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 - 营业收入为1340.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6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6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0.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13%[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0.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42%[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07%,同比增长12.67个百分点[21] - 总资产为147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18.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44%[21] - 营业收入1340.34亿元,同比增长67.65%[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14亿元,同比增长292.64%[45][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0.44亿元,同比增长46.42%[4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07%,同比提高12.67个百分点[46]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大幅增长62.68%至53.21亿元[6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6.42%至150.44亿元[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激增542.69%至35.76亿元[6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69.51%至783.31亿元[63] 成本和费用(同比) - 原材料成本665.5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7.98%,同比增加4.04个百分点[5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7.70%至2.13亿元人民币,主要因职工薪酬升高[5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3.13%至13.00亿元人民币,主要因职工薪酬升高[57]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37%至22.58亿元人民币[5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89%至6.53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研发人员人工成本增加[5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电工钢产品包括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系列,应用于变压器、新能源汽车及工业电机等领域[32] - 三大战略产品产量合计568万吨,占钢材产量26%,利润贡献约40%[36] - 八类重点产品产量947万吨,重点与战略产品合计占钢材产量68%,利润贡献约85%[36] - 电工钢产量150万吨,高端产品占比48%[36] - 0.20mm及以下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74%,市场占有率60%[37] -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54.7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新能源汽车用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31%[37] - 汽车板产量355万吨,同比增长5%,镀锌、高强、外板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20%、14%[37] - 锌铝镁镀层产品全年订货量突破12万吨,同比增长93%[37] - 镀锡(铬)板产量63万吨,同比增长8%,产能利用率达120%[38] - 易开盖、奶粉铁、两片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38] - 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产量150.1万吨,同比降低2.7%,其中高牌号无取向产量54.7万吨,同比增长28%[46] - 京唐公司钢产量1522.9万吨,同比增长35%,材产量1433.3万吨,同比增长41.6%[46] - 热轧产品收入556.79亿元,同比增长73.23%,毛利率11.75%[47][49] - 冷轧产品收入565.93亿元,同比增长72.60%,毛利率10.50%[47][49]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496.33亿元,同比增长90.17%,毛利率12.51%[47][51] 子公司及参股公司财务表现 - 主要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总资产842.08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825.4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2.84亿元人民币[82] - 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净利润10.83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138.57亿元人民币[82] -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净利润1.64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125.54亿元人民币[82] - 北京首钢钢贸投资管理净利润19.25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9.69亿元人民币[82] - 迁安中化煤化工参股公司净利润2.93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62.96亿元人民币[83] - 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参股公司净利润5852.71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109.31亿元人民币[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两强三优"工程及高端产品开发[85] - 2022年钢铁行业预计受碳排放政策约束,但电力、汽车等行业需求将保持增长[84] - 迁钢公司2022年计划铁产量795万吨同比降低0.6%钢产量849万吨同比持平材产量820万吨同比降低0.2%[86] - 京唐公司2022年计划铁产量1380万吨同比降低0.8%钢产量1500万吨同比降低1.5%材产量1400万吨同比降低2.3%[86] - 智新电磁2022年计划电工钢产量164万吨同比增长9.3%其中无取向145万吨同比增长14.9%取向19万吨同比降低1.6%[86] - 冷轧公司2022年计划冷轧板材产量195万吨同比降低3.8%其中连退板93万吨同比降低9.2%镀锌板92万吨同比降低0.1%冷硬卷10万吨同比增长2.1%[86]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预算1214亿元同比减少126亿元降低9.4%其中母公司428亿元降低5.1%京唐公司730亿元降低11.6%智新电磁145亿元增长4.6%冷轧公司115亿元降低8.4%钢贸公司8.2亿元降低15.4%[86] - 公司2022年资金收入预算1732.64亿元其中经营收入1390.78亿元投资收入0.93亿元筹资收入340.93亿元[86] - 公司2022年资金支出预算1715.31亿元其中生产支出1249.7亿元投资支出50.14亿元筹资支出415.47亿元[86] - 公司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预算43.64亿元其中迁钢公司6.98亿元京唐公司23.89亿元智新电磁8.74亿元冷轧公司0.58亿元新能源1.95亿元钢贸公司1.5亿元[86] - 钢铁行业面临产量双控政策风险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保持高位推高生产成本[87] - 公司存在与首钢集团及其关联方的同业竞争风险[88]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53亿元,占营业收入3.97%[34]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6.48%至2295人[60] - 热轧产品厚度预测误差控制在±2μm以内[60] - 高炉球团矿入炉比例提升至≥50%[60] - 吨铁能耗降低5kgce以上[6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保持0%[61] 关联交易与客户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147.04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0.97%[5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5.21%[55]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870.83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70.24%[5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7.20%[55]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为最大供应商,采购额为632.06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50.98%[55] - 客户A为最大客户,销售额为43.47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24%[55] - 公司与首钢集团等关联方发生日常关联采购交易总额632.0571亿元[194] - 公司与首钢集团等关联方发生日常关联销售交易总额434.662亿元[194] - 公司与其他关联方发生日常关联采购交易总额208.0084亿元[194] - 公司与其他关联方发生日常关联销售交易总额50.3629亿元[194] - 公司报告期日常关联交易实际发生总额9338.946亿元,未超股东大会批准额度9491.815亿元[194] 资产与投资活动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26.49亿元,较期初27.62亿元减少1.1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34.59万元计入权益[67]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数40.15亿元,较期初45.33亿元减少5.18亿元[67] - 资产受限总额27.79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受限17.48亿元,应收票据质押10.31亿元[68][69] - 报告期投资额34.01亿元,较上年同期56.50亿元下降39.81%[70] - 新能源汽车电工钢项目累计投入15.23亿元,项目进度86.97%,预计收益4.37亿元[71] - 京唐二期工程累计投入232.79亿元,项目进度98%,实现收益21.46亿元[71] - 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8.23亿元,净额7.94亿元已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75][76] - 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际投入7.95亿元,投资进度100%[77] - 公司未出售重大资产或重大股权[80][81]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79] 公司治理与股东情况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于2022年4月27日发布[3] - 公司2021年不进行现金分配也不实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8] - 公司正在推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8] - 公司持有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70.2806%股权[16] - 公司持有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82.7688%股权[16] - 公司持有北京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5.9184%股权[16] - 公司持有北京首钢钢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1%股权[16] - 公司持有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70.1823%股权[16]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0959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8] - 公司聘请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机构签字会计师为钱斌和刘一维[19]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72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25] - 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10.33亿吨,同比下降3.0%[31] - 公司于2021年3月19日举办2020年度暨2021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对投资者问题进行解答[92] - 公司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互动平台披露2020年度暨2021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详细情况[92] - 公司于2021年7月8日接待24家机构投资者现场调研,并于7月12日在互动平台披露详细情况[92] - 公司于2021年8月3日举办机构投资者电话沟通会,就股权激励计划进行说明,并于8月5日在互动平台披露[92] - 公司于2021年8月20日举办2021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并于8月23日在互动平台披露详细情况[92] - 公司于2021年9月13日举办机构投资者电话沟通会,就发股购买资产情况进行说明,并于9月14日在互动平台披露[92] - 公司于2021年11月1日举办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并于11月2日在互动平台披露详细情况[93] - 公司于2021年12月8日举办机构投资者电话沟通会,并于12月13日在互动平台披露详细情况[93] - 公司于2021年12月15日与交银施罗德基金进行电话沟通,并于12月16日在互动平台披露[93] - 公司共有内部控制制度504项,其中公司制订施行制度491项,转发政府及监管机构制度13项[97] - 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7.05%[101] - 2021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5.19%[101] - 2021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81.93%[101] - 董事刘建辉期末持股290,000股因被授予限制性股票[102] - 董事邱银富期末持股290,000股因被授予限制性股票[102] - 首钢股份为首钢集团所属14家钢铁板块标的企业提供管理服务[99] - 首钢集团承诺在36个月内完成相关优质资产注入首钢股份[100] - 公司业务系统独立拥有完整采购生产营销及经营管理体系[98] - 公司财务独立设有独立财务管理部门及完整核算体系[98] - 公司资产独立拥有独立于控股股东的生产系统及配套设施[98] - 多名高管被授予限制性股票,总计2,146,000股[103] - 监事会主席邵文策因工作变动于2021年8月17日离任[105] - 独立董事杨贵鹏因个人原因于2021年12月20日离任[105] - 职工代表监事陈小伟因个人原因于2021年7月7日离任[105] - 职工代表监事郭玉明因个人原因于2021年7月7日离任[105] - 独立董事尹田因任期届满于2022年1月6日离任[104] - 副总经理彭开玉被授予261,000股限制性股票[103] - 副总经理李明被授予261,000股限制性股票[103] - 总会计师李百征被授予261,000股限制性股票[103] - 副总经理孙茂林被授予261,000股限制性股票[103] - 公司董事邱银富现任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109] - 公司董事吴东鹰现任中国宝武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及经济与规划研究院院长[110] - 独立董事尹田于2016年1月7日任职[110] - 独立董事叶林于2017年12月26日任职[111] - 独立董事顾文贤于2021年12月20日任职[112] - 独立董事刘燊于2020年6月23日任职[112] - 独立董事彭锋于2020年6月23日任职[113] - 监事会主席孙毅现任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工作办公室主任[114] - 监事郭丽燕现任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部长[115] - 监事杨木林现任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系统优化部部长[116] - 梁望南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并担任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基金投资二部总经理等职务[117] - 崔爱民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及办公室调研室主任[118] - 屈二龙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及热轧作业部设备室钳工[118] - 刘建辉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119] - 彭开玉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120] - 李明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中心总经理等职务[121] - 李百征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兼任多家子公司董事[121] - 孙茂林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22] - 李景超现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多家子公司董事[123] - 公司董事长赵民革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0万元,在关联方获取报酬[128] - 董事邱银富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28.01万元[128] - 独立董事尹田、叶林、刘燊各获得税前报酬12万元[128][129] - 职工代表监事崔爱民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4.64万元[129] - 职工代表监事屈二龙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2.32万元[129] - 总经理刘建辉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29.98万元[129] - 副总经理彭开玉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13.17万元[129] - 副总经理李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18.58万元[129] - 总会计师李百征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14.79万元[129] - 总工程师马家骥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19.72万元[129]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12次会议,包括7次临时会议和5次七届董事会会议[130] - 董事赵民革、刘建辉、邱银富等应参加董事会12次,现场出席5次,以通讯方式参加7次,无缺席[131][132] - 审计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与年审注册会计师就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进行沟通[13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总经理薪酬及股票激励计划事项[133] - 监事会在报告期内的监督活动中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135] - 公司2021年母公司净利润为8.02亿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8020.54万元后,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为7.22亿元[142] - 公司未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因正在推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142][143] - 公司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386名员工授予6490.18万股限制性股票[144]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获授予214.6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3.25元/股[147] - 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条件以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为评价指标[149]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分红标准和比例明确清晰[141][142]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99.85%[151]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9.94%[151]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52]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52] -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52] - 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52]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54] - 公司报告期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
首钢股份(00095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