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福立旺(688678) - 2021 Q2 - 季度财报
福立旺福立旺(SH:688678)2021-08-19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3.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3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78.5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4%[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69.0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5%[22]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9.3%至3.19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2.00亿元人民币[164] - 净利润同比增长22.6%至5531.69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510.12万元人民币[165] - 持续经营净利润为5531.69万元,同比增长22.6%[16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78.59万元,同比增长20.8%[166] - 少数股东损益为153.10万元,同比增长159.2%[16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35%至3.19亿元人民币[7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83.26%至2.11亿元人民币[7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8%,同比增加1.66个百分点[23] - 研发投入总额为28,027,709.30元,同比增长96.53%[4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78%,同比增加1.66个百分点[49] - 研发投入2,802.77万元,同比增长96.53%[66]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96.53%至2802.77万元人民币[7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6.5%至2802.77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426.16万元人民币[165] - 财务费用由正转负,同比下降407.52%至-685.6万元人民币[79] - 母公司营业成本为1.92亿元,同比增长81.0%[169] - 母公司研发费用为2332.78万元,同比增长88.3%[169] - 母公司财务费用为-707.74万元,同比改善424.1%[169] - 支付职工现金同比增长92.2%,从4769.36万元增至9167.90万元[173]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79.2%,从815.45万元降至169.35万元[1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72.0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48%[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7.5%,从9644.2万元降至2172.0万元[1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3.52亿元,同比增长31.5%[17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3.33亿元,同比增长26.5%[172]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1255.40万元,同比增长394.4%[17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38.3%,从5879.96万元增至8130.67万元[17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73.7%,从9500万元降至2499万元[17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81.5%,从1.10亿元增至5.97亿元[174] - 母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增长26.0%,从2.47亿元增至3.11亿元[175] - 母公司购买商品支付现金同比增长101.2%,从1.00亿元增至2.02亿元[175] - 母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同比增长57.7%,从5064.33万元增至7983.37万元[17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17.2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18%[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1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13%[22] - 应收账款融资余额同比激增205.14%至1399.13万元人民币[82] - 其他非流动资产同比增长168.42%至3261.82万元人民币[82] - 应付票据余额同比大幅增长303.38%至4033.76万元人民币[82]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53.04%至6914.02万元人民币[82] - 货币资金从2020年底的7.0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5.97亿元人民币,降幅15.2%[155] - 应收账款从2020年底的2.35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2.27亿元人民币,降幅3.5%[155] - 存货从2020年底的1.1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1.48亿元人民币,增幅25.2%[155] - 在建工程从2020年底的1.4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1.73亿元人民币,增幅20.4%[156] - 短期借款从2020年底的4518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6914万元人民币,增幅53.0%[156] - 应付账款从2020年底的2.52亿元人民币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2.00亿元人民币,降幅20.6%[156] - 资产总额从2020年底的17.18亿元人民币微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17.21亿元人民币,增幅0.2%[15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0年底的13.1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13.18亿元人民币,增幅0.1%[157] - 未分配利润从2020年底的2.3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2.34亿元人民币,增幅0.8%[157] - 少数股东权益从2020年底的1152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1304万元人民币,增幅13.2%[157]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7.4%至1.87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2.02亿元人民币[161] - 存货同比增长25.7%至1.41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12亿元人民币[161]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20.4%至1.73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44亿元人民币[161]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40.2%至6307.50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497.71万元人民币[161][162] - 应付账款同比下降21.5%至1.90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2.42亿元人民币[162] - 资产总额同比下降0.6%至16.68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6.78亿元人民币[161][162] - 所有者权益同比下降0.2%至13.09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3.11亿元人民币[162] 业务线表现: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掌握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等超过7种精密金属零件成型工艺[43]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个,获得29个[47][48] - 新增发明专利申请4个[47][48]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32个,获得14个[47][48] - 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127个,获得117个[47][48] - 在研项目车铣复合加工研发预计总投资1,214万元,本期投入258.67万元[52] - 在研项目异型簧微型化加工技术研发预计总投资670万元,本期投入92.81万元[52] - 在研项目铆合机研发预计总投资640万元,本期投入117.61万元[52] - 公司拥有11项核心技术,报告期内核心技术及先进性无变化[46] - 金属射出成型过程自动化及脱脂工艺环保化研发项目预算660万元,累计投入187.01万元,开发进度63.4%[53] - 拉簧、压簧、扭簧的自动化成型技术研发项目预算417.4万元,累计投入110.97万元,开发进度90.5%[53] - 40μm及以下金刚石线微细母线钢丝拉拔工艺研发项目预算350万元,累计投入30.61万元,已实现量产[53] - 单股0.05mm多股钢丝研发项目预算350万元,累计投入96.69万元,强度比单根钢丝提升2倍以上[53][54] - 驱动管总成的生产工艺改进及检测技术研发项目预算820万元,累计投入364.73万元[54] - 高稳定性连接器的设计及其组件加工工艺改良项目预算1650万元,累计投入409.99万元[54] - 连续冲压模具的精密度提升项目预算980万元,累计投入344.42万元[54]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181.4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为2,802.72万元,费用化金额为5,377.03万元[56] - 复合成型技术开发应用项目预算630万元,已投入260.72万元[55] - 组合安装件的省力化自动化工艺改良项目预算1,100万元,已投入185.8万元[55] - 金刚石线微细母线拉拔的研发项目预算200万元,已投入98.3万元[55] - 单双向拉拔相结合拉丝设备的研发项目预算500万元,已投入244.39万元[56] - 金刚线产品切割断线率控制在2%以内,母线拉拔工艺成材率大于60%[55] 业务线表现:人力资源与研发团队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7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1.56%[5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570.65万元,平均薪酬为8.77万元[59]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9人,占比16.20%[59] - 研发人员中30周岁及以下52人,占比29.05%,31~40周岁107人,占比59.78%[59] - 研发人员总数179人,较上期同比增长37.69%[66][70] - 公司员工总人数1,548人,较上年同期增长57.96%[70] 业务线表现:客户与市场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富士康、正崴、莫仕、伟巴斯特、英纳法、牧田、百得等知名企业[11]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3C(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汽车零部件及电动工具领域[11] - 公司采用多种精密金属加工工艺,包括线成型、冲压成型、金属嵌件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3D管件折弯成型及金属湿拉[11] - 公司产品包括连接器用的PIN针及POGO PIN等精密金属元件[11] -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销售规模从2011年1.9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3.74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32%[35] - 2020年全国硅片产量约为161.3GW,同比增长19.8%,预计2021年产量将达到182.6GW[37] - 全球智能手机处于存量创新阶段,平板电脑和PC全球出货量呈小幅下降趋势[33] - 智能穿戴设备需求将大幅增长,为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34] - 金刚线切割市场未来需求将稳步扩大,主要因全面取代传统砂浆切割[37] - 下游行业对零部件微型化、高尺寸精度及快速市场响应能力要求提高[39] - 汽车天窗领域在轻量化和新能源模块化趋势下对精密金属零部件需求稳步增长[35] - 行业内进口替代加速进行,在3C、汽车及新能源设备等领域尤为明显[38] - 下游客户倾向于采购组合化产品,具备多工艺组合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因素 - 外销收入主要使用美元结算存在汇率变动风险[73] - 存货管理存在跌价风险因部分存货库龄较长且可能承接负毛利订单[7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募集资金使用 - 使用超募资金11,987.97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新项目[68] - 超募资金中1亿元用作注册资本[68] -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1,259.62万元[134]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4,112.71万元[134] - 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8,277.40万元[134] - 精密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34,340.27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11,333.91万元,投入进度为33%[134] - 研发中心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0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843.49万元,投入进度为16.87%[13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5,0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人民币11,000.00万元,投入进度为73.33%[134] - 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135] - 超募资金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金额为人民币16919.35万元[135] - 公司以自有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为人民币4164.68万元[135] - 公司以自有资金预先支付发行费用金额为人民币352.26万元[135]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1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子公司表现 - 控股子公司强芯科技实现净利润537.2万元人民币[84]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持股计划 - 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数量1,003,70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8%[91] - 员工持股计划成交金额合计19,899,190.92元,成交均价19.83元/股[91] - 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为自公告日起12个月[91] 其他重要内容: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WINWIN OVERSEAS GROUP LIMITED[11] - 控股股东WINWIN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96] - 实际控制人许惠钧承诺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96] - 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首次公开发行后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98] - 董事及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98][100] - 董事及高管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所持公司股份[98][100] - 核心技术人员首次公开发行后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99] - 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首发前股份[99] - 核心技术人员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99]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98][100] - 董事王志扬首次公开发行后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99] - 离任董事林大毅首次公开发行后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100] - 所有限售承诺不会因职务变更或离职而失效[98][99][100] - 公司董事及高管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股份[101][102][103] - 公司董事及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总数的25%[101][102][103]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上市前已发行股份[101][102][103]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01][102][103] - 公司监事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持股总数的25%[103] - 公司监事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所持股份[103]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时间为2020年5月[101][102][103] - 股份锁定期承诺适用于董事顾月勤[101] - 股份锁定期承诺适用于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陈君[102] - 股份锁定期承诺适用于监事邬思凡[103] - 监事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104][105] - 监事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04][105] - 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上市前已发行股份[104][105][106]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锁定期届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06] - 首发网下配售中签账户(383个)上市后6个月内不转让上市前股份[106] - 员工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上市前股份[105] - 股东东吴创新上市后24个月内不转让上市前股份[105] - 锁定期届满后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106] - 锁定期承诺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而拒绝履行[104][105] - 减持行为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法规[106] - 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累计不超过首次公开发行新股所募集资金总额[110] - 公司单次回购股份资金金额不低于上一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且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110] - 公司单次回购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110]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36个月内增持股份最大限额为发行前持股数量的10%[111]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单次增持金额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111]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单次或连续12个月增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111] - 公司承诺人违规减持所得收入需在5日内支付给公司指定账户[108] - 公司上市后3年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上一年度每股净资产时需启动稳定股价措施[109] - 公司董事会公告回购预案后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超过每股净资产时终止回购[110] - 公司董事及高管增持金额不低于上年度税前薪酬总和的30%[112] - 公司董事会需在触发回购条件后5个工作日内做出决议[113] - 公司回购方案需在股东大会决议后30日内实施完毕[113] - 控股股东增持需在触发条件后10个交易日内提交具体方案[113][114] - 控股股东增持需在公告后3个交易日内启动并在30日内完成[114] - 董事及高管增持需在触发条件后10个交易日内提交计划[114] - 董事及高管增持需在公告后3个交易日内启动并在30日内完成[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