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10%至8.19亿元人民币[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4.76%至1.27亿元人民币[30] - 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6,720,000元[6] - 公司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81,887.50万元,同比增长43.10%[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74.49万元,同比增长44.76%[43] - 营业利润为13,032.60万元,同比增长38.41%[43] - 利润总额为13,685.28万元,同比增长40.62%[4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0元,同比增长7.69%[4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90亿元,同比增长40.94%[165][171] - 公司营业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43.10%[170] - 公司主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94%至7.897亿元[174]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5.48亿元,同比增长54.50%[170] - 主营业务成本5.25亿元,同比增加51.78%[171] - 研发费用7597.10万元,同比增长44.09%[170] - 研发投入总额7597.1万元,同比增长44.09%[121]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支出为7,597.10万元,同比增加44.09%[148] - 直接材料成本占工业自动化业务总成本比例88.11%[181] - 2020年至2021年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分别为86.86%和84.46%[15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4.22%至3007万元人民币[30]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4224万元人民币[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07.01万元,同比下降44.22%[170]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51.20%至2.5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48.25%降至19.96%[19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1500万元,占总资产1.18%[19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增加1500万元人民币[40] - 应收票据同比增长49.32%至1.9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2.39%升至15.69%[198]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6.43%至2.1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3.37%升至16.60%[198]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2,767.86万元,较期初增加47.54%[160] - 存货同比增长42.78%至2.1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3.69%升至16.57%[198] - 在建工程大幅增长1519.58%至2431万元,主要因募投项目建设[198] - 其他非流动资产激增166倍至2.02亿元,主要因购买1年以上银行大额存单[198] - 应付票据同比增长117.56%至5104万元[198] - 应交税费同比增长244.78%至538万元[2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13.53%至8.66亿元人民币[30] 业务线表现:产品收入 - 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36%至1.87亿元人民币[30] - 公司伺服系统与控制类产品销售金额1.87亿元,同比增长82.36%[161] - 变频器产品收入5.972亿元(+31.21%),毛利率37.41%[174] - 行业专机产品收入3.765亿元(+36.58%),毛利率34.40%[174][177] - 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器收入1.875亿元(+82.36%),毛利率21.56%[174][177] 业务线表现:产品产量和销量 - 伺服系统产量22.58万台(+73.34%),销量20.45万台(+76.46%)[178] - 通用变频器产量24.79万台(+49.26%),销量22.06万台(+64.15%)[178] 业务线表现:产品和技术 - 伺服系统产品线推出V7E系列伺服电机、SD710和SD700-NA伺服驱动器等新产品[45] - 控制系统产品线推出VC1S、VC3、VC5系列通用型PLC并开始销售[47] - 变频器产品功率范围涵盖0.4kW至1,200kW,电压等级涵盖220V至3,300V交流电[49] - 公司产品线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57] - 公司产品应用于起重/轨道交通/光伏扬水/矿山机械等十余个行业[68] 毛利率表现 - 伺服系统与控制类产品2021年毛利率为21.56%[161] - 工业自动化业务毛利率为33.50%,同比下降4.75个百分点[174] - 境内市场收入7.184亿元(+40.21%),毛利率32.23%[174] 市场与行业数据 - 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加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530亿元同比增长22%[75] -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从2009年24.8%增长至2020年40.8%[77][80] - 2020年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达236亿元,同比增长11.8%[81][82] - 预计2023年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达287.39亿元[81][82] - 2020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128亿元,同比增长33.3%[84][87] - 预计2023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195亿元[86][87] - 公司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从2017年1.61%增至2020年2.3%[93] - 公司伺服系统市场份额从2017年0.19%增至2020年0.8%[93] - 2018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102亿元,同比增长14.1%[87] - 2019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106亿元,同比增长9.4%[87] - 2021年预计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146亿元,同比增长22.6%[87] - 2022年预计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170亿元,同比增长16.4%[87] - 公司在变频器市场占有率为2.3%,伺服系统市场占有率为0.8%[164] - 低压变频器行业前十强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达85.3%,其中外资企业占59.1%[164]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0.07个百分点至9.28%[3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9.28%,较上年增加0.07个百分点[121] - 伺服系统优化项目投入172.17万元,累计投入870.01万元[124] - 新一代伺服系统研发项目投入108.48万元,累计投入800.8万元[124] - M3总线型主轴伺服驱动器项目投入281.3万元,累计投入561.52万元[124] - SD700Profinet项目投入815.45万元,累计投入815.45万元[124] - 第三代塔吊一体化驱动项目投入141.35万元,累计投入943.26万元[124] - 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源于研发人员增加、差旅费及项目直接投入上升[122] - QT04塔吊一体化驱动器项目预算600万元,实际支出584.39万元,完成率97.4%[126] - S100施工升降机一体机项目预算420万元,实际支出305.13万元,完成率72.6%[126] - AC300系列变频器优化项目预算1800万元,实际支出649.46万元,完成率36.1%[126] - AC800系列矢量变频器项目预算3000万元,实际支出1174.24万元,完成率39.1%[129] - 隔爆型变频器项目预算600万元,实际支出468.33万元,完成率78.1%[129] - SI21光伏扬水逆变器项目预算300万元,实际支出304.62万元,超预算1.5%[129] - 喷水织机电控系统项目预算830万元,实际支出542.3万元,完成率65.3%[129] - 第二代伺服电机项目预算350万元,实际支出208.87万元,完成率59.7%[129] - 隔爆型变频器整机损耗功率降低至1.5%,IGBT并联均流度达95%[129] - SI21光伏扬水逆变器MPPT效率达99%,支持多种电机驱动[129] - 研发项目总投资额1.455亿元人民币,实际投入7,431.57万元人民币,累计收益1.301亿元人民币[134] - 采油机械解决方案项目投入268.21万元,收益402.79万元[132] - 枕式包装机电控系统项目投入339.08万元,收益441.29万元[132] - 机床系统解决方案项目投入282.25万元,收益583.51万元[132] - V5运动控制器优化项目投入283.36万元,收益385.28万元[132] 研发团队与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279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8.67%,同比增长25.66%[13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6,405.31万元人民币,平均薪酬22.96万元人民币[138]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59人,本科155人,专科59人[138]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32人,30-40岁123人[138] 技术与知识产权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44] - 公司自主研发并掌握电机V/F标量控制技术,支持永磁同步、三相异步及同步磁阻三大类电机,已获5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98] - 公司拥有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实现无速度传感器和带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已获3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98] - 公司开发电机高频注入控制技术,增强电机低速性能,已获1项实用新型专利[100] - 公司具备全面的电机参数学习辨识技术,包括静态/动态学习方法,已获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100] - 公司电机控制保护技术涵盖编码器偏差保护、输入缺相保护、温度传感器检测和输出缺相保护,已获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发明专利[100] - 公司电机转速跟踪启动技术实现0电流0等待跟踪启动,已获1项实用新型专利[100] - 核心技术对应产品包括AC70、AC200、AC300、AC310、ACP30、AC330、AC320、AC01等系列[98] - 技术来源均为自主研发,涵盖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核心产品[98][100] - 公司交流永磁同步电机转速追踪启动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2018112212593并应用于AC01 AC200 SD500产品[102] - 公司电机高速弱磁控制技术对异步电机提供12倍额定速度的弱磁升速控制能力并应用于AC330 AC320等8个产品系列[102] - PWM死区时间学习技术通过离线学习实现精确补偿已获得发明专利ZL2018108425313和ZL2020116066979[102] - 伺服控制技术采用FPGA硬件级电流闭环控制技术电流控制延时小于10微秒[102] - 伺服系统惯量辨识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ZL2017102094401和ZL2020105563126[102] - 大功率伺服驱动器技术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ZL2020224554679并应用于多个产品线[102][104] - 高速高精控制技术采用实时任务调度周期125微秒抖动时间02微秒内[104] - 电子凸轮同步技术采用高次曲线实现位置速度加速度平滑控制[104] - 动态数据可靠存储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ZL202011342163X实现失电后快速数据保存[104] - 大功率逆变单元并联均流技术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5917550和ZL2016201515279[104] - 公司掌握多电压等级(220V/380V/690V/1140V)和多电流等级(3A-1200A)的功率半导体IGBT可靠控制技术[106] - 公司多个IGBT并联技术将动态不均流率控制在10-15%之间[106] - 公司开关电源技术实现在输入电压250Vdc-800Vdc范围和电网波动±30%的恶劣工况下稳定工作[109] - 公司开关电源保护技术实现5mS内的快速保护响应[109] - 公司功率半导体IGBT过流保护技术实现5uS内的快速保护响应[109] - 公司已获得功率半导体控制相关发明专利ZL201310375385.5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106] - 公司已获得开关电源相关发明专利ZL201310472487.9和ZL201410083064.2[109] - 公司已获得IGBT过流保护发明专利ZL201310369618.0[109] - 公司变频器核心器件寿命动态监控技术覆盖功率半导体、电子元件和低压电气[106] - 公司功率半导体结温实时监控技术可降低功率半导体失效率[106] - 公司2021年新增获得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项[114] - 截至2021年底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55项[114] - 公司2021年申请发明专利15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9项[114] - 公司2021年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项,获得授权9项[114] - 公司2021年申请外观设计专利4项,获得授权7项[114] - 新增授权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3项[117][120] - 新增软件著作权55项[117] - 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2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141]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年度2021年,产品名称为变频器[113] - 公司研发的安全转矩关断技术诊断覆盖率高达90%以上,安全失效分数达到95%以上,安全等级达到SIL3/PLe/Cat.3[113] - 公司开发的电控连接系统及织机织布生产线技术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2122823941.3[112] - 公司外转子直驱同步电机及织机技术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2122823875.X[112] - 公司连接PCB板与逆变整流模块的结构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ZL201310368797.6[112] 销售与客户 - 公司拥有签约经销商145个覆盖20个国内主要城市[65] - 公司共有签约经销商145个,在国内19个主要城市设立服务团队[14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18.53%,合计1.518亿元[186][187] 采购与供应链 - 集成电路芯片采购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额比重为10.82%,模块类采购额占比为16.41%[15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3.93%[191] - 公司生产所需IGBT产品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但集成电路芯片仍需进口[153] - 采购模式分为采购执行部(物料计划)和供应商管理部(供应商考核)[59] 生产与运营模式 - 公司采用备货与订单式生产相结合模式少量非核心工序采用外协加工[62][64] - 公司设立5个仓储中心(石家庄/郑州/济南/深圳/印度)并成立印度子公司[65] - 公司结算信用期根据客户等级分为30至90天主要采用银行转账及汇票方式[68] 地区表现 - 2021年境外产品销售收入为7,136.3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04%[155][159]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6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31,680,000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00%[6]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6] 公司治理与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深圳市伟创电气有限公司[16]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胡智勇先生[16]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苏州诚荟创贸易有限公司[16]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伟创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和深圳伟创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6]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贺琬株证券事务代表为欧阳可欣[24] 审计与合规 - 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公司聘请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杨春盛和张引君[26] - 持续督导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间至2023年12月31日[29] 其他财务数据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3.48个百分点至15.59%[30] - 政府补助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为1155.75万元人民币[38] - 2021年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为1,557.1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1.38%[158] - 2020年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为1,281.30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3.17%[158] 风险因素 - 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且存在形成坏账的风险[16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上市时已实现盈利[4] - 公司股票代码为68869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5]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郭巷街道淞葭路1000号[24] - 公司网址为http://www.veichi.com[24] - 公司电子信箱为zqb@veichi.com[24]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24]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在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郭巷街道淞葭路1000号[24] - 公司外文名称为SUZHOU VEICHI ELECTRIC CO LTD 缩写为VEICHI[24]
伟创电气(688698)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