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建环能(30042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中建环能中建环能(SZ:300425)2023-04-21 16:00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3]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719,593,780.75元,同比增长17.66%[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621,079.09元,同比增长6.25%[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1,931,048.10元,同比增长3.68%[1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19,184.53元,同比下降90.26%[15]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4,145,878,927.08元,同比增长9.27%[15]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164,928,757.91元,同比增长8.08%[1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6,831,881.05元[18]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4,207,102.18元[18] - 2022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1,878,162.08元[18] - 2022年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936,559.93元[18]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19,593,780.75元,同比增长17.66%[89] - 环保行业收入为1,339,639,830.62元,同比增长19.82%[89] - 离心机及工业过程收入为362,486,827.20元,同比增长10.85%[89] - 华北地区收入为337,822,280.15元,同比增长69.74%[89] - 西北地区收入为176,942,348.17元,同比增长45.54%[89] - 国外销售收入为19,922,822.86元,同比增长243.06%[89]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719,593,780.75元,同比增长17.66%[90] - 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为1,140,618,202.97元,同比增长23.02%[90]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33.67%,同比下降2.89个百分点[90] - 环保行业营业收入为1,118,076,216.08元,同比增长15.21%[90] - 环保行业营业成本为686,048,310.49元,同比增长18.91%[90] - 环保行业毛利率为38.64%,同比下降1.91个百分点[90] - 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为151,024,011.43元,同比增长10.70%[95] - 公司2022年管理费用为124,678,990.98元,同比下降6.98%[96] - 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为12,009,440.42元,同比下降29.14%[96] -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为50,996,513.69元,同比下降0.84%[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0.26%,主要系回款同比下滑所致[1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主要系取得部分长期资产处置款项及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12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5.86%,主要系融资需求的增长放缓[1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487,133.53%[125] - 2022年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233,638,228.98元,占总资产比例为5.64%,较年初减少3.07%[128] - 应收账款增加至1,434,634,499.43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4.60%,较年初增加9.57%[128] - 固定资产增加至511,174,197.15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2.33%,较年初增加3.20%[128] - 长期借款增加至339,426,725.32元,占总资产比例为8.19%,较年初增加2.55%[128] - 投资收益为3,340,923.3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62%,主要系对联营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127] - 信用减值损失为54,178,048.9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26.25%,主要系计提坏账准备所致[127] - 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76,841,853.95元,净利润40,331,000.96元[135] - 四川四通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3,770,733.85元,净利润15,428,509.62元[136]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先进的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3] - 公司2023年将紧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工作主线,以科技创新为使命[3] - 公司积极探索完善现有业务体系,聚焦核心和成长业务板块[3] - 公司作为首家探索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创业板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创新激励约束机制[3] - 公司持续推进供产销全流程的价值提升工作[3] - 公司致力于成为以先进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环境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28] - 公司未来发展将聚焦绿色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138] - 公司计划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供给能力,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141] -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工厂,提升交付能力和产品品质,推动装备生产智能化、精细化和可视化[142] - 公司优化财务结构,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高效使用,降低财务风险[144]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务”的披露要求[5] -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5] -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675,708,786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7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5] - 公司计划以675,708,786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7元(含税)[5] - 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国有企业有关法律法规要求[154] - 公司共召开了2次股东大会,会议程序合法,会议决议有效[156] - 公司董事会有9名董事,其中包括4名独立董事,报告期内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程序合法,会议决议有效[158] - 公司监事会有3名监事,其中职工监事1名,报告期内共召开6次监事会,会议程序合法,会议决议有效[159] - 公司经营管理层修订了《总裁工作细则》,新制定了《总裁办公会制度》及其事项清单,积极推进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160] - 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和技术骨干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通过设定公司和个人业绩目标对激励对象进行考核[161] - 公司连续4年获得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A级评价[162] - 公司控股股东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和自主经营能力,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上独立于控股股东[157][164] - 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与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63] - 公司报告期内召开了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和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分别为36.81%和35.67%[165]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如下:杜坤伦先生因任期届满离任[167] - 薛涛先生被选举为公司独立董事[169] - 陈建忠先生被聘任为公司副总裁[170] - 公司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专业背景和主要工作经历包括:马合生先生现任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171] - 倪明亮先生现任公司副董事长,曾任四川冶金环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172] - 文世平先生已于报告期后辞去公司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管职务[172] - 张健先生现任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财务总监[172] - 王连峰先生现任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172] - 李金惠先生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72]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情况:税前报酬总额为951.45万元[181] - 独立董事李金惠、闫华红、许昭怡的税前报酬分别为9.7万元[181] - 独立董事薛涛的税前报酬为8.77万元[181] - 总裁佟庆远的税前报酬为154.99万元[181] - 副总裁叶鹏的税前报酬为142.43万元[181] - 财务总监、副总裁杨巍的税前报酬为145.93万元[181] - 董事会秘书、副总裁王哲晓的税前报酬为150.64万元[181] - 副总裁吕志国的税前报酬为103.32万元[181] - 副总裁肖左才的税前报酬为101.05万元[181] - 副总裁陈建忠的税前报酬为126.43万元[181] - 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表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187] - 公司202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188] - 公司2022年度预算报告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188]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188]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188] - 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188]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189] - 公司高管团队2021年度考核结果通过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192]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修订稿)通过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193] - 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非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的议案通过提名委员会审议[197]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公司所处行业为环境保护行业,重点关注水环境治理和固废处置[21][22][23][24] - 水环境治理方面,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左右[21]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21] - 固废处置方面,到2025年,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23] - 污泥无害化处理方面,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23] - 公司所处装备制造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24]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145] - 环保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需增强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实力[147] - 公司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需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和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148] - 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逐年扩大,采取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确保风险可控[149] - 公司面临优秀人才流失短缺的风险,需维持人才团队的稳定并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150] - 公司业务涉及多个环节,存在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风险,需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15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新增93项专利,其中13项为发明专利[72] - 公司拥有3000平方米的科研基地、5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以及2个工程测试基地[72] - 2022年新增专利包括:一种恒流量排水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发明专利)、一种混凝沉淀设备(实用新型)等[73][74] - 公司建立了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管理的跨部门组织协同流程,强调产品的快速协同开发与更新迭代能力[72] - 公司加强了国家/地方重要科研项目的参与力度,建立了技术预研及科技攻关支撑平台[72] - 公司搭建了研发专利服务平台,加强了技术创新相关的情报分析和新产品知识产权布局[72] - 公司在新产品供应链优化方面,搭建供应链平台,重点关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导入[72] - 公司构建了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研平台和以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的4个科技支撑和联合产业化平台[72] - 公司建立了技术预研及科技攻关支撑平台,依托纵向、横向课题的预研、攻关、合作,推动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出水平的提升[72] - 公司围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构建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市场和政策方向为先导的科技创新与产品应用体系[72] - 公司获得多项专利,包括污水深度脱氮反应系统、磁介质定量投加系统等[75][76] - 公司开发了基于功能导磁材料强化的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体系,预计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98] - 公司研发出能吸附氨氮、COD等溶解性污染物的复合磁性材料,提升磁分离技术的出水水质标准[99] - 公司形成2.0代磁介质混凝沉淀工艺一体化产品,通过成果鉴定认证,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100] - 公司研发出节能节地型村镇污水稳定达标处理装备技术,丰富公司生化技术平台的产品类型[101] - 公司开发出适用于村镇污水处理的低成本高性能MagBR-MBBR一体化设备,降低制造成本和交付周期[102] - 公司开发出适用于农村污水领域的毛发、纤维过滤技术,提升农村生活污水设备的整体系统稳定运行能力[103] - 公司开发出单户型净化槽和高效生物膜罐以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设备,实现预处理系统、反应能耗及材料成本的降低[104] - 公司开发出低碳自养反硝化功能载体及其配套的自养脱氮工艺与运行技术,为未来低碳脱氮产品开发与系统设计提供技术保障[105] - 公司开发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