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较上年度有一定幅度增长但较预期水平存在差距[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0%[26] - 营业总收入为288,904.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0%[57]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28.89亿元,同比增长5.50%[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80.65万元人民币,同比减亏64.36%[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80.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4.36%[57] - 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806,508.55元[17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9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6.40%[26] - 营业利润为-7,539.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7.77%[5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3元/股,同比改善66.67%[26] - 稀释每股收益为-0.13元/股,同比改善66.67%[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1%,同比改善10.64个百分点[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28.18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64.56%[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64.56%至-2028万元[8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激增487.07%至7.89亿元[85][8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149.94%至3.63亿元[85]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6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5%[26]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5%[26] - 综合毛利率水平略有下降[5] - 工业智能化业务毛利率20.48%,同比下降3.86个百分点[72] - 新能源业务毛利率16.15%,同比下降11.16个百分点[72] - 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12.4%[122] - 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净额153,834.64万元[122] - 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净额136,894.17万元[12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4.23%至3.07亿元[8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63%至2.22亿元[81] - 研发投入金额为2.2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67%[84] - 报告期投资额51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3.67%[9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电气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聚焦新能源行业发展[37] - 智能制造产品收入12.28亿元,同比下降16.64%[67] - 新能源产品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93.75%[67] - 充电桩产品销售收入取得55%的大幅增长[60] -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收入8.15亿元,同比下降10.23%[70] - 工业智能化生产量25.06亿元,同比增长32.63%[73] - 公司换电站充电柜产品市场占有率居首[46] - 公司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已迭代5次从第一代手动至第五代无人值守智能换电站[46] - 公司AGV在工业领域产线出货量居行业前三[45] - 公司机械手业务连续多年市占率遥遥领先[45] - 公司小直流充电桩市场地位居于前列[46] - 公司自主设计SCADA平台实现换电站智能管理和自动化管理[51] - 公司智慧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支持远程精确诊断和设备生命周期追踪[51] - 公司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入换电站领域的企业[46][51] - 公司产品涵盖随车配交流桩充换电站目充桩超充桩等[51] - 智能制造业务新增订单13.37亿元,期末在手订单14.94亿元[70] 各地区表现 - 华南地区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71.59%[67] - 海外市场收入0.20亿元,同比下降88.82%[67] 成本和费用 - 对部分应收账款单项全额计提坏账[5] - 对部分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5] - 资产减值损失7340.93万元,占利润总额103.02%,主要因存货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8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能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5] - 公司2022年经营计划聚焦"打基础、调结构、抓利润"三大核心方向[110] - 战略重点布局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管理、充电桩及换电站等新能源领域[108] - 2022年将加强高毛利优质产品项目拓展,实施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117] - 公司所处行业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118] - 国际宏观环境变化和国内疫情反复影响芯片供应和大宗材料价格[118]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资金门槛和资质壁垒降低[121] -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121] - 公司建立市场政策分析与监测机制捕捉政策动态[120] - 公司持续拓展新能源行业市场空间[119] 非经常性损益及重大交易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39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贡献2.36亿元(主要来自转让子公司股权收益),政府补助贡献1.04亿元[32][33] - 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产生重大投资收益2.41亿元,占利润总额338.71%[88] - 其他收益1.16亿元占利润总额162.40%,主要来自政府补助但多数不可持续[88] - 出售上海泾申智能科技及皖投智谷科技发展80%股权产生投资收益26,213.89万元,占净利润比例显著[106][107] - 出售浙江新余宏智能装备85%股权产生投资损失2,803.72万元[106][107] - 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净额6.16亿元[64]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16亿元,报告期实际使用1.80亿元[99][100] - 公司完成了对浙江新余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的出售[59] - 公司完成了对上海泗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泾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各80%股权的出售[59] - 换电站业务从原经营主体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上海捷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9] - 公司通过全资公司收购了安徽念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权[59] - 收购安徽念业电子科技51%股权投资510万元,本期实现投资收益14.50万元[96] - 控股公司合肥机器人引进战略投资者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增资金额2,800万元[63]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科大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净利润达26,815.74万元,盈利能力突出[109] - 子公司上海永乾机电有限公司净亏损8,538.25万元,经营表现不佳[109] - 子公司华晓精密工业净亏损12,846.03万元,面临较大经营压力[109] 分红和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0元[169] - 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为0.00%[169] - 公司2021年度未进行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69][170] - 合并报表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2,013,987,840.10元[170] - 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2,511,218,533.14元[170] - 母公司2021年度净利润为-749,454,899.71元[170] 资产和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增至8.0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58%至12.42%,主要因新增募投资金[90] - 长期股权投资增至2.95亿元,占比上升1.95%至4.56%,因处置子公司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90] - 短期借款减少至4.9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8.95%至7.69%,因归还银行贷款[91] - 合同负债增至9.29亿元,占比上升3.02%至14.35%,反映新增订单及预收款增加[91]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项目总额61,570.57万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18,000万元已全部投入,使用进度100.00%[103]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中,存放于专户余额为1,120.06万元,用于现金管理余额为42,677.00万元[10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董事长黄明松期末持股数为191,365,862股[140] - 董事兼副总裁汪婷婷期末持股数为83,105股[140] - 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穆峻柏期末持股数为1,188,000股[140] - 监事周梦兰期末持股数为15,000股[141]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期末持股总数合计为192,651,967股[141] - 董事长兼总裁黄明松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57.43万元[154] - 董事兼副总裁汪婷婷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43.87万元[154] - 董事兼副总裁任雪艳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2.92万元[154] - 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及董事会秘书穆峻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06.82万元[154] - 独立董事陈晓漫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72万元[154] - 独立董事吕勇军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92万元[154] - 监事会主席徐枞巍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72万元[154] - 离任副总裁徐本增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29.42万元[154] - 离任监事周梦兰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49.92万元[15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合计587.26万元[154]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6.85%[139]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4.93%[139]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6次会议,包括4次定期会议和2次临时会议[155] - 公司共有董事9名,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总次数为40次,实际出席40次,无缺席情况[156] - 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报告期内共召开5次会议履行监督职责[160][161] - 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7项重要议案[161]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第四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提名事宜[160]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2020年度董事及高管业绩考核情况进行审议[160] - 监事会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事项[162]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规定无重大差异[135] - 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和财务方面保持完全独立[136][137] - 报告期内无同业竞争情况[139] 员工与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为2,035人,其中生产人员697人占比34.2%,技术人员789人占比38.8%[163] - 员工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113人占比5.6%,本科966人占比47.5%,大专692人占比34.0%[164] - 薪酬政策采用基本薪酬加绩效薪酬的双重结构,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165]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265,660小时[167] - 劳务外包支付报酬总额为13,950,702.14元[167]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公司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达160%,累计推广量超过900万辆[40] - 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其配网建设投资占3200亿元(约47.8%)[42] - 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电力相关产业投资预计约6万亿元[42] - 2030年至206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预计将分别超过25%和60%[42] - "十四五"期间光伏每年新增装机预计60-90GW,风电每年新增装机预计25-37GW[42] - 公司客户主要为电力、汽车、机械设备等行业内的优质企业[122] 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 - 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72项发明专利576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外观设计专利224项软件著作权[53] 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0%[195]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100%[195]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96]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96]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96] - 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96] - 公司及子公司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199] - 报告期内公司未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199] - 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199] - 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0] - 公司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并维护股东权益[200] - 公司保障员工福利并支持员工成长发展[200] - 公司注重服务合作伙伴关系建设[200]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7] - 公司证券代码为300222[2] - 公司证券简称为科大智能[2] - 年度报告于2022年04月发布[2]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后营业收入为28.56亿元人民币[26]
科大智能(30022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