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投资情况 - 报告期投资额为15.97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6.66亿元,变动幅度为139.7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初数为4997.74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2.12万元,本期购买金额为6.60亿元,本期出售金额为3.10亿元,期末数为4.00亿元[1]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为3530.56万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 - 3530.56万元,期末数为0元[1]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数为764.70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181.98万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78.20万元,期末数为760.92万元[1] - 金融负债期初数为141.6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55.28万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43.32万元,本期出售金额为141.62万元,期末数为88.05万元[1] - 境内外股票重庆钢铁最初投资成本为789.01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186.60万元,报告期损益为 - 186.60万元,期末账面价值为578.10万元[6] - 境内外股票*ST海核最初投资成本为178.20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62万元,报告期损益为4.62万元,期末账面价值为182.83万元[6] - 金融资产投资合计最初投资成本为967.2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181.98万元,报告期损益为 - 181.98万元,期末账面价值为760.92万元[6] 受限资产情况 - 货币资金期末账面价值为2.96亿元,受限原因主要为因诉讼受限的银行存款、保证金、保函保证金等限制使用资金[3] - 应收票据期末账面价值为12.36亿元,受限原因主要为票据质押,拆票质押给银行作为拆票保证金开具银行承兑汇票[3] 套期保值业务情况 - 远期结售汇初始投资金额141.6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22.27万元,期末金额88.05万元,占净资产比例0.01%[10] - 远期锁汇初始投资金额24.23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万元,期末金额24.23万元,占净资产比例0.00%[10] - 报告期内套期保值业务合计初始投资165.85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22.27万元,期末金额112.28万元,占净资产比例0.01%[10] - 报告期套期保值实际收益为 - 509.536515万元,未达预期效果[10] - 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10]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存在市场、交易违约、法律和其他风险[10] - 公司采取明确交易原则、制度保障等八项风险控制措施[10] - 衍生品公允价值分析采用主办银行的远期外汇合约牌价[12] - 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为2022年4月22日[1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13] 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以1,931,370,032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8] 子公司净利润变动情况 - 大连华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80,738,560.21元,因汇率变动汇兑收益增加[35] - 大连华锐重工铸业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37,454,883.97元,因营业收入和毛利增加[35] - 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1,049,483.29元,因研发投入和费用增加[35] -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46,492,957.59元,因营业收入和毛利增加[35] - 大连华锐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16,959,648.4元,因毛利率增加[35] - 大连华锐重工焦炉车辆设备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16,603,010.8元,因营业收入和毛利增加[35] - 大连华锐特种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73,839,412.34元,因冲回信用减值损失[35] 公司发展规划 - 至2025年,公司创新与竞争能力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初步完成向现代化制造与综合性服务企业转型[40] - “十四五”期间,公司聚焦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推进经营向“产业链 + 生态圈”转变[39] - “十四五”确定“12366”规划思路,包括1个定位、2大导向、3商新重工、6大板块、6项重点任务[41] 2023年经营目标 - 2023年新增有效市场信息350亿元以上,新增风电订货36亿元以上,智能化订货8亿元以上,本地市场订货9亿元以上[42] - 2023年新增总承包订货25亿元以上,出口订货4.25亿美元以上,后服务订货30亿元以上,新产品订货20.2亿元[44] - 重点产品成本降低5%以上,综合中标率提升5个百分点[42] - 重点合同边贡提高3%以上,压缩外采外协配套件和厂内自制品库存10%以上,通用物资库存资金占用减少10%以上[46] - 应收账款销号率40%以上、逾期率同比降低5个百分点,两年以上长账龄回款占比25%以内,经营单位同口径压缩贷款5%以上[46] - 化解存量项目风险5000万以上,强制诉讼回款2600万元以上,新增风险项目金额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47] - 实现顾客满意度97分以上,质量竞争力指数86以上[48] - 确保MOM、ERP、PDM等重点系统年底前完成试点建设和升级开发,智慧厂区、车间无纸化全公司推广[52] - 确保12个智能制造项目投产运行,建成1到2个智能化示范车间[52] - 2023年公司投资35亿元进行产业布局,投产后新增产能近40亿元[54] 2023年研发及人才目标 - 6月末前完成智能化研发体系优化,策划实施15项提升型攻关课题[53] - 聚焦新兴领域完成3项以上拓展型产品开发,突破一批“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53] - 引入高学历人才70人以上,技术技能人才占比提升1.31个百分点[53] - 5月末前形成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方案[53] 公司面临的风险 - 装备制造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大,2023年全球经济预计放缓[54] - 钢铁及焦化行业部分传统产品可能下行或萎缩,影响公司经营规模[55] - 公司目前订货集中在传统优势产品单机小批量,新产品等发展滞后[58] - 公司面临订货模式、新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风险[103] 公司应对策略 -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全流程生产管理体系,平衡产能[59] - 加快建设“第二成长曲线”,推进后服务市场拓展[60] - 2023年公司将强化质量管理,构建新型质量管理体系[104] - 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落实“三留人”策略完善薪酬体系激励核心骨干[105] - 公司强化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105] - 公司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制定创建专项行动方案,提高品牌管理运营能力[105] - 公司聚焦细分市场,拓展海内外设备成套总包市场,提升“弱势产品”竞争力[108] - 公司健全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开展风险培训和专项梳理,利用奖惩机制防范新增风险[10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2204,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80] - 2008 - 2018年公司多次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多领域[83][86][89] - 2008年1月16日公司社会公众股上市,控股股东为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2月27日变更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5月该公司更名为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83][89] - 2011年公司向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1,519.3341万股股份[89] - 公司聘请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刘艳、高原[90] 2022年财务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03.57亿元,较2021年增长13.71%[91]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元,较2021年增长149.74%[91]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23.98万元,较2021年下降97.60%[91] - 2022年末总资产为216.74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9.78%[94]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6.68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63%[94] - 2022年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为16.22%,较年初增加0.97%[96] - 2022年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为29.39%,较年初增加3.09%[96] - 2022年合同负债占总资产比例为31.30%,较年初增加2.63%[96] - 2022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1.53亿元、27.60亿元、25.37亿元、29.08亿元[132] - 2022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987.14万元、9474.89万元、7052.21万元、5303.12万元[132] - 2022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3411.04万元、7070.96万元、5728.32万元、3344.57万元[132] - 2022年各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1.22亿元、 - 3.45亿元、1.32亿元、3.70亿元[132]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109.67万元,2021年为1102.95万元,2020年为 - 524.95万元[133]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30,330,058.50元、60,272,170.63元、63,903,824.82元[136]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2,591,963.60元[136] - 债务重组损益分别为481,348.96元、1,249,724.11元[136]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为 - 3,443,979.23元[136] -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分别为 - 7,467,897.46元、2,702,687.23元、 - 1,357,839.32元[136]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分别为35,104,957.41元、32,951,327.28元、12,956,103.58元[136]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分别为57,138,212.87元、 - 40,183,699.52元、 - 40,607,949.23元[136]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分别为 - 8,590,721.45元、4,279,475.38元、 - 15,160,358.80元[136] - 所得税影响额分别为15,362,636.80元、13,201,496.92元、2,244,087.68元[136]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分别为504,073.59元、747,335.27元、3,368,562.70元[136]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7.2284111743亿元,较2021年的6.4027416635亿元增长12.9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98%,较2021年的7.03%下降0.05%[174]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05.9851274697亿元,同比增长2.37%;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05.6327290339亿元,同比增长18.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23.984358万元,同比下降97.60%[177]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1444617998亿元,同比增长1439.64%;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4364344411亿元,同比增长288.6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2919726413亿元[177]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0995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6214.127923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80872077亿元[177]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2340425985亿元,较2021年的7.0596217127亿元下降82.52%[177] 公司治理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2次临时股东大会,均有律师见证并记录[113]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不少于3名,报告期内召开16次董事会[113]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5名,其中职工监事2名,报告期内召开6次监事会[113] - 公司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监督检查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114] - 公司指定《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为法定信息披露媒体[114] - 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相对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完全独立,具有独立完整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117]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4.33%,于2月10日召开[120]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3.11%,于5月20日召开[120]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3.05%,于10月18日召开[123] - 孟伟、田长军、陆朝昌等多位董事、高管任期起始与终止日期明确,且期初、
大连重工(002204)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