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洋丰(000902) - 2022 Q2 - 季度财报
新洋丰新洋丰(SZ:000902)2022-08-09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96.17亿元,同比增长43.44%[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增长31.57%[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31.71%[25] - 基本每股收益0.7336元/股,同比增长31.56%[25] - 稀释每股收益0.7151元/股,同比增长31.79%[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98%,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2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44%至96.17亿元,其中磷复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39%至93.76亿元,占总收入97.49%[139] - 磷肥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0.22%至17.97亿元,毛利率24.37%同比上升1.59个百分点[14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1,703.77万元,同比增长43.44%[1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050.99万元,同比增长31.57%[117]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17亿元,同比增长43.44%[134]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79.48亿元,同比增长47.76%[134] - 销售费用2.41亿元,同比增长3.73%[134]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91亿元,同比增长54.42%[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4.42%至19.91亿元,主要因预收销售货款净增加额同比上升[13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扩大125.03%至-19.77亿元,因新建项目投入资金及理财净现金流出增加[13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39.82%至-0.46亿元,上年同期因发行债券产生大额现金流入[138]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53.4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6.80%[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6.3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44%[25] - 公司总资产1,534,428.20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6.80%[1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63,514.52万元,较上年末增长8.44%[117] - 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长5.21个百分点至14.60亿元,占总资产9.52%[142]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4.60个百分点至24.65亿元,占总资产16.07%[145]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2.33个百分点至22.10亿元[142]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995.12万元,其中政府补助贡献1292.76万元[32]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134.44万元[29]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48.64万元[32] 产能与资源储备 - 磷复肥年产能约90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185万吨(含工业级15万吨)[35] - 配套年产能包括硫酸270万吨、合成氨15万吨、硝酸15万吨[35] - 磷矿石年产能90万吨[35] - 公司具有高浓度磷复肥年产能约900万吨和磷矿石年产能90万吨[97] - 公司拥有硫酸年产能270万吨 合成氨年产能15万吨和硝酸年产能15万吨 均自用[97] - 公司磷酸一铵年产能185万吨 含工业级磷酸一铵15万吨 位居全国第一[97] - 磷酸一铵年产能185万吨(全国第一),配套合成氨年产能15万吨[133] 业务运营与销售网络 - 营销网络拥有5500家一级经销商及超70000家终端零售商[38] - 公司现有营销人员近1000名 一级经销商5500多家 终端零售商超70000家[102] - 销售模式主要采用经销商层级结构:企业→经销商→零售网点→农户[96] - 销售管理体系由销售部、市场部、技术推广部、物流管理部及37个销售团队组成[96] - 市场部和技术推广部在售前售中售后提供技术服务支持[96] - 各销售团队负责产品销售、广告宣传、货款回笼、网络建设和售后服务等工作[96] 研发与技术服务体系 - 公司技术服务团队有近200名农艺师 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超50%[102][105] - 公司已建在建高标准示范田基地3156块 覆盖全国主要省区及作物品种[105] - 公司在北京总部建成先进研发实验室 配套价值近千万元检测设备[106] - 公司应用技术研究人员100多名 并引进2名高层次人才[106] - 技术服务团队包含近200名农艺师及20多所科研院所专家[128] 新产品与产能建设 - 公司建成5万吨控释肥生产线 藻源生物刺激素研发平台正单机试车[107][109] - 投资6亿元建设甘肃金昌6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首期2022年投产[124] - 荆门基地30万吨/年合成氨技改项目2022年7月试生产[132] - 磷石膏提纯装置年产能从30万吨扩产至90万吨[42] 新能源业务布局 - 新能源业务规划投资60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及1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39] - 已建成首期5万吨/年磷酸铁产能[39] - 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15万吨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117]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项目 - 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增投资12亿元[39] - 磷石膏绿色建材产业园已入驻7家下游深加工企业[42] - 公司拟投资12亿元建设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17] - 公司拟投资60亿元在江西瑞昌建设磷化工及磷矿伴生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17] 市场趋势与行业分析 - 中央财政2021-2022年三次发放种粮补贴累计600亿元[47] - 2020年国内玉米价格最高接近3000元/吨[46] - 2022年小麦国内现货价最高突破3400元/吨[46] - 经济作物亩均化肥消费金额达454-482元远超主粮作物[50] - 经济作物复合肥潜在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50] - 新型复合肥市场年复合增速预计达10%以上[50] - 蔬菜种植面积3.22亿亩果园1.90亿亩[50] - 磷酸一铵产量从2016年2334.92万吨降至2021年1242.65万吨,下降46.78%[57] - 2021年动力锂电池装机量达154.5GWh同比增长14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80GWh占比52%同比增长227%[60] - 2022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64.4GWh超过三元锂电池45.6GWh,占比达59%[60] - 磷酸铁企业开工率自2021年11月以来保持在90%以上,2022年价格居高不下[60] - 预计2025年中国磷酸铁锂需求量超200万吨,对应工业级磷酸/磷酸一铵需求超150万吨[61] - 工业级磷酸一铵价格最高突破8000元/吨,农用级转产工业级需一年建设周期[61] - 磷肥行业计划到2025年淘汰产能250万吨,控制在2000万吨P₂O₅/年以下[57] - 复合肥行业向规模化、高效化发展,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65] - 2004年至2020年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从0.58亿亩增至5.55亿亩,流转比例达承包耕地总面积37%以上[66] - 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22亿亩,果园面积达1.90亿亩,较2010年分别增长23.4%和18.8%[71] - 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年收入远高于普通农户[67][70] -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推动中高端肥料渗透率提升[71][75]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注重肥料性价比和技术服务投入产出比[67][70] - 农业规模化发展促使农户农资投入快速增长,参照欧美日等发达地区经验[70] 原材料采购与成本控制 - 复合肥原材料成本占比超80%,其中氮元素主要来自尿素和氯化铵,磷元素受磷矿石和硫磺资源制约[72] - 公司通过上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平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74] - 钾肥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因国内产能有限部分依赖进口[72] - 公司每年进口钾肥可满足一半生产需求 是行业前三中唯一具钾肥自营进口权企业[97] - 拥有钾肥进口权(复合肥销量前三甲企业中唯一)[133] - 基础化肥占复合肥成本80%以上[169] - 公司采用集中采购统一调配模式采购尿素、氯化铵、氯化钾、合成氨、硫磺、磷矿石等原材料[92] - 公司实施淡季低价储备错季采购策略以降低采购成本并保证原材料供应[92] - 公司建立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体系以增加盈利水平[197] - 公司动态管理供应商并发挥新进供应商的鲶鱼效应[197] - 公司定期开展供应商评审活动并紧抓采购质量[199] - 公司建立评价体系选择供应商并进行分级评定[199] - 公司增加直供并减少贸易商以培养战略客户[199]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 生产模式中常规产品由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及库存情况下达生产计划[93] - 非常规产品和孵化新配方由研发部门或销售部门提出需求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核算成本并下达生产计划[93] 产品组合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磷酸一铵、氯基复合肥料、硫基复合肥料、尿基复合肥料、硝基复合肥料、掺混肥料、专用配方肥料、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特种肥料和磷酸铁等13类[79] - 磷酸铁产品主要用于制造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催化剂及陶瓷等[79] 销售与市场表现 - 华北地区收入同比增长71.63%至18.11亿元,境外收入增长66.21%至9.51亿元[139] - 复合肥销量由2015年260.67万吨增长至2021年383.17万吨,累计增幅46.99%[122] - 公司市占率由2015年4.56%提升至2021年7.96%[122] - 复合肥销量年复合增长率为6.63%[122] - 新型肥料销量从2016年33.56万吨增长至2021年90.34万吨,5年增长169.23%,年复合增长率21.91%[124] - 公司为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产销量全国第一[72] 环境合规与排放数据 - 粉尘排放浓度14.84mg/m³(标准≤120mg/m³)[179] -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00.4mg/m³(标准≤200mg/m³)[179] -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6.09mg/m³(标准≤200mg/m³)[179] - COD排放浓度12.94mg/L(标准≤50mg/L)[179] - 氨氮排放浓度0.1mg/L(标准≤5mg/L)[179] - 总磷排放浓度0.19mg/L(标准≤0.5mg/L)[179] - 荆门新洋丰二氧化硫排放浓度70.56mg/m³(标准≤200mg/m³)[179] - 荆门新洋丰中磷肥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0.51mg/m³,年排放量138.72吨,未超标[183] - 宜昌新洋丰肥业二氧化硫排放浓度99.75mg/m³(限值≤200mg/m³),年排放量288.96吨[183] - 宜昌新洋丰肥业颗粒物排放浓度22.41mg/m³(限值≤120mg/m³),年排放量342.72吨[183] - 宜昌新洋丰肥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14mg/m³(限值≤240mg/m³),年排放量15.6吨[183] - 公司及10家子公司于2020-2022年取得新版排污许可证[184][187] - 公司5个新建/变更项目获环评批复,包括30万吨/年专用肥项目[188] - 公司9家子公司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189][191] - 报告期内公司无环境行政处罚记录[192] - 公司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及节能设备降低用电消耗[195] - 公司采用电子屏及线上平台公示环境信息[192] 环保政策与行业监管 - 湖北省提出磷石膏"以渣定产"政策,2022年推进全国首部磷石膏污染防治地方立法[55] - 2019-2021年开展"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业准入和环保标准持续提升[52][56] 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 - 公司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并坚持发展循环经济[199] - 公司开展节能挖潜并控制运营对环境的影响[199] - 公司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并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 子公司业绩与投资活动 - 子公司荆门新洋丰中磷肥业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约1.99亿元,总资产约26.01亿元[161] - 子公司宜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约1.02亿元,总资产约25.09亿元[161] - 报告期内新设4家子公司包括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等,对整体经营无重大影响[164] - 报告期内出售子公司江西荆丰贸易有限公司,对业绩无重大影响[164] - 公司报告期投资额同比减少100%至0元,上年同期为5000万元[146]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10亿元,实际收到募集资金净额约9.91亿元[151] - 本期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2.78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27.84%[151] - 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9.97亿元,投资进度达100.61%[152]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9.91亿元,全部用于年产30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152]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1.87亿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1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专户余额为零并完成销户[151][158]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 - 公司控股股东名称于2019年12月10日变更为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 - 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53.85%(2022年第一次)[173] - 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52.51%(2021年度)[173]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福利 - 公司注重员工福利保障和培训发展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199] - 公司开展职工慰问、爱心捐赠、贫困救助和金秋助学等公益活动[199] 公司历史与重大变更 - 公司于2014年3月17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3] - 公司名称于2014年5月8日由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13] 报告保证与备查文件 - 公司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经负责人杨才学、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杨小红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严红敏保证真实、准确、完整[4] - 报告备查文件包括载有董事长签名的半年度报告及签名盖章的财务报表[10] - 备查文件存放于公司证券事务部[10] - 报告发布日期为2022年8月10日[11] - 报告包含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责任等重要章节[7] 股利政策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