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光电气(68877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国光电气国光电气(SH:688776)2022-03-14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32.41%[35][38]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90,354,264.48元,同比增长32.41%[5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72.80%[3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4,859,410.41元,同比增长72.80%[50] - 公司2021年度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64,859,410.41元[7] - 营业利润达190,051,976.16元,同比增长67.87%[50]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最高,达200,668,352.83元[42]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395,127.91元[42] - 基本每股收益2.56元同比增长56.10%[3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25,603,211.93元,同比增长9.29%[5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34%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38] - 研发投入总额为2560.32万元,同比增长9.29%[15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34%,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15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134.23万元同比增长37.1%[173]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3.51万元同比增长34.8%[175] - 政府补助金额为13,514,446.45元[4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770,393.28元[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核工业领域产品收入同比增长90.11%[38] - 微波器件领域收入同比增长20.77%[38] - 公司行波管产品覆盖L波段至Ka波段,共计型号数十余个[61] - 公司磁控管产品频率覆盖S波段至Ka波段,脉冲功率达MW级,共计型号百余个[62] - 公司微波开关类产品频率覆盖S波段至Ka波段,最大承受功率超MW级,共计百余项品种[63] - 公司微波固态类产品覆盖40GHz及以下所有频段[66][67][68][69][75] - 固态功率放大器产品覆盖10KHz50GHz及W波段,实现XKu频段十千瓦级、Ka频段千瓦级、Q频段300W级单台连续波[77] - 公司为ITER项目生产偏滤器和包层系统关键部件,包层系统由440块模块组成覆盖约600平方米[81] - 公司研制HL-2M托卡马克装置偏滤器系统共60个模块(38套标准+22套非标准)[82] - 公司制造全球首台满足ITER要求的包层部件大型真空高温氦检漏设备[83] - 氦检测仪灵敏度和设备真空室本底漏率在空载状态下均优于ITER要求,全程国产化[86] - 完成ITER第一壁板(FW)样件制造并进入工艺验证阶段[87] - 开发出2个型号全金属气体循环泵原型产品并进入试验测试阶段[89] - 成功研制DN3耐辐照小型阀门并实现小批量交付[92] - 宽量程真空监测仪表通过国家防爆认证,性能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94] - 真空开关管产品覆盖12kV及以下高压设备控制[97] - 民航餐车满足航空行业标准MH/T6061-2010及CTSO-C175[98] - 公司核工业产品生产线产能饱和仅能进行小批量生产[199] - 微波电真空器件业务为主要支柱型业务但需求增长存在不确定性[193] - 第一壁和核用泵产品存在量产风险及交付风险[199] 研发和技术能力 - 技术人员总数232人,占员工总数23.94%[51] - 研发人员数量23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3.94%[173] - 公司拥有12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其中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44] - 公司拥有13项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真空及微波电子元器件[179] - 公司核心技术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并通过组合应用实现多元化产品[143] - 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及软件著作权1项,合计10项[149][150] - 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6项及软件著作权1项[149][150] - 报告期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批准1项[150][153] - 宽量程真空检测仪表研发投入3545万元累计支出705.19万元[16] - 裂变测量装置研发投入305万元累计支出354.35万元[32] - 波导真空性能研究投入70万元累计支出89.54万元[17] - 气体循环效率试验投入300万元累计支出260.7万元[20] - 电子枪研发投入60万元累计支出157.1万元[23] - 新型阴极研发投入100万元累计支出96.7万元[27] - 在研项目"某多阳极电子枪设计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最高达1001万元[161] - 在研项目"某波段脉冲行波管"预计总投资规模733万元[159] - 公司研发采用预研和型号研制两种模式 预研针对未来装备需求 型号研制为特定用户定制[108] - 产品研发周期长且存在研发失败及成果转化风险[189] 行业和市场趋势 - 国防投入逐年增加 电子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航空航天雷达通信领域需求高速增长[109] -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因地球同步轨道资源紧张致低轨道卫星数量快速增长[112] - 核聚变领域进入新阶段 正朝聚变实验堆ITER和原型聚变电站推进 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进展显著[113] - 电子真空器件行业具市场需求量大 需求迫切程度高 技术可靠性要求高 客户群体稳定四大特点[113][114][116][117][118] - 核工业行业门槛高 替代难度大 研制流程复杂 设备需满足极端技术指标和超高稳定性要求[119][122][123] - 行业存在三大技术壁垒:认证壁垒需取得主管部门认证 专业人才壁垒高端人才紧缺 行业技术壁垒高[123][124][125] - 相控阵雷达技术发展带动T/R组件等微波固态器组件价值量占比提升[134]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代表全球核工业技术水平顶点[127] - 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计划于2035-2040年建造[137] - 国内大型低温压力容器制造厂家年产量约10万台/套占全球总产量50%[139] - 低温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总市场容量约20.5亿元[142] - 现有低温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更换年市场容量约10.2亿元[142]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为ITER研制全球首台套核工业技术要求的热氦检漏设备 核工业专用泵阀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122] - 公司拥有近60年的微波器件研制生产经验[129] - 公司电真空类产品连续波行波管、磁控管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129] - 核工业设备和压力容器测控组件产品属于业内独创且国内尚无竞争对手[132] - 公司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选项为"否"[5] - 公司所处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细分属于C3971电子真空器件制造[108] - 军品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核工业产品采用项目组管理模式[103] - 军工销售通过竞争性谈判或招投标,核工业产品通过公开招标[104] - 公司民品业务压力容器真空测控组件采用直销模式 通过展会竞标或谈判获取订单[107] -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合计64.38%[190] - 军工行业特性导致客户集中度较高[190] - 公司2019至2021年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3.59%、48.01%和49.79%[194]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152.81万元同比增长38.04%[38]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高,为107,044,448.90元[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25亿元同比增长194.32%[38] - 总资产20.18亿元同比增长131.62%[38] - 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275,934,664.81元[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60%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38] - 公司存在技改专项拨款形成的长期负债106,210,000元[200] - 公司面临106,210,000元专项拨款债务可能影响现金流[200] - 存在4项技改国家专项拨款资金形成的长期负债[200]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155] 利润分配和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458元(含税)[10] - 总股本77,416,730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0,000,000元[10] - 现金分红比例达30.33%[10] - 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2年3月13日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代码688776,简称国光电气[2] - 审计机构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6][7] - 报告保证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