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76.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9%[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0%[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91%[3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84%,同比增加0.47个百分点[36] - 总资产为65.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9%[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5%[36]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0.39亿元人民币,但净利润环比下降较大[41][4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76.82亿元,同比增长13.79%[66][6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1亿元,同比增加5,303.10万元[6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9亿元,同比增加3.98亿元[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3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4.91%[9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44亿元,同比扩大323.69%[91] - 货币资金增至23.18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5.49%[96] - 应收账款降至19.68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0.13%[96] - 存货增至8.31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73%[96] - 在建工程增至1.751亿元,同比增长237.58%[9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10%,同比微增0.04个百分点[9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2.1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2.71%[91]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营业成本总额同比增长16.00%至65.65亿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87.87%达57.69亿元[74][75]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7.83%,金额增加8.73亿元[74][75] - 人工工资成本同比增长6.61%至3.97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6.05%[74][75]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2.77%至614.95万元,主要受汇率变动影响[8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90%至3.15亿元[8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92%至3683.89万元[86]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7.15%至2.39亿元[86] 业务线表现 - 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全贴合产品是公司营业利润主要来源[25] - 电子元器件行业收入75.9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8.90%,同比增长14.35%[68] - 全贴合产品销售收入69.70亿元,同比增加8.71亿元,销量增长7.28%[71] - ITO导电玻璃与TFT-LCD产品销售收入2.59亿元,同比增加4,493.61万元[71] - 显示材料销售量1,151.37万片,同比增长38.26%[72] - 触控器件销售量1,633.32万块,同比增长8.37%[72] - 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位居行业前列[58] - 自主开发AOFT结构触摸屏2021年量产[6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超硬AR镀膜、AOFT结构、金属网格不可见结构等新产品新技术[26] - 公司研发Mini LED新产品培育新业务增长点[26]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312人,同比增长15.56%[89] - 研发投入金额达3.147亿元,同比增长14.90%[90] - 公司2022年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开发低电阻、膜厚均匀性更好的ITO导电玻璃新产品及柔性CF、柔性TFT-Array、彩色电子纸显示屏产品[137] - 公司持续优化SFM结构、OGM结构、AOFT结构中大尺寸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量产工艺,提升良品率和生产效率[137] - 公司持续开发超硬AR镀膜、金属网格不可见结构电容式触摸屏等新产品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137][139] - 公司SFM结构产品良品率2021年大幅提升但与OGM良品率存在一定差距[147] - 2022年持续研发Mini LED/彩色电子纸显示等新产品以实现量产[149] 市场与竞争环境 - 2022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和汽车最终消费需求受疫情及芯片短缺不利影响[25] - 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面临On Cell/In Cell嵌入式结构竞争压力加剧[25]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扩散及原材料供应短缺造成产业链供应失衡[25] - 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2.46亿台,同比增长19.4%[64] - 2021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2.46亿台同比增长19.4%[132] - 2022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预计2.38亿台同比下降3.3%[132] - 车载触摸屏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55] - 车载触摸屏向大屏化、多屏化发展,双联屏和3D曲面屏需求快速增长[131] - Mini LED背光应用逐步增加但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高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等领域[136] - 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生产成本下降带动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生产成本仍较高且以高端应用为主[136] - LTPS TFT占据智能手机主流地位,应用向车载和高端笔记本电脑拓展,氧化物半导体TFT占据中高端笔记本电脑显示主流地位[136] - 显示面板厂商加大On-Cell、In-cell结构触控显示屏对笔记本电脑和汽车市场的推广力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143][147] - 新型显示面板如LTPS TFT、氧化物半导体TFT、AMOLED性价比优势提升,逐步蚕食公司G2.5非晶硅TFT-LCD面板产品市场[148]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扩散及芯片等原材料供应短缺造成产业链供应失衡,对全球笔记本电脑和汽车最终消费需求带来不利影响[143] 运营与生产管理 - 公司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以降低生产成本[26] - 公司加强风险物料供应链管理保障正常生产交付[26] - 公司加大车载、医疗、工控等专业应用市场推广力度[26] - 公司优化配置并适度扩充车载触摸屏产能[26] - 2022年公司将通过自动化改造和工艺优化提升触摸屏生产效率和良品率[149] - 2022年持续优化SFM结构和AOFT结构电容式触摸屏工艺以提升良品率[149] - 加快超硬AR镀膜和3A光学功能膜层技术开发并实现量产能力[149] - 推广一体黑结构/双联屏/3D曲面贴合技术在高端笔电和车载触摸屏应用[149] 地区表现 -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销售收入69.10亿元,同比增长14.19%,毛利率下降3.05%[68] 子公司表现 - 重庆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4亿元,净利润4.01亿元[121] - 莱宝科技(香港)实业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5亿元,净利润842.99万元[121] - 浙江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42.78亿元,净利润为2513.91万元[123] - 成都莱宝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30亿元,净亏损399.98万元[123][128] - 莱宝科技(香港)总资产增加2.91亿元,销售收入增加3.62亿元,净利润减少960.12万元[125] - 重庆莱宝科技营业收入增加8.04亿元,净利润增加3928.46万元[126] - 浙江莱宝科技营业收入增加3408.59万元,净利润增加893.33万元[128] - 成都莱宝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9月新设立,中尺寸TFT-LCM项目处于建设期[124][128] 投资与产能扩张 - 公司投资2.5亿元设立成都全资子公司建设中尺寸液晶显示模组项目[78] - 小尺寸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项目投资完成100%,累计投入金额6700万元[111] - 中尺寸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项目投资完成100%,累计投入金额7800万元,实现效益4014.936万元[111] - 新型显示面板研发试验中心项目投资进度20.93%,累计投入金额5226.22万元[111] - 新型显示面板研发试验中心项目本报告期投入金额3215.68万元[111] - 公司用自筹资金359,292,334.76元对募集资金项目进行先期投入[114] - 小尺寸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项目结余募集资金419,889.18元[114] - 新型显示面板研发试验中心项目变更后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2497.022万元[115] - 新型显示面板研发试验中心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0元[115] 财务风险与汇率 - 第四季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导致汇兑损失超过3300万元人民币[45] - 2021年出口销售占比较大,面临汇率变动风险[27] - 公司出口贸易以美元结算面临汇率变动风险[150] - 2022年公司出口销售占比较大可能增加汇兑损益[150] - 公司将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降低汇兑损失风险[150] 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302.08万元[47] - 政府补助收入3999.07万元[4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15.5万元[47] - 其他营业外收入211.99万元[47] - 所得税影响额533.39万元[47]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73.54万元[4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719.35万元[49]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86.66%,总额达66.58亿元,第一大客户占比46.77%[79][8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2.96%,总额达47.99亿元,第一大供应商占比38.19%[83][85] 金融资产与衍生品投资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购买金额为3423万元[99]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为1.25亿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25亿元[99]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5040.53万元,期末数为3185.07万元,减少1855.46万元[99] - 金融资产小计期末数为3423万元,较期初减少9076.93万元[99] - 衍生品投资初始投资金额合计为1914.95万元,报告期实际损益为415.5万元[104][106] - 美元远期合约共三笔,分别实现收益117.9万元、142.4万元和155.2万元[104] - 报告期公司未进行证券投资[103] 募集资金使用 - 2013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69970.22万元[108] - 本期使用募集资金3215.68万元,累计使用150226.22万元[108]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19744万元,存放于专户[108] 公司治理与独立性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证监会规定无重大差异[168] - 公司业务财务机构完全独立于控股股东[168] - 公司设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167] - 公司指定巨潮资讯网为法定信息披露平台[167] - 公司董事会包含四名独立董事占全体董事三分之一[162] 股东回报 - 公司拟以总股本705,816,16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11] 管理层与关键人员 - 公司负责人臧卫东、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梁新辉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郑延昕声明保证年度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10]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期末持股数为2,184,629股[173] - 总经理李绍宗期末持股934,945股[171] - 副总经理王士敏期末持股754,119股[173] - 副总经理刘金利期末持股335,353股[173] - 副总经理杜小华期末持股138,412股[173] - 新任副总经理乐卫文通过增持获得8,400股[173] - 董事会秘书王行村期末持股12,000股[171] - 监事聂鹏期末持股1,400股[173] - 2021年8月26日新聘任三位副总经理[175] - 报告期内无董事、监事离任及高级管理人员解聘情况[173] - 公司董事李绍宗自2007年3月起担任总经理[182] - 公司财务总监梁新辉自2008年3月任职并自2013年4月起兼任副总经理[183] - 公司董事会秘书王行村自2014年8月任职并自2014年9月起担任董事[183] - 独立董事熊楚熊曾任深圳大学会计学教授并于2016年5月加入公司[184] - 独立董事邹雪城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并于2019年4月加入公司[185] - 独立董事蒋大兴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并于2016年5月加入公司[187] - 独立董事杜文君曾任国泰君安证券收购兼并部董事总经理并于2016年5月加入公司[188] - 监事会主席钟荣苹自2010年4月任职并担任质量管理中心总监[188] - 董事赖德明现任深圳市天健集团经营管理部总经理并于2013年4月加入公司[181] - 董事刘丽梅现任深圳市天健集团董事会秘书并于2019年4月加入公司[181] 董事及高管薪酬 - 公司支付独立董事年度津贴为12万元含税[200]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度报酬情况见下表[200] - 监事聂鹏在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经理任上领取报酬津贴[195] - 监事龚克在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总监任上领取报酬津贴[195] - 独立董事蒋大兴在南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均领取报酬津贴[196] - 独立董事邹雪城在江苏大港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均领取报酬津贴[199] - 董事徐会军在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任党委书记及副院长并领取报酬津贴[195] - 董事陈磊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本运营部副主任任上领取报酬津贴[195] - 董事赖德明在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监任上领取报酬津贴[195] - 董事刘丽梅在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任上领取报酬津贴[195] 投资者关系与沟通 - 2021年共接待机构调研9次主要讨论生产经营情况[152][154] - 调研机构包括太平洋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152][154] - 公司2021年共举行六次机构实地调研活动涉及海富通基金等15家投资机构[156] - 公司通过腾讯会议形式与中银基金等机构进行两次生产经营情况交流[156] - 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0.96%[169]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0.45%[169] -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编号分别为2021-015和2021-036[169] 财务数据真实性质疑 - 独立董事蒋大兴对公司2021年年报中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存货盘点、利润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异议[8][10]
莱宝高科(002106)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