,硕士186人,本科484人,大专232人,高中及以下230人[160] - 2021年公司按时全额发放全体员工工资及奖金,未发生薪酬纠纷[161] - 技术人员占比达51.8%(592/1143),为最大员工群体[160]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9.6%(681/1143)[160] - 生产人员占比29.4%(336/1143)[160] - 硕士及以上高学历员工占比17.2%(197/1143)[160] - 销售人员占比7.5%(86/1143)[160] - 公司未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166]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 - 海特生物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0.713吨,占核定总量2.4吨
海特生物(30068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