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为9.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30] - 2021年营业收入为90,238.16万元,同比增长3.61%[59] - 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9.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91.0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38%[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91.02万元,同比下降14.38%[5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17.5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86%[30]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31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33] - 剔除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影响后归母净利润相比2020年大幅增长[59]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收入4.68亿元人民币,占营收51.89%,同比增长11.67%[76][78] - 海洋观探测业务收入3.58亿元人民币,占营收39.68%,同比下降12.63%[76][78] - 其他业务收入7608万元人民币,占营收8.43%,同比大幅增长81.96%[76][78] - 国内收入8.20亿元人民币,占营收90.82%,同比增长5.78%[76][78] - 国外收入8283万元人民币,占营收9.18%,同比下降13.84%[76][78] - 海洋观探测业务毛利率42.20%,同比上升1.62个百分点[78]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毛利率27.22%,同比上升8.41个百分点[7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3.03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33.55%[8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302,735,636.1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3.55%[84] - 投资收益15,254,006.91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5.50%[98] - 政府补助为2331.01万元人民币,为主要非经常性收益项目[4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97%,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3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811元/股,同比下降15.43%[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518.04%至45,744,388.54元,主要因可转债利息摊销[8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55%至48,034,022.39元[85] - 研发投入12,281.12万元,同比增长40.01%[62] - 研发投入总额122,595,547.5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3.59%[92]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74,561,525.12元,占研发投入比例60.82%[92] - 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和股权激励费用共计4,440.24万元[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74.8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4.11%[3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24.11%至-38,748,795.09元[9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203.15%至-612,811,881.36元[9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89.75%至106,699,548.54元[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资产总额为28.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6%[32] - 货币资金减少至3.1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24.35%至11.11%,主要因公司购入理财产品[99] - 应收账款增至4.8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50%至17.09%[9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至5.97亿元,本期购买金额达23.30亿元[105] - 短期借款减少至9504.1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76%至3.33%[99] -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至7117.5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0.23%至2.49%[99] - 在建工程增至589.9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0.20%至0.21%[99] - 合同负债减少至7817.0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03%至2.74%[99] - 长期借款减少至3048.3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37%至1.07%[99] - 报告期投资额3133.48万元,较上年同期3.77亿元下降91.69%[10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为30091.35万元[6] 业务线表现:海底数据中心(UDC) - 海底数据中心(UDC)业务存在因海洋环境导致工期延后的风险[5] - 公司联合央企运营商、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三方IDC公司等合作伙伴开展UDC业务[5] - 海底数据中心(UDC)系统解决方案利用海水进行热交换散热,显著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19] - 公司海底数据中心业务正式进入商用阶段[48] - 海底数据中心样机单舱PUE低至1.076,WUE为零[53][56] - 服务器设备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56] - 单千瓦TCO比同等规模陆地数据中心低15%-20%[56] - 项目千兆端口带宽为939 Mbps,平均丢包率在0-0.0015%之间[57] - UDC样机PUE值低至1.076[65] - 海底数据中心(UDC)申请发明专利21件,获授权3件[71] - 与海南省国资委等签署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协议[71] - 与中国电信等三家客户签订正式商用订单协议[71] - 公司推动海底数据中心与海上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融合[156] - 2021年7月28日机构调研关注海底数据中心研发进展及PUE水平[158] - 2021年11月8日机构调研关注海底数据中心技术壁垒和商业模式[160] - 2021年11月29日机构调研关注UDC订单情况及海底观测网业务进展[160] 业务线表现:智能航海与船舶 - 公司智能航海业务覆盖30海里小目标探测雷达[50] - 新签订单实现同比增长,智能航海业务订单实现较大增长[60] - 智能航海业务在内河船领域实现试装并获招商长航订单[66] - 小目标探测雷达(STTD)可探测RCS≥0.1m²、高度≥1m的极小目标,作用距离达300公里以上[19] - 载人常压潜水系统(ADS)保证潜水员48小时极限生存时间,具有卓越抗流能力和高精度作业能力[19] 业务线表现:海洋观探测 - 公司通过"岸基雷达系统+海面无人艇巡逻+海底观监测网"实现海域安保[5] - 公司高频地波雷达最远探测范围达200海里[50] - 公司基于南海立体观测网组建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50] - 高频地波雷达利用3~30MHz短波实现超视距探测,作用距离超过300公里[19] - 海底接驳系统(SFN)可为水下设备提供长时间不间断供电及通信信道,实现实时性大范围原位监测[19] - 地波雷达海流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5] - 海洋测绘产品线业绩同比倍增[67] - 地波雷达支持海洋局系统和科研院所站点25个[67] - 中标某测量设备采购项目金额约2000万元[70] - 海洋传感器维保中心切入约40亿存量市场[69] 子公司表现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16]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16] - 上海海兰劳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全资子公司[16] - 劳雷海洋系统有限公司为上海海兰劳雷全资子公司[16] - 江苏途索海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19] - 武汉海兰鲸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19] - 浙江海兰信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股子公司[19] - 三亚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浙江海兰信参股子公司[19] - 海南数字丝路科技有限公司为海兰云控股子公司[19] - 子公司劳雷产业为海洋调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50] - 子公司欧特海洋拥有载人常压潜水系统等深海装备技术[50] - 子公司香港劳雷海洋系统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5亿元,净利润2819万元[152] - 子公司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71万元,净利润2882万元[152] - 子公司香港海兰船舶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8亿元,净利润1083万元[152] - 子公司武汉海兰鲸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1万元,净利润1232万元[152] - 报告期内现金收购武汉海兰鲸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540万元,净利润1232万元[15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构建海洋立体科技能力服务海洋强国战略[157] - 全球服务器市场2021年出货量1353.9万台同比增长6.9%[45] - 全球服务器市场2021年销售额992.2亿美元同比增长6.4%[45] - 中国服务器市场2021年销售额25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45] - 海底数据中心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八分之一[45]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申万秋[25] - 公司聘请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2号赛特广场五层[29] - 公司聘请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中信证券大厦21层[29] - 保荐代表人杨萌、朱烨辛持续督导期间为2021年2月8日至2023年12月31日[29] - 公司董事会秘书杨晔,联系电话010-59738832,电子信箱yangy@highlander.com.cn[26] - 国资股东海南海钢以5.06%持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74]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为独立董事[164]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监事[164]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9.30%[170]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0.20%[170]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0.98%[170] - 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9.21%[170]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2.14%[171] - 2021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8.52%[171] - 2021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7.10%[171] - 公司2021年董事监事及高管变动涉及7人离任,包括董事仓梓剑和监事会主席罗茁等[175][177] - 2021年3月新聘任总经理陈炜、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董中新及副总经理徐坦[176] - 2022年2月新聘任副总经理李常伟及杨晔,杨晔于2022年3月兼任董事会秘书[176] - 公司2021年共召开董事会会议20次[199][200] 高管与董事背景 - 董事长申万秋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78] - 总经理陈炜毕业于德国基尔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79] - 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董中新拥有近20年投融资管理和基金管理经验[186] - 公司副总经理徐坦负责海底数据中心业务研发与市场拓展 推动样机测试到工程化商业化应用[187] - 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工程师李常伟参与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9] - 李常伟拥有11项发明专利并获得6项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89] - 公司独立董事唐军武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学位[182] - 唐军武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182] - 公司监事会主席杨海琳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北京大学博士后[183]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李振宇2005年至2017年就职于4家科技公司[185] - 公司董事卢耀祖1996年获国家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80] - 公司独立董事李焰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81] 高管与董事薪酬及持股 - 董事长申万秋期末持股数为86,192,091股[171] - 副总经理徐坦持有公司股份171,800股,报告期内增持20,928股,权益分派及回购注销后总持股269,445股[173] - 离任董事会秘书葛井波持有31,182股,权益分派及回购注销后持股41,861股[175] - 离任副总经理杨政持有736,300股,报告期内减持至0股[17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持股变动总额涉及77,929,473股,其中增持20,928股,减持28,730,696股[17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474.56万元[194][196] - 总经理陈炜税前报酬最高为63.59万元[194] - 董事长申万秋税前报酬为50.06万元[194]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董中新税前报酬为57.33万元[194] - 副总经理兼技术总工程师李常伟税前报酬为48.03万元[194]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杨晔税前报酬为34.87万元[194] - 离任副总经理覃善兴税前报酬为50.31万元[194] - 离任总经理助理姜楠税前报酬为52.23万元[196] - 离任董事会秘书葛井波税前报酬为38.43万元[196] - 独立董事李焰和唐军武税前报酬均为6.32万元[194] 董事参会情况 - 董事申万秋本报告期参加董事会20次,其中现场出席14次,通讯方式参加6次[200] - 董事陈炜本报告期参加董事会19次,其中现场出席13次,通讯方式参加6次[200] - 董事仓梓剑本报告期参加董事会13次,全部以通讯方式参加[200] - 董事李焰本报告期参加董事会20次,全部以通讯方式参加[200] - 董事唐军武本报告期参加董事会20次,全部以通讯方式参加[200] - 董事申万秋出席股东大会7次[200] - 董事陈炜出席股东大会6次[200] - 董事仓梓剑出席股东大会6次[200] - 董事卢耀祖本报告期参加董事会7次,全部以通讯方式参加[200]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7.30亿元,本期使用9993.96万元,尚未使用金额6.30亿元[110]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7.3亿元人民币[114] - 本报告期投入金额为9993.96万元人民币[114] - 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9993.96万元人民币[114]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投资进度达100%[114] - 三个主要投资项目(智能船舶系统、海洋传感器平台、智慧海洋技术中心)本期投入金额均为0元[114] - 使用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16][121] - 使用1.1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131][135] - 募集资金净额为7.213亿元人民币[142] - 智能船舶系统项目因新冠疫情导致进度延后[114]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实施地点由深圳变更为三亚[116]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6]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0年5月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C座1902室变更为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7号院10号楼501室[25] - 公司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7号院10号楼,邮政编码100095[25]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0065,股票简称为海兰信[25] - 公司电子信箱HLX@highlander.com.cn[25]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http://www.highlander.com.cn[2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318,527,529.47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2.22%[84] 其他重要内容 - 商誉主要为并购上海海兰劳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形成[6]
海兰信(30006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