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6.9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0%[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6%[23]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9,490.38万元,同比增长20.60%[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9,519.73万元,同比增长24.31%[3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7,078.82万元,同比增长15.86%[35] - 主营业务收入为6.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2%[108][110] - 成核剂产品收入为3.9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85%[110][111] - 境外业务收入为1.3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93%[110][112] -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营业收入69,448.52万元,同比增长20.92%[156] - 直销渠道营业收入69,448.52万元,同比增长20.92%[1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4.0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5%[106] - 主营业务成本为4.0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6%[10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13%,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为人民币2,867.75万元,同比增长21.78%[3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78%至2867.75万元[126]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总成本同比增长25.86%至4.04亿元[118] - 成核剂产品总成本同比大幅增长36.18%至1.79亿元[118] - 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达89.04%,金额3.6亿元同比增长27.71%[118] - 贸易业务成本同比显著增长42.63%至1.13亿元[119] -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营业成本40,383.92万元,同比增长25.86%[156]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922.89%,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126] 各业务线表现 - 成核剂销售量7,053.31吨,同比增长15.03%[113] - 海外销售量稳步提升[37] - 公司复合助剂由成核剂、合成水滑石、抗氧剂、分散剂等按配方比例物理混合[42] - 公司贸易业务分为自主贸易(赚取进销价差)和代理贸易(收取佣金)两种方式[49] - 公司为能源化工企业提供超过100种复合助剂产品[65] - 公司自主研发羧酸钙盐增刚成核剂实现进口替代[66] - 公司研发的三元高透明合成水滑石正逐渐在高端市场中替代进口产品[65] - 公司的合成水滑石产品是中国石化唯一指定使用的国产合成水滑石[65] - 核心技术对应产品收入占比为81.60%[96] - 控股公司广州科呈新材料营业收入8,241.75万元,净利润133.99万元[164] - 控股公司香港呈和科技营业收入16,083.97万元,净利润287.30万元[164] 各地区表现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385.0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9.27%[98] - 汇兑损益为人民币297.24万元[98] - 公司全球营销网络覆盖欧洲、韩国、美国、泰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169] - 公司计划优化俄罗斯、印度和南美等地区的销售渠道[169] - 境外资产规模4752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99%[13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总额为2867.75万元,同比增长21.78%[78] - 费用化研发投入2867.75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0元[78] - 报告期内新增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3项,其中中国1项、欧洲9项、沙特阿拉伯2项、巴西1项[75] - 累计拥有现行有效境内外发明专利49项[75] - 报告期内新增境外授权发明专利12项,包括高纯度颗粒状成核剂生产技术1项和透明成核剂生产技术11项[72] - 报告期内新增境内授权发明专利1项,为复合助剂生产技术[72] - 报告期内完成验收结题的科研项目数量为12个[75] - 公司于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 - 通用合成水滑石生产技术产品比表面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倍以上[72] - 公司在研项目17项,其中已完成验收结题12项,试验及试生产阶段5项[84] - 研发人员数量2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2.82%,较上期增加4人[86]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663.65万元,平均薪酬26.55万元,较上期增长8.9%[86] - 研发投入总额4,465.00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2,867.75万元,费用化研发投入3,822.07万元[83] - 公司产品取得全球聚丙烯主流工艺装置Novolen及Unipol技术准入资格[94] - 公司为首家通过美国FDA食品接触物质审批的国内企业[93] - 公司通过TFS评估认可并具备欧盟REACH等境外准入认证[95] 产能与生产 - 成核剂设计产能19300吨,产能利用率104%,在建产能11400吨预计2023年完工[150] - 合成水滑石设计产能23500吨,产能利用率98%,在建产能16900吨预计2023年完工[150] - NDO复合助剂设计产能28800吨,产能利用率49%,在建产能26300吨预计2023年完工[150] - 广州白云厂区设计产能35000吨,产能利用率94%,在建产能18000吨已投资额3521.38万元[151] - 广州南沙厂区一期在建产能36600吨,已投资额5780.40万元,预计2023年完工[151]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订单驱动、合理库存的生产模式[47] - 公司核心技术体现在生产设备与生产线自主设计、配方创新及生产过程控制[47] - 公司针对大型石化企业客户采用寄售方式满足零库存管理需求[46] - 公司采购模式为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结合动态采购计划[47] - 公司具备超过200种不同型号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及复合助剂规模化生产能力[88] 资产与投资活动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15,567,073.70元,较期初231,070,857.26元减少50.0%[33]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新增74,419,112.97元,当期产生利润影响10,396,585.92元[33]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112,809,178.46元,较期初61,494,668.15元增长83.4%[33] - 私募基金投资苏州古玉鼎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7,000.00万元,报告期损益1,039.66万元[16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15,567,073.70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67,073.70元[16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228亿元人民币[10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49.99%至1.15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9.91%降至4.84%[130] - 债权投资激增703.67%至12.9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3.84%升至54.01%[130] - 其他流动资产增长677.37%至309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34%升至1.29%[130] - 应收款项融资增长83.45%至1.1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5.30%降至4.72%[130] - 在建工程增长90.65%至551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49%降至2.31%[130] - 受限资产总额11.442亿元,其中债权投资11.43亿元作为票据保证金[134] 负债与筹资活动 - 短期借款飙涨64,806.06%至8.68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12%升至36.33%[131] - 应付票据增长120.76%至3.6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4.16%升至15.18%[13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8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52%[10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92.52%至7.86亿元[129]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23] - 2022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4,262,527.95元,较第一季度-17,631,843.30元实现大幅改善[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9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106] 市场与行业趋势 -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从2018年2250亿元增长至2021年36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6.98%[50] - 2022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预计达4152亿元[50] - 全球成核剂及澄清剂市场预计到2026年达44.5亿美元规模[53] - 汽车轻量化目标要求2035年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至少25%[58] - 医疗防护领域高性能树脂需求爆炸式增长[60] - 美国及欧盟已全面禁止铅盐类热稳定剂[57] - 中国鼓励钙基/锌基复合热稳定剂替代铅盐稳定剂,主要成分为合成水滑石[57] - 改性PP食品接触材料耐热温度高于110℃,优于PET/PS材料的90℃[59] - 成核剂可提高聚丙烯结晶度,使口罩过滤率更高[61] - 高性能聚丙烯占聚丙烯整体比重逐步提升[54] - 聚丙烯改性在整车塑料使用量中占比高达40%以上[64] - 2021年国内成核剂国产化率约为27.1%[64] - 化工新材料自给率目标超过75%[67] 公司技术与竞争优势 - 成核剂可使树脂弯曲模量提升10%至15%[40] - 增刚成核剂可提高热变形温度10至20摄氏度[40] - β晶型成核剂使聚丙烯抗冲击强度提升1倍以上[40] - β晶型转化率达80%以上[40] - 高透明合成水滑石透明度比通用合成水滑石提升30%至50%[42] - 合成水滑石吸酸能力是传统吸酸剂硬脂酸钙的4至6倍[42] - 公司是成核剂领域国内规模最大的领先企业[64] - 公司是国际技术领先的合成水滑石和复合助剂生产厂商[64] - 公司核心技术产品销售快速增长进口替代率逐年提升[65] - 公司共拥有49项授权发明专利[95] - 公司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国内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的供应商[169] - 公司已进入北欧化工和韩华道达尔等国外大型能源化工供应商网络[169] 管理层与治理 - 公司董事长赵文林持股46,050,000股且年薪177.76万元[178] - 公司总经理仝佳奇年薪173.95万元[178] - 公司董事赵文声和赵文浩年薪均为18万元[178] - 公司独立董事叶罗沅和燕学善年薪均为18万元[178]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1005.61万元[190]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269.47万元[190]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决策程序依据《公司章程》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执行[190]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核定后报董事会审议通过[190] - 董事、监事薪酬方案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后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90]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际支付情况与披露情况一致[190] - 公司2022年召开4次董事会、5次监事会和2次股东大会[173] - 公司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173] - 公司现任及报告期内董监高和核心技术人员直接持股总量为46,050,000股[180]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叶罗沅、燕学善、赵文浩[197] - 董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苗月新、叶罗沅、赵文林[197] - 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包括燕学善、叶罗沅、全佳奇[197]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19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200] 股东结构与关联方 - 赵文林通过广州众呈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股4,985,000股[181] - 赵文林通过中信建投战略配售资管计划间接持股37,661股[181] - 仝佳奇通过上海科汇投资间接持股19,481,500股[181] - 仝佳奇通过中信建投战略配售资管计划间接持股409,310股[181] - 赵文浩通过广州众呈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股15,000股[181] - 副总经理唐为丰直接持股192.50万股[180] - 副总经理张学翔直接持股74.75万股[180]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杨燕芳直接持股112.88万股[180] - 财务总监陈映红直接持股40.95万股[180] - 公司董事赵文林自2015年9月起担任广州众呈投资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186] - 公司董事全佳奇自2007年6月起担任上海科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186] - 公司董事赵文林自2017年2月起担任上海呈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87] - 公司董事全佳奇自2014年4月起担任香港呈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187] - 公司董事赵文声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担任广州文科创新投资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187] - 公司董事赵文声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担任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187] - 公司董事赵文声自2022年6月起担任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及主任[187] - 公司董事赵文浩自2006年11月起担任上海梵和聚合材料有限公司监事[187] - 公司董事赵文林自2015年8月起担任广州子璞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187] - 公司董事赵文林自2015年8月起担任广州科呈新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兼经理[187] 原材料与采购 - 芳香醛采购量1642.00吨,耗用量1558.81吨,价格同比下降0.27%[152] - 抗氧剂采购量2167.37吨,耗用量2025.74吨,价格同比上涨5.01%[152] - 芳香羧酸采购量460.00吨,耗用量409.00吨,价格同比上涨9.98%[152] -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受石油价格、市场需求和环保政策影响波动[152] - 公司通过提前备货和新供应商引入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性[152] - 电力采购价格同比上涨24.82%[153] - 电力采购量和耗用量均为9,144,829.2度[15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8.14%达1.96亿元[122] 客户与销售 -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终端客户销售和贸易商买断式销售[4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40.15%达2.79亿元[121] 非经常性损益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9,778,234.23元,较2021年5,680,924.95元增长72.1%[28] - 2022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1,474,547.93元,较2021年4,312,419.02元下降65.8%[29] - 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8,213,132.69元,较2021年1,070,857.26元增长1601.2%[29]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24,409,110.27元,较2021年9,622,009.21元增长153.7%[29] 季度业绩表现 - 2022年分季度营业收入最高为第三季度202,033,172.00元,最低为第一季度154,536,726.63元[28]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高为第二季度52,204,930.44元,最低为第三季度44,987,166.09元[28] 研发项目详情 - 水热法合成水滑石项目总投资420万元,本期投入49.63万元,累计投入425.03万元,项目已完成验收[81] - 颗粒状β成核剂研发项目总投资330万元,本期投入56.87万元,累计投入358.52万元,项目已完成验收[81] - 抗冲均聚聚丙烯吸酸剂研发项目总投资370万元,本期投入78.98万元,累计投入314.02万元,项目已完成验收[81] - 汽车改性料复合助剂研发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本期投入61.71万元,累计投入103.94万元,项目已完成验收[81] - 薄壁注塑复合增刚剂研发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本期投入180.17万元,累计投入180.17万元,项目已完成验收[81] - 成核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项目总投资300万元,本期投入294.12万元,累计投入294.12万元,项目已完成验收[82] - 二氧化碳工艺合成水滑石项目总投资350万元,本期投入380.53万元,累计投入380.53万元,项目正在试生产阶段[82] -
呈和科技(688625) - 2022 Q4 - 年度财报