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8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5%[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5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89%[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股,同比增长257.14%[19]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5元/股,同比增长257.14%[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98%,同比增长5.52个百分点[19]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3.53亿元,第二季度20.67亿元,第三季度21.49亿元,第四季度22.40亿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季度6833万元,第二季度4426万元,第三季度1555万元,第四季度2.22亿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第一季度5299万元,第二季度2309万元,第三季度3204万元,第四季度488万元[24]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0,894.26万元,同比增长8.15%[7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14.37万元,同比增长253.58%[71] - 公司2022年总营业收入88.09亿元,同比增长8.15%[73] - 医药制造行业收入50.85亿元,占比57.72%,同比增长9.96%[73] - 原料销售业务收入14.70亿元,同比增长13.50%[73] - 制剂销售业务收入35.93亿元,同比增长8.68%[7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16,039万元,同比增长92%[71] - 财务费用791万元,同比减少93%[71] - 信用减值损失-2,090万元,同比增加31%[71] - 资产减值损失-14,823万元,同比增加55%[72] - 资产处置收益41,930万元,同比增长12,642%[72] - 营业外支出20,134万元,同比增长172%,主要因行政处罚13,300万元[72] - 医药制造毛利率60.06%,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74] - 原料销售毛利率55.52%,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74] - 制剂销售毛利率61.90%,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74] - 财务费用791万元,同比下降93.13%,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及利息支出减少[83] - 研发费用1.60亿元,同比增长92.18%,主要因研发支出费用化增加[83] - 研发投入金额为1.55亿元,同比增长2.75%[8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6%,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87] - 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2915.15万元,同比下降56.80%[87] - 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比例为18.80%,同比下降25.91个百分点[87]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50%[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一季度2.62亿元,第二季度1.85亿元,第三季度2.25亿元,第四季度4.36亿元[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0,857万元,同比增长49%[7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634万元,同比减少156%[7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48.50%[89] - 货币资金为38.4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7.84%,同比上升8.49个百分点[9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56亿元,同比减少156.15%[89] 资产和投资活动 - 总资产为138.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5.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3%[19] - 报告期投资额为3.65亿元,同比增长73.14%[93] - 公司新设立全资子公司东北制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500,000,000元人民币,持股比例100%[94] - 东北制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期投资亏损36,284.14元人民币[94] - 公司出售闲置资产给杨先生,交易价格为12,350,200元人民币,贡献净利润402.50万元,占净利润总额比例1.15%[101] - 公司出售闲置资产给北京迦南莱米特科技有限公司,交易价格为8,851,200元人民币,贡献净利润288.46万元,占净利润总额比例0.82%[101] - 主要子公司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总资产4,205,189,917.65元人民币,净资产893,056,591.90元人民币[103] - 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755,485,439.41元人民币,营业利润230,612,923.96元人民币[103] - 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净利润124,884,394.06元人民币[103]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97]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98] -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99] 非经常性损益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19亿元[26]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7267万元[26] - 2022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83.71万元[26] - 2022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71亿元[27]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37亿元[27] 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药用左卡尼汀最大生产商,产品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35] - 磷霉素系列国内品种最全且规模最大 公司为全球最大磷霉素钠生产商[36] - 盐酸小檗碱为国内首家化学全合成 规模全球最大[36]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2022年获批产品 公司为国内首家通过其原料药审批的企业[37] - 吡拉西坦国内首仿 公司为全球最大原料药生产商[37]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为2020年获批产品 公司为国内首家上市该产品的企业[38] - 齐多夫定为世界上首个获美国FDA批准的抗艾滋病药品[38] - 整肠生为国家一类新药 拥有胶囊颗粒等多种剂型规格[39] - 维生素C系列已形成口味剂型多样化系列化的大健康产品体系[40] - 公司磷霉素钠占据国内70%以上市场份额并出口国际市场[60]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吡拉西坦原料药生产商和全球主要维生素C供应商[60] - 公司是东北地区唯一国家麻精药品定点生产企业[60] - 公司卡前列甲酯为国家一类新药且为独家产品[60] 研发与产品管线 - 盐酸小檗碱片和缓释胶囊处于批准临床阶段,适应症为降脂降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53] - 左乙拉西坦片、他达拉非片等9个药品已获得注册证书,涉及神经系统、男科用药等领域[53][54] - 公司拥有354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241个(68.1%)属于国家医保品种,120个(33.9%)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品种[56] - 公司2022年有6个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获得医疗器械延续注册批件[55] - 公司拥有核酸提取试剂盒及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产品[55] - 取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左乙拉西坦片等药品注册证书 持续丰富原料制剂一体化产业链[43] 生产与产能 - 公司原料药生产基地占地91万平方米,制剂生产基地占地18万平方米,年产能达100亿单位[59] - 公司拥有10多个全产业链产品,覆盖20多个品规[59] - 公司拥有30多条制剂生产线[59] - 依托原料药MES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实时记录可追溯和共享[41] - 原料板块销售量19,993.91吨,同比增长15.37%[76] 销售模式与渠道 - 直销模式降低用户采购成本,单个顾客采购量较大,需求固定且对价格敏感度不高[46] - 分销模式通过贸易商沟通,采购量小但顾客数量巨大,分销商覆盖出口国并设当地仓库[46] - 制剂销售采用自营和代理两种模式,自营设特药和辽宁事业部,代理按区域划分十个大区[47] - 供销公司作为省级总经销商,经营五大业态,代理全国各地产品,覆盖辽宁和吉林省全境[48] - 东北大药房是辽宁省领先零售连锁企业,门店涵盖院边店、商圈店、社区店及院内药房[50] - 东北大药房通过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第三方平台及自建小程序实现线上全国覆盖[50][51] - 快批业务拥有药品总经销权,面向医药商业公司、药房及医疗机构,现款客户回款周期短[51] - 医院销售板块直接面向各级医院销售,无中间环节,同时通过公司调拨和代理商运作[5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制剂销售策略聚焦终端市场扩大纯销和提升份额[105] - 原料销售加大终端客户开发力度冲击空白市场实现客户多元化[106] - 供销公司推进高毛利和OEM品种推广提高三终端市场覆盖率[107] - 东北大药房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实现销售快速增长[107] - 公司全力推进技术降本工作加速技术降本措施应用[109] - 加速新产品和一致性评价产品市场化实现规模化生产[109] - 研发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充实管线加速成果转化[111] - 财务加强精细化管理并通过业务流程优化落实闭环管理[112] - 深化薪酬绩效考核体系突出精细化考核和差异化分配[113] - 公司全面提升合规化运行水平对标行业先进企业[110]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药品集采常态化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市场竞争加剧风险[115] - 国家医保价格谈判导致部分药品终端招标采购价格逐渐下降[116] - 能源动力价格上涨和用工成本上升压缩产品利润空间[117] - 海外业务拓展使公司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益风险[118] 公司治理与股东 - 公司2022年共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23]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4名占比超三分之一[124]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10次董事会会议[124]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1名职工监事代表[125]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8次监事会会议[125] - 公司执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激励高级管理人员[126]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1.74%[132]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1.97%[133]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5.31%[133]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要求无重大差异[130] - 公司资产、人员、财务、机构、业务保持独立[131]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 董事长郭建民期末持股3,195,000股,较期初增加1,195,000股(增幅约168.16%)[134] - 董事黄成仁期末持股3,220,100股,较期初增加1,000,000股(增幅约45.05%)[134] - 董事敖新华期末持股3,220,100股,较期初增加1,000,000股(增幅约45.05%)[134] - 董事郭启勇期末持股1,000,000股,全部为股权激励新增[134] - 董事黄智华期末持股1,000,000股,全部为股权激励新增[134] - 公司总经理周凯持有股权激励股份4,220,100股[135] - 常务副总经理孙景成持有股权激励及增持股份2,275,775股[135] - 副总经理刘琰持有股权激励及增持股份3,250,157股[135] - 副总经理季光辉持有股权激励股份444,020股[135] - 副总经理郑伟持有股权激励及增持股份1,093,700股[135] - 董事会秘书蔡洋持有股权激励股份440,837股[135] - 财务总监宋家纶持有股权激励股份320,000股[135] - 职工监事孙宏华持有公司股份3,996股[135] - 原财务总监许磊于2022年6月7日因个人原因解聘[137] - 财务总监周凯因工作调整于2022年1月17日不再兼任该职务[137] - 公司非独立董事谭兆春先生自2021年11月任职并曾担任江西方大钢铁集团财务总监[141] - 公司独立董事王国栋院士自2018年7月任职并任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42] - 公司独立董事韩德民院士自2018年7月任职并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142] - 公司独立董事商有光博士自2020年10月任职并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系副教授[143] - 公司总经理周凯先生自2019年5月任职并于2020年10月起担任非独立董事[144] -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景成先生自2021年7月任职并曾担任东北制药集团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144][145] - 公司副总经理刘琰先生自2015年12月任职并曾担任原料药生产事业部总经理兼党委书记[145] - 公司副总经理季光辉先生自2019年5月任职并曾担任207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146] - 公司财务总监宋家纶先生自2023年2月任职并曾担任公司财务副总监[147] - 公司监事会主席詹柏丹女士自2018年12月任职并现任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148] 薪酬与激励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为999.61万元[153] - 董事长郭建民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66.68万元[154] - 总经理周凯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29.55万元[154] - 常务副总经理孙景成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3.95万元[154] - 副总经理刘琰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3.34万元[154] - 副总经理季光辉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4.61万元[154] - 副总经理郑伟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5.22万元[154] - 财务总监宋家纶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3.70万元[154] - 董事会秘书蔡洋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4.95万元[154] - 职工监事孙宏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1.77万元[154] - 采用宽带薪酬体系,建立以效益和成本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机制[166][167]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总量为12,420,000股,授予价格为每股2.716元[176] - 报告期末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6.31元,较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2.716元溢价约132.4%[176] - 董事郭建民持有3,000,000股限制性股票,为高级管理人员中持股数量最高[176] - 财务总监宋家纶持有320,000股限制性股票,董事会秘书蔡洋持有100,000股[176] - 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未行使任何股票期权[176] - 公司依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考核管理办法》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评[176]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截至报告期末尚未有任何解除限售[176] 董事会与委员会运作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10次会议,审议通过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及多项重要议案[156] - 所有10名董事均100%出席董事会,无缺席或委托出席情况[157][158] - 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年度报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续聘审计机构等议案[161][162]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度薪酬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议案[162] - 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管职务调整及财务总监聘任议案[162][163] - 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通过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议案[163]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59] - 董事建议均被采纳,有效促进董事会决策科学性与客观性[160] - 监事会在监督活动中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164] - 监事会对报告期内监督事项无异议[164] 员工与人力资源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6,694人,其中母公司员工5,347人,主要子公司员工1,347人[165] - 生产人员占比61.1%(4,088人),销售人员占比15.5%(1,037人),技术人员占比17.7%(1,188人)[165]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36.4%(博士8人+硕士219人+本科2,213人),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63.6%(4,254人)[165] - 研发人员数量为758人,同比下降4.65%[85] -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1.32%,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85] - 2022年计划开展培训项目590项,建立三级四层面培训管理体系[168] - 公司无劳务外包人员及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169][165] 利润分配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总股本基数为14.34亿股[5] - 2022年现金分红总额1.434亿元,占可分配利润474,886,314.47元的30.2%[171] - 每股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股本基数1,434,316,265股[171] - 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总股本由1,347,873,265股增至1,434,316,265股[174][175] - 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18,870,225.71元,每股分红0.014元[169] 内部控制 - 公司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179] - 公司
东北制药(000597)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