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菱电电控(688667) - 2022 Q2 - 季度财报
菱电电控菱电电控(SH:688667)2022-08-1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亿元,同比下降48.7%[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下降186.2%[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降208.6%[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12元,同比下降185.7%[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2] - 营业收入3.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0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1.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00%[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274.7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68%[18] - 基本每股收益1.13元,同比下降35.43%[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3%,同比下降5.00个百分点[1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066.34万元,同比下降15.02%[64]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30.11万元(不计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加7.87%[64] - 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15.02%[85][86] - 净利润为5853.82万元,同比下降26.0%[179] - 综合收益总额为5851.72万元,同比下降26.0%[176] - 公司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3.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0%[174] - 公司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为5851.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0%[175] - 营业利润为5613.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1%[175] - 营业收入为3.6066亿元,同比下降15.0%[178] 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3.73%,同比增加15.66个百分点[19] - 研发费用5862.7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18%[20] - 计提股份支付费用3151.06万元人民币[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73%,同比增加15.66个百分点[47] - 研发费用(不含股权激励)从去年同期3424.99万元增加至5862.79万元,同比增长71.18%[64] - 总研发费用(含股份支付)8560.18万元,同比增长149.93%[66] - 研发投入总额为8560.18万元,同比增长149.93%[47][48] - 研发费用8560万元同比增长149.93%[85] - 管理费用1449万元同比增长70.93%[85] - 研发费用大幅增至8560.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8%[174] - 销售费用增至1142.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174] - 管理费用增至1449.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9%[174] - 营业成本为2.0545亿元,同比下降31.3%[178] - 研发费用为8560.1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9.9%[178]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78.5%,从2021年上半年的3358.24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5994.03万元[182] - 支付的各项税费略有下降5.7%,从2021年上半年的2904.29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738.77万元[182] 现金流表现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亿元,同比下降176.0%[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7.18万元人民币,由负转正[18][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2021年上半年的-4586.6万元改善至2022年上半年的167.18万元[18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7万元同比改善[8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3.1738亿元,同比增长64.5%[18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3.0809亿元,同比增长76.6%[181]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332.52万元,同比下降59.8%[18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2.0392亿元,同比增长33.1%[18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2021年上半年的-7.34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517.67万元[18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1年上半年的8.48亿元变为2022年上半年的-3209.21万元[183]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12.62亿元,而2021年同期无此项支出[182][187]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13.8亿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82][185]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904.35万元[182][185]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499.4%,从2021年上半年的1720.43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1.03亿元[182][1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9亿元,较期初的1.14亿元减少4.6%[18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2022年6月末总资产为19.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0%[2] - 公司2022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8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1%[2] - 货币资金减少3.03%至1.11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10%[90] - 应收款项融资大幅下降47.42%至5671万元,因客户减少银行票据结算[90] - 预付款项激增125.22%至1431万元,因支付芯片保供协议保证金[90] - 存货增长56.01%至2.692亿元,因疫情备货及收购生产线提前库存[90] - 其他流动资产暴涨325.22%至3109万元,因增值税留抵税额增加及退税[90] - 在建工程激增195.49%至7577万元,因产业化7号楼及新厂区建设[90] - 无形资产增长293.96%至4379万元,因购买土地使用权建新厂房[90]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40.43%至1529万元,因计提股权激励产生纳税差异[90][91]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长236.32%至4858万元,因购买生产线及台架设备[91] - 短期借款从30,039,875.02元降至0元,降幅100%[92] - 合同负债从15,532,824.76元增至17,015,902.80元,增幅9.55%[92] - 应付职工薪酬从14,565,978.96元降至9,366,601.58元,降幅35.70%[92] - 应交税费从9,280,138.67元降至6,356,435.75元,降幅31.50%[92] - 其他应付款从831,878.13元增至1,585,613.64元,增幅90.61%[92]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867,331.32元增至1,799,970.12元,增幅107.53%[92] - 租赁负债从457,901.43元增至1,118,629.80元,增幅144.29%[92] - 受限货币资金2,157,474.22元用于银行质押[93] - 受限应收票据5,000,000.00元用于银行质押[9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627,062,175.26元[95] - 应收账款净额2.6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4.36%[78] - 存货账面价值2.69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17.50%[79]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112亿元,较期初1.147亿元下降3.1%[16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6.271亿元,较期初7.434亿元下降15.6%[167]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175亿元,较期初2.295亿元下降5.2%[167] - 存货期末余额2.692亿元,较期初1.726亿元大幅增长55.9%[167]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7577万元,较期初2564万元大幅增长195.5%[167]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18.241亿元,较期初17.666亿元增长3.3%[167]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0元,较期初3004万元减少100%[167]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937万元,较期初1457万元下降35.7%[167]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4.351亿元,较期初3.766亿元增长15.5%[16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14.963亿元,较期初14.064亿元增长6.4%[169] - 资产总额增至18.2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2%[171][172] - 在建工程显著增加至7576.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95.4%[171] - 所有者权益增至14.9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6.4%[172]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5160万元[190]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9.83亿元,较期初增加3138.94万元[190][193]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4.35亿元,本期增加5851.72万元[190][19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4.96亿元,较期初增加8990.65万元[190][193]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贡献5851.72万元[190]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3138.94万元[191] - 2021年半年度实收资本为3870万元,2022年半年度增至5160万元[193][194] - 2021年半年度资本公积为6141.35万元,2022年半年度增至9.83亿元[193][194] - 2021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为2.76亿元,2022年半年度增至4.35亿元[193][19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2021年半年度3.96亿元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14.96亿元[193][194]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1,406,391,875.33元增长至期末1,496,319,444.70元,增加89,927,569.37元[199][200] - 资本公积增加31,389,356.57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199][200] - 未分配利润增加58,538,212.80元,主要来自本期综合收益总额58,538,212.80元[199] - 实收资本(或股本)保持51,600,000.00元不变[199][200] - 盈余公积保持25,800,000.00元不变[199][200] - 综合收益总额为58,538,212.80元,全部计入未分配利润[199] - 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31,389,356.57元,全部通过股份支付方式实现[199][200] - 专项储备本期期末余额为1,356,082,405.81元[198]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983,842,077.65元[200]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435,077,367.05元[200] 研发投入与人员 - 研发人员从年初428人增加至598人,增长39.72%[20] - 研发人员数量达598人,同比增长77%,占公司总人数比例74.1%[5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823.37万元,同比增长61%[58] - 研发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2.04%,本科学历占比66.05%[58] - 30-39岁研发人员占比最高达37.12%[58] - 研发人员从年初428人增加至598人,增长39.72%[64][66] - 股份支付费用-研发费用为2697.40万元[48] - 累计拥有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47项[43] - 本期新增发明专利7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20项[44] - 本期新增软件著作权9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47项[45]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EMS、两用燃料EMS、摩托车EMS、纯电动车VCU和MCU、混合动力汽车EMS、GCU以及4G版本T-BOX[29][30][31] - 发动机管理系统以ECU为控制中心,通过传感器检测参数并控制燃油喷射量、喷射时间、点火提前角等[29][30] - 纯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分为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和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两类[30] - 混合动力汽车中除P0结构使用BSG电机、P1结构使用ISG电机外,其余电机控制器与纯电动车一致[30] - 整车控制器具备高压能量管理、充电状态监控、网络管理、故障诊断、制动能量回收等功能[31] - T-BOX满足新能源国标GB/T32960和重型国六国标GB17691要求,可适配所有车型[31] - 公司掌握7项核心技术包括EMS软件平台底层程序、进气效率模型控制策略、扭矩模型控制策略等[34] - 国六产品均使用扭矩模型控制策略[35] - 国六车型有将近一半车型使用EGR控制策略[35] - 所有非纯电动车型均使用OBD控制策略[35] - 国五排放产品中绝大部分机械节气门EMS产品使用进气效率模型控制策略[34] - 摩托车EMS产品全部使用进气效率模型控制策略[34] - 国五产品有三款车型使用扭矩模型控制策略[34] - 国六车型大部分使用VVT/DVVT/VVL控制模型策略[35] - 国六车型有多款使用涡轮增压控制策略[35] - 国五车型有2款使用涡轮增压控制策略[35] - 公司自主研发的定速巡航控制策略应用于多款国六排放车型[37] - 单ECU两用燃料硬件设计及控制策略用于公司开发的所有两用燃料汽车[37] - 宽域氧传感器控制策略应用于所有国六车型以提高排放性能[37] - GPF再生控制策略应用于大部分国六车型以满足排放法规要求[37] - ECU硬件抗电磁干扰技术应用于公司开发的所有车型[37] - 电机控制器技术应用于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以提高效率[38] - 整车控制器技术应用于所有销售的纯电动车[38] - 阿特金森发动机管理系统已完成一款发动机标定并正在搭载整车试验[38] - 混合动力汽车OBD控制策略已用于一款增程式电动车销售和多款在标定中车型[38] - 自动启停控制策略已用于研发的48V微混系统并有一款车完成标定[38] - 一款增程式电动车已销售,多款增程式电动车在标定中,均使用增程器NVH抑制策略技术[39] - 多款搭载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乘用车项目正在标定中,使用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39] - 一款使用低压EGR技术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即将开展标定[39] - 一款使用球阀式电子节温器控制技术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即将开展标定[39] - 几款使用智能发电机控制技术的乘用车项目即将开展标定[39] - 一款使用HECU混合动力域控制器集成控制技术的增程器项目正在标定中[40] - 新能源车TBOX、重型车TBOX、汽油车TBOX均使用远程OTA技术[40] - 车联网监控平台使用终端接入系统技术,满足企业对车辆数据高并发、低延时的业务需求[40] - EMS软件平台底层程序采用专用时间任务处理模块,系统响应及运算速度快,喷油及点火控制精度高[40] - 进气效率模型控制策略提升发动机进气量计算准确度和实时性,减小排放和油耗,提高动力性[40] - 自动启停控制策略在NEDC工况下可降低油耗5%[17] - OBD系统满足对催化器、氧传感器、发动机失火、燃油蒸发系统、冷却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冷启动减排策略、GPF、VVT、EGR、综合零部件等各项诊断要求[7] - 单ECU两用燃料硬件设计集成两种燃料的输入信号采集和输出驱动模块[9] - 宽域氧传感器控制策略采用λ基准值校验技术对采集值进行修正[10] - GPF再生控制采用基于发动机原始碳烟排放量模型的碳烟估算或基于GPF压差的碳烟估算[11] - ECU硬件设计满足GB-34660-2017、ISO 16750、ISO 11452、GB/T 21437、ISO 10605等电磁兼容性试验法规要求[12] - 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包含母线过压欠压保护、IGBT过流保护、短路保护、IGBT过温保护、母线过流保护、旋变故障保护等多重保护功能[13] - 整车控制器硬件采用符合ISO26262功能安全的主控平台[14] - 阿特金森发动机管理系统优化VVT控制算法以降低油耗[15] - 混合动力汽车OBD控制策略满足国六法规要求[16] 在研项目与投入 - 在研项目"软件数据优化、质量改进"累计投入8054.31万元[51] - 在研项目"国六平台"累计投入4146.88万元[51] - 在研项目"国六车型标定"累计投入3629.05万元[51] - 混动平台项目投入资金为7,842,748.41元,累计投入23,906,875.70元[52] - P1混动方案实现油耗降低15%,排放满足国6B标准[52] - T-BOX平台项目投入资金为5,215,039.94元,累计投入13,595,545.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