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科院(30067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建科院建科院(SZ:300675)2023-03-28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1%[19] - 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下降5.71%[50]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74亿元,同比下降5.71%[56][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13.9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64.3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2.5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19] - 扣非净利润2952.52万元同比基本持平[5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987元/股,同比增长64.32%[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95%,同比上升4.36个百分点[1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最高,达1.61亿元人民币[21]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高,达5693.34万元人民币[21]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专业技术服务人工成本同比下降1.61%至1.67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6.10%[63] - 分包费同比下降20.27%至3416.9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1.49%[6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53%至3841.56万元[66]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0.43%至327.46万元,因借款利息费用化增加[66] - 研发投入金额2022年为4281.3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9.03%,较2021年4973.68万元下降[70]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2022年为439.75万元,占研发投入比例10.27%,较2021年258.42万元显著上升[70] 业务线表现 - 绿色城市技术服务营收2.36亿元[54] - 绿色人居公信技术服务营收2.19亿元[54] - 公信服务收入1.96亿元,占总收入41.34%,同比下降5.34%[56][58] - 建筑设计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7.32%,毛利率下降10.64个百分点至33.36%[56][58] - 城市规划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4.54%,毛利率下降5.44个百分点至42.31%[56][58] - 建筑咨询收入2315.86万元,同比下降31.42%[57] - EPC及项目管理收入1776.16万元,同比下降50.45%[57] 地区表现 - 深圳和雄安双总部营收占比达85%[50] - 华南地区收入3.21亿元,同比下降2.65%,毛利率45.55%[57][58] - 华北地区收入8224.50万元,同比下降21.84%,毛利率18.59%[57][58] - 西南地区收入1057.77万元,同比增长154.92%[57] 资产和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75.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66%[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69.66%至1275.50万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减少及采购支付增加[7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19.96%至-4653.36万元,因未来大厦建设支出减少[7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恶化185.16%至-4689.90万元,因专项借款净流入减少[72]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13.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1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5%[19] - 货币资金年末余额为3559.56万元,较年初减少12.0亿元,降幅77.0%[82]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1.11%至4.30亿元(占总资产31.11%),主要因回款变动[76] - 投资性房地产新增5.17亿元(占总资产37.39%),系未来大厦由在建工程转入[76][80] - 在建工程减少29.51个百分点至零,因未来大厦转入投资性房地产[76] - 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因抵押借款全额减少,年末余额均为0元[82] - 投资性房地产新增5.17亿元抵押借款[82] 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4361.38万元,较2021年的1537.48万元增长183.8%[25]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从2021年的1.61万元增至2022年的503.36万元,增幅达31,235%[25] - 政府补助收益从2021年的1589.73万元增至2022年的4252.10万元,增长167.5%[25]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330.45万元[25]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30.45万元,系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所致[75][80] - 其他收益占利润总额58.35%达4868.57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及税收抵减[75] - 出售建信筑和60%股权交易价格为490万元人民币,贡献投资收益420.11万元人民币[99] 子公司表现 - 建研检测子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422.19万元人民币[101] - 市政中心子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135.92万元人民币[101]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9%以上[45] - 公司开展7项政府科技计划课题(国家级5项、省部级1项、市级1项)[68]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13.52%至211人,占比22.94%[69] - 硕士学历研发人员同比减少41.12%至63人[69]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1.10%[64] - 最大客户(国有企业)销售额4731.96万元,占比9.98%[6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997.8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2.10%[64] 募集资金使用 - 2017年IPO募集资金总额1.07亿元,累计使用1.08亿元[91] - 上海钢琴厂项目累计投入6044.42万元,超预算0.21%[93] - 线上运营平台项目累计投入4709.05万元,超预算0.22%[93] - 募集资金结余利息337.67万元已转补充流动资金[91] - 上海钢琴厂项目累计实现收益1103.71万元[93]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10.74亿元人民币[95] - 本报告期投入募集资金1.35亿元人民币[95] - 截至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0.76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度100.2%[95] - 本报告期实现效益168.15万元人民币[95] - 截止报告期末累计实现效益1103.71万元人民币[95] - 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4819.44万元人民币[95]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余资金337.67万元人民币为利息收入[95] 资本开支和投资项目 - 报告期投资额9537.06万元,同比增长10.39%[83] - 建科院未来大厦项目累计投入5.42亿元,本期投入6278.10万元[86] - 未来大厦通过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分3阶段置换仪器设备投入[47] 利润分配 - 公司拟以总股本146,666,7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含税)[3] - 公司利润分配方案不涉及送红股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3] - 现金分红总额为16,133,337元,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100%[174] - 每10股派息1.1元(含税),股本基数为146,666,700股[174][177] - 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174,161,795.75元[174][177] - 现金分红占2022年度提取盈余公积后可供分配利润68,973,496.41元的23.39%[177]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要求为20%[176]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1.0元人民币现金,总股本基数146,666,700股[173]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活动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3次临时股东大会[117]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33.3%[119] - 报告期内董事会召开9次会议,审议40项议案[119] - 独立董事对16项重大事项发表意见[119] - 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2名,占比40%[121] - 报告期内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审议23项议案[121] - 报告期内披露公告62份及文件35份[124] - 通过互动易平台回答投资者问题265条[124] - 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54.72%[129] - 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在50.06%至54.73%之间[129]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包括5次临时会议和4次定期会议[159][160] - 所有董事均未缺席董事会会议,现场出席率44.4%(4/9),通讯方式出席率55.6%(5/9)[161] - 董事叶小平应参会7次,现场出席3次(42.9%),通讯出席4次(57.1%)[161] - 董事邵晓东仅应参会1次,全部以通讯方式出席(100%)[161] - 各董事出席股东大会次数:叶青4次、陈泽广4次、黄庆4次、张峰4次、孙慧荣4次、陈晔东4次、叶小平3次、邵晓东0次、张燕平4次、谢兰军4次、周俊祥4次[161] - 战略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了组织机构变革、年度报告、股权转让等8项议案[165] - 审计委员会建议完善年度报告表述并确保引用信息时效性[166]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确定内部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薪酬与考核结果[166]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62] - 董事提出的建议涉及发展战略、组织机构、治理机制、预算管理等领域[164] - 战略委员会建议董事会工作报告突出公司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165] 高管和董事变动及持股 - 董事长叶青持有公司股份1,219,378股,期内无变动[131] - 副董事长陈泽广减持股份151,572股,减持比例25.0%,期末持股454,859股[131] - 副总经理姚培减持股份50,257股,减持比例25.0%,期末持股150,821股[13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期末合计持股2,340,767股,较期初减少201,829股(-7.9%)[131] - 叶小平因工作调动于2022年10月8日辞任董事及财务总监职务[132][134] - 邵晓东于2022年10月8日接任财务总监,11月10日经选举担任董事[134] - 董事会秘书叶小平于2022年7月13日解聘,由朱宏磊接任[134] - 职工代表监事陈友莲于2023年1月17日因工作调动辞任[133][134] - 5名高管通过深圳市建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未直接持有股份[131] - 独立董事及部分监事期末持股为零且期内无变动[131] - 邵晓东于2022年10月被任命为公司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并于2022年11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及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138] - 陈友莲于2022年10月调任财务管理中心主任,并于2023年1月辞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145] 高管和董事背景 - 张峰于2020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并于2020年11月起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及董事[136] - 孙慧荣于2021年11月起担任公司董事,现任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及审计部部长[137] - 张燕平于2020年1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现任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39] - 谢兰军于2020年1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北京市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140] - 周俊祥于2020年1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大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141] - 肖显锋于2020年11月起担任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及监事会主席[142] - 李萱于2020年11月起担任公司监事,现任北京中关村资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监[143] - 王潇玮于2021年11月起担任公司监事,现任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风控合规部部长[144]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兰岚女士自2019年4月起任职[146]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刘宗源先生自2023年1月起任职[147]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毛洪伟先生自2021年8月起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148]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姚培女士自2021年8月起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149]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丘国雄先生自2021年8月起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150]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朱宏磊先生自2022年7月起任董事会秘书[151] - 公司股东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庆自2016年6月23日起任职[152] - 公司股东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部长孙慧荣自2021年4月18日起任职[152] - 公司股东中关村资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监李萱自2022年1月1日起任职[152] - 公司股东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风险合规部部长王潇玮自2023年2月23日起任职[152] 高管和董事在其他单位任职 - 公司董事叶青在湾区(深圳)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任期从2020年11月25日至2022年3月7日,未领取报酬津贴[153] - 公司董事黄庆在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自2019年4月16日起,未领取报酬津贴[153] - 公司董事黄庆在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自2019年6月3日起,未领取报酬津贴[153] - 公司董事孙慧荣在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自2021年4月26日起,未领取报酬津贴[154] - 公司董事孙慧荣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自2022年11月14日起,未领取报酬津贴[154] - 公司董事孙慧荣在深圳市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未领取报酬津贴[154] - 公司董事孙慧荣在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自2022年1月24日起,未领取报酬津贴[154] - 公司董事孙慧荣在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自2022年11月9日起,未领取报酬津贴[154] - 公司独立董事谢兰军在北京市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任高级合伙人,自2009年1月3日起,领取报酬津贴[154] - 公司独立董事周俊祥在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任独立董事,自2021年12月31日起,领取报酬津贴[154] 高管薪酬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1694.37万元[158] - 董事长叶青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84.12万元[158] - 副董事长陈泽广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88.89万元[158] - 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邵晓东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6.7万元[158] - 职工代表监事陈友莲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42.46万元[158] - 职工代表监事兰岚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7.76万元[158] - 总经理毛洪伟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78.92万元[158] - 副总经理姚培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74.34万元[158] - 副总经理丘国雄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72.98万元[158] - 董事会秘书朱宏磊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6.44万元[158] 员工情况 - 公司2022年期末在职员工总数920人,其中技术人员734人占比79.8%[169] - 母公司员工388人,主要子公司员工532人[169] - 员工教育程度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11人占比22.9%,本科555人占比60.3%[169] - 销售人员59人占比6.4%,行政人员104人占比11.3%[169] - 薪酬政策包含绩效奖金与公司经营状况及个人工作绩效挂钩[170] - 2022年完善"乐活工社"平台量化评价体系并探索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170] - 公司2022年开展内部人才双选会建立员工内部流动机制[171] 内部控制与审计 - 报告期内完成14项内部审计,涉及多个经营领域[182] - 联合监督委员会召开17次联席会议,审议超20项议题[182] - 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三道防线"机制保障合规经营[181]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0.00%[192]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00%[192]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资产总额潜在错漏大于资产总额的2%或800万元(含)[192]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收入潜在错漏大于收入总额的2%或600万元(含)[192]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利润总额潜在错漏大于利润总额的3%或100万元(含)[192]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含)以上[192]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资产总额潜在错漏大于资产总额的1%或400万元(含)且小于2%或800万元[192]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收入潜在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